【兴国乡村之隆坪篇12】咸坛香炉寨

兴国县以“香炉”命名的地方不少,比如枫边乡的香炉嵊、永丰乡的香炉峰、古龙冈蜈溪香炉寨等。隆坪的香炉寨在《兴国县地名志》中,记在了茶园乡条目下:“香炉寨,在教富东南1.7公里似香炉的山排上。后山有寨得名,2户,5人,曾氏从咸潭分此已13代。”

第一次去咸坛村,就觉得这个村的位置很奇特,象贵州一样地无三尺平,房屋都建在山坡上。站在一个叫“饭箩坑”的山冈上,居然可以眺望县城。

村支书赵平带我们去药材基地看石碑。因为堆放在瓷砖下面,费了好些功夫才抬出来洗干净让我们观看。碑宽约六十厘米,高约一米五,厚约五六厘米,要四个人全力才能搬得动。碑质为青石,字迹完好无损。碑文主要是筑寨捐款鸿名录,前面有一篇序:

“尝考香炉寨,以山峰高端正有似钟鼎而名。观其形势敦厚,气象巍峨,诚潋江西南之胜境也。自明末清初,因兵扰乱,团近各户,筑其室于山巅,未尝挈家以居。幸得河清海晏,天下升平而四方向化,万邦归心,咸遵我    圣天子荡平之道,迄今屈指以计,亦僅二百余年。胡为宇宙之江山不改,人心之向背各殊。使余等生当于治朝,适逢乎乱世,则立寨之举,亦情难自已耳。所以邀集同心,登山而观其遗迹,咸曰 此地虽无茂林修竹之盛,亦有崇山竣岭之观。筑室其间,纵干戈骚扰亦足避其锋,何忧乎外患之将至。纵是以古人既立寨之处,而提定其经,营廓其基址。各户乐输,共劝厥举,旋既告竣,敬将条规立簿,鸿名刊碑,永垂不朽,俾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经始之同心,功成而同德矣,是为序。……同寨弟练国珍 皇清咸丰六年岁次丙辰仲冬。”
(原文无标点,捐款鸿名略)

有一首著名兴国山歌,歌词的内容和这块碑上的历史事件有关连:

咸丰三年大造反,谷米粜了五吊钱;

一百铜钱籴升米,饿死几多嫩娇莲。

咸丰三年是公元1853年,这一年洪秀全的太平军横扫江南定都南京,期间太平军兵锋也曾屡屡杀向兴国。歌中的“嫩娇莲”是指青年妇女,兵灾之下,通货膨胀,一百铜钱只能买到一升米,困守孤城的兴国城,居然出现饿死少女的人间惨剧。

据兴国同治县志记载“咸丰三年癸丑秋,贼自泰和扑邑城。知县潘安国与绅首田勇歼之。” 农历6月,太平军邹恩漋部数千人马,从泰和县攻打兴国。潘县令匆匆编三百名“田勇”(即农民壮丁队)防御,坚守一个多月。兴国四乡田勇从城外反包围太平军。7月27日,兴国城内外夹击,大破太平军,斩首700余颗,捕获首领叶德聪、谢乾瑶、王琴、胡士绅等数名送省城报捷。巡抚张芾上奏咸丰皇帝,颁发表彰,上谕曰:

“此次兴国剿办匪徒,官绅民勇,志切同仇,深明大义,奋勇杀贼,保固城池,洵堪嘉尚。各处地方,若能如此认真团练,保卫乡闾,又何至令贼肆行扰害。所有在事出力之官绅民勇人等,着江西巡抚张芾,即行据实保奏,候朕施恩。钦此。”

咸丰五年,太平军的翼王石达开率大军进入江西,围攻吉安,遣军复攻兴国城,图谋报复。兴国县北乡的居民,均坚壁清野,举家入寨坚守,咸坛香炉寨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兴建。

练国珍撰的碑记中叙,香炉寨初建于明末清初。不过,建好的村民并未使用寨子,让其闲置二百年,直至石达开部杀入兴国,附近村民重新集资恢复古寨,并举家迁入以避兵锋。从鸿名录看,捐资达150余户。山寨规模应该是可以容纳四、五百人生活。

这座香炉寨建成是咸丰六年仲冬。据兴国同治县志记载,咸丰六年五月,石达开部攻克吉安后,聚兵十余万围攻赣州。赣城属县,惟兴国一县尚存,保障了赣州城内的米盐供应。太平军对兴国用兵,一直持续到同治三年,兴国城乡百姓凭藉无数个“香炉寨”,躲过了战争的劫难。

兴国史书上把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前后七年)的战争,称为“甲己兵寇”。期间全县修筑寨堡数百座,我曾多年寻访,发现不下十余座。这些堡寨大多数是用麻条石构筑,坚固异常,人民公社时间曾大规模拆其材料建水库。翰林蓝拔奇在长冈的合富筑了一座“马颈寨”,并作《马颈寨赋》,我专程前往考察,发现拆下来的建筑材料居然修建了白竹坑、东龛两座水库。

鉴赏过一百六十多年前的石碑,村支书陈平又邀请我们登临山寨。沿着药材基地的管理道路,可以开车到香炉寨主峰,水泥道路已经修到离寨子一百米左右的山头。清山时挖土机将原寨内的建筑都铲平了,只有四面悬崖边沿的寨墙还在。寨子依山势而建,大约在一两千平方米,两条登山的道路均构筑了坚固寨门。

