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书法家徐燕:砚边小语十则
砚边小语
徐燕
♦书法用笔,当如酒后微醺,放松随意,悠然散漫,自然而不刻板;落笔之时,若过于理性,则韵味阙如。颠张醉素,因酒而成草;陶潜诗首首有酒,李太白酒后下笔千言倚马可待。酒之为物,一与艺术结合,便生灵气。酒后书字,往往得意外之趣,天真烂漫,清醒时不可及。书法之生动自然,固不必一律酒后求之,然而其意趣自然,则当时时求之。
♦大自然中,一草一木、一溪一河、一山一丘,无不是曲线,因其自然,所以生动。书法线条结构亦当如此。古人所以重屋漏痕者,正因其自然成纹路也。书法求高古,何处求之?纯任自然耳。行草书犹然,若结体四平八稳,则似饮开水而无味,王觉斯行草,往往东倒西歪,却耐咀嚼,如醇酒滋味,渐近自然故也。
♦书法创造与文学创作实出一途,莫非因情而生、因想象而成。为诗文而无情,则不能动人,书法创作无激情,就类平时写字,平淡无味。所谓字中有情,汩汩如从笔端流出,无论闲适之情,悲愤之意,皆能曲折道出,方为高书。有情然后能运想象,文学音乐书法莫不如此,如无想象力,不免照猫画虎,神采荡然。
♦尝谓书法与音乐、诗歌多有相通处,肖邦《幻想即兴曲》灵动活泼,如天使扇动翅膀掠过湖面,空灵悠长。李太白《蜀道难》如天马行空,曲折回旋,一唱三叹。书法行笔亦类似,时则绵邈,时则轻快,时则凝重,此中无不有节奏、有情感、有相像,起承转合间,与音乐诗歌暗通,主之者则性灵情感也。
♦书者如不读书,则不能进步。书写与读书,当并行不悖,缺一不可。若不读书,则眼界局促,必不能体会古人妙处,如籀篆之含蓄内敛、行书之从容优雅、今草之连绵不绝,皆须独具只眼,否则只见其形,不识其神,只知技巧,不懂内涵,终为门外汉。探骊得珠,要在读书。唯读书能开人眼界、激发想象力,形之笔下,方能开生面、有气象。
♦书法之营养自何处来?学古为重要途径。善学者当遗弃古人之缺陷、取古人之精华,要言之,取古人之最长处。譬如王羲之用笔遒媚生动、米元章用锋八面出击、王觉斯线质厚重紧实、赵之谦结体沉稳宽博,皆可取而为我所用。然而非袭古人外貌而已,取古人精髓,化而为我之血肉,下笔有我之性情个性,方为善学古人。
♦大道至简,于书法亦然。观钟鼎籀篆,往往用笔简约,而高古之气扑面。今人以为草书富于变化、多呈连绵之状,往往满纸缠绕,上下左右映带,满纸枝杈。其实草书亦求简约,简约非简单之谓也,删繁就简之谓也。能删繁就简,方能近古。古人所谓笔断意连,便是此意,若一味牵丝连带,反觉琐碎。
♦草书流畅不难,难在迟重,能留住笔,能苍涩。林散之老曾云,笔要留得住,即谓此也。常见书者飞流直下、略无停止,颇见神采气势,然而用笔流于飘逸,一目了然,如一潭清水,直视无碍。谚有云,水至清则无鱼,草书一味求痛快,则如清水矣。若能快慢结合,时见苍涩,如入深山,既有苍翠满目,又见万岁枯藤,则此山中林木,定非新近栽种,顿然有一种苍古之情。
♦古人论书,强调专精一帖,可谓知道之论。愚以为专精乃学书之基础,不专精,则基础不牢,不能窥古人门径,学书便无从谈起。既专精矣,复能求博,广收古代名家营养,化为自家血肉,才能见自家面目。古代大家,莫不如此,未见只学一家便成名家者也。
♦学书须勤。勤有三义:曰勤奋、勤悟、勤试。勤奋是根基,学书无捷径,必须广得古人碑帖而临之,探知古人结体用笔,譬如造屋,此为基础。既能勤奋,还需勤悟。勤悟者,揣摩古人高处,悟得古人之所以高,方有益处。若是机械临写,便与抄书无异,虽多而无益。有人一生临池,而无进益,缘此之故也。勤试者,勤于创作之谓也。学古既久,终究仍是古人,敢于尝试自家发挥,方能见自家性情,其始不免不如人意,贵在坚持不懈,古人笔墨语言尽为我所驱遣,渐渐见出个性,假以时日,泰山可移、个性可成。
徐燕简介
徐燕,1974年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别署涵千,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书协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江苏省高级职称艺术类评委,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先后荣获“江苏省首批优秀青年书法家”荣誉称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其书法作品获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三届正书展“最高奖”等。作品入选全国第八、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第四、第五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二届行草展,全国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等。出版有《当代江苏青年书法家·徐燕卷》《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徐燕书法》《徐燕书法作品集——唐诗宋词元曲欣赏》《笔墨性情——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集徐燕卷》《徐燕书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徐燕书宋人诗话十则》《中国古代女性书法研究》《前贤的足迹——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