陈平介绍说,清山时村民在寨子内还拾到不少子弹壳,据说是红军和广东军阀在这里作过战。

咸坛和教富这一带区域,苏区后期属于杨殷县的管辖范围。我过去采访池煜华时,她曾告诉我,红军长征后,她所在的杨殷县县委、县苏政府的干部,改编成了游击队,驻在附近的山寨里坚持了半年斗争。红军长征时,朱德曾经电令独立十三团从隆坪、茶园一带主动向高兴出击,以吸引敌人,掩护中央红军南渡于都河的战略意图。中央红军主力出发后,粤军第六师开赴茶园周围“清剿”数月之久,红军独立十三团由中共杨赣特委书记兼十三团政委罗孟文率领,从香炉寨下的义渡村开始突围,在兴国、万安、泰和、吉安边界一带,辗转数月。

我们站在香炉寨内最高点,俯瞰茶园的豪兴、教富、义渡、里溪和隆坪的咸坛、熬源等村庄,雪后初晴,阳光明媚,阡陌纵横,屋舍俨然。这座历时近四百年的山寨,经历过多少刀光剑影,生灵涂碳,才迎来百姓安居乐业、沧海桑田的美好人间。但愿这里种出来的名贵药材,能够驱病疗疾,造福天下罢。

文/胡玉春

摄影/黄贻辉

编辑/胡祥英

(0)

相关推荐

  • 应可军 | 宁海历史上的长毛乱

    宁海历史上的长毛乱 文/应可军 在中国历史上,洪秀全也正是利用基督教教义,创立了"拜上帝会".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是他的胞兄.道光年间,撰写<原道救世歌>等 ...

  • 胡中和如是说

    人生难得而可贵者,只有"忠孝"二字耳 --振威将军胡中和如是说 庄歌 胡中和(1834-1883),派名应璝,号元廷,行友三.双峰县蛇形山镇(现属娄星区)进步村人寿堂人.少家贫,负 ...

  • 曾国藩与宁国县

         曾国藩与宁国县      郑树森 曾国藩(1811-1872)是湖南湘乡人,与数千里之外的宁国县因太平天国起事使二者发生机缘,而且曾国藩的一项决策影响了宁国县情的变化. 一. 太平军的侵入打 ...

  • 苦命天子咸丰帝

    在静雅思听陆陆续续听完了<苦命天子>,讲述的是咸丰帝.听完后,我寻找了电子书看下,内容给人画面感,历史不再是条条框框,而是有着血肉之躯的,每个人,包括皇帝,都是匍匐于人性之下. 正如作者所 ...

  • 清咸丰同治年间宣城人口损失考量(中)

    清咸同年间宣城人口损失考量 陆再奇 摘要:通过梳理现有史料发现,清咸丰四年(1854)正月至同治三年(1864)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在今宣城市境内相互争夺前后长达十年零九个月,宁国府城和广德州城先后八次 ...

  • 晚清名将刁经明

    吴孝斌 广西武宣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在这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上名人荟萃,晚清时期的刁经明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世受清朝四代皇帝封赏,官至一品将军.现仍存于世的刁经明故居"振威第" ...

  • 光绪《宣城县志》方山鲁人物考

    光绪<宣城县志> 方山鲁人物考 鲁旭春 微信版第987期 鲁 氏 概 述 方山鲁是"宛陵方山鲁氏"的简称,包括原宣城县三元鲁大村(现属湾沚镇津元村)及周边村庄如吾门.八 ...

  • 【兴国乡村之隆坪篇5】兴国文化圣山—上洛山

    高铁从山下经过 兴国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上洛山.同治版<兴国县志>在"形势"篇中,直接称上洛山是兴国文化的起源:"龙华独耸于羊山,狮象互呈于灵岫,上洛书石墨 ...

  • 【兴国乡村之隆坪篇6】秦娥山与秦氏三姐妹信仰现象

    在兴国西面的隆坪.永丰.茶园.均村一带乡镇,秦娥.秦英.秦玉--秦氏三姐妹的女神信仰影响非常广泛. <兴国县志名志>记载:秦娥山东距潋江镇18公里,在永丰公社牛径大队西北,系均村,茶园,永 ...

  • 【兴国乡村之隆坪13】人杰地灵的鳌源村

    作者简介: 陈树人,1927年生于隆坪乡鳌源村,平川中学肄业,1949年随军往台,多次返乡探亲.十一岁起写日记,七十年不辍,著有<静思稗编>.<揽胜寻奇>.<返乡探亲&g ...

  • 【林氏字辈】2747-江西赣州兴国隆坪乡咸潭村

    林氏源流网(平台),专注做林氏文化,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氏字辈数据库] 若找不到您村资料 可能因无人提供 ...

  • 时长两小时的乡村音乐经典情歌篇

    时长两小时的乡村音乐经典情歌篇

  • 新时代到底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这篇文章给出了太多可参考的好思路

    英国乡村振兴最早始于15世纪末,规模庞大的"圈地运动"推进了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被动转移,经过数世纪的圈地运动以及随后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英国在19世纪中叶(1851年)就已初步实现 ...

  • 孙子兵法·火攻篇12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 ...

  • 肝的问题--戊午.针灸篇12【手太阳小肠经上奇穴之肠关、肝关、心关 】

    06 - 手太阳小肠经上奇穴之肠关.肝关.心关  手上有三个奇穴,以左手为准,看左手上手臂,手这样摆,这左手,从后面看.手腕骨上三寸,有个穴名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从这个地方再上三寸,这个穴道叫心关 ...

  • 思政教学素材│国家功勋人物—袁隆平篇

    思政教学素材│国家功勋人物—袁隆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