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从什么时候开始折腰的
很久没更了,正好前些天设计师柏煦开发他的Birthmark品牌器皿时和我提出了关于“折腰碗”的来源和发展过程,让我有了写一个关于折腰碗主题的想法,整理了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至宋代一些有代表性的折腰器型资料,和大家探讨交流。
折腰碗--高古瓷爱好者熟知的经典器型,是一个坚挺、硬朗的存在。《中国陶瓷史》中所言:“初唐时盛行折腹碗,口和上腹几近垂直,下腹向内折收,平底。这种碗,口大,腹浅,除当饮食用具外,还常常置于壶、罐的口上以代盖。”
同一器型有石质、金属器、瓷器,他们之间有没有仿制的关系? 在同一时代出现是否有先后顺序、传承关系呢? 在人类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过程中石器是最早出现的,进入新石器时代产生了陶器,然后是青铜。 考证一件器物的本末要置于中国几千年工艺史的大背景下去追本溯源,不能把一个时代的器物孤立出自我的体系去找外部的联系。
下面是几件唐代的代表器:
唐代邢窑白釉折腰碗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口径15.6厘米,高8厘米
1989年西安市东郊西北国棉五厂住宅小区工地65号唐墓出土
唐素面折腹金碗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高6.5厘米,口径15.1厘米,足径7.7厘米
重550克, 纯金质,素面无纹饰。侈口,深腹,
腹壁中部捶揲出一道外凸折棱,圜底下焊接圈足。
唐三彩折腰碗
高7.4厘米,口径17.2厘米,足径9.7厘米
神龙二年(706年)文物,1960 年陕西省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代孔雀石盖碗
<图片来源:望野博物馆>
唐代巩县窑蓝釉折腰碗
唐代的邢窑、巩县窑都有此类产品,品种也很丰富:白釉、三彩、单色彩釉、绞胎等。材质上有玉石器、铜器、金银、陶瓷等。
-------------------------------------------------
此类器型首见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并在后期的原始瓷亦有出现,无论是金属工艺还是陶瓷制品,都实证了在本土生长的脉络。远观我们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已经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基础造型,后期变化生长依然无法抽离已经有定式的祖先图谱,阅读以下资料可能让大家有清晰的了解。
仰韶文化鱼纹陶盆
<资料来源:国家博物馆>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部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4]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彩绘陶盆
<图片来源:动脉影微博>
1978~1985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龙山文化 (Longshan Culture),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
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崧泽文化灰陶釜
出土地点: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商代印纹陶釜
原始瓷尊--商前期酒器
1953年河南郑州出土,高11.5厘米。
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瓷器为商代早期的,成份为高岭土,釉色施在器表和部分口沿内,呈玻璃质面,以青绿色釉为主,少数呈褐色和黄绿色。胎骨细腻,以灰白色居多,烧成温度约在1200℃左右,质地硬,无显著吸水性,已具有瓷器特征。
春秋时期原始瓷兽耳陶釜
西汉中期 中山内府青铜镬
口径41厘米
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勝墓出土
河北省博物馆藏
西汉晚期 青铜龙首魁
长24厘米,1971年广西合浦望牛岭出土
广西博物馆藏
青铜立鸟盆
<图片来源:新疆博物馆微博>
唐代银制十五两折腰碗
陕西何家村窖藏出土
唐代银制十二两折腰碗
陕西何家村窖藏出土
《花舞大唐春--陕西何家村窖藏》书中文字摘选
本文并不认同书中的说法,承前朝范例,此型制在制瓷工艺体系成熟的隋唐何须泊来?
唐代白釉高足杯<网络资料图>
唐代相州窑白釉高足杯
口径9厘米
早休堂藏
唐代金把杯
青海吐蕃墓葬群出土
图片来源:黄松涛先生
唐邢窑白釉三足釜<网络资料图>
唐代蓝釉三足铛
直径18.9厘米
<图片来源:望野博物馆>
唐三彩洒蓝釉折腰碗
口径17.2厘米。
<图片来源:望野博物馆>
唐代孔雀石盖碗
口径:16.8厘米
<图片来源:望野博物馆>
唐代邢窑白釉匜杯<网络资料图>
辽代花口银樽
直径14.5厘米
巴林左旗盘羊沟墓出土,赤峰博物馆藏
宋代定窑黑釉铁锈斑折腰盘
估价:HKD 5,000,000-8,000,000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2019年春季拍卖会浮生闲趣专场
宋代定窑白釉莲池双凫纹折腰盘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通过阅读以上资料可以详实的佐证此类“折腰”器皿在本土的真实存在和生长,所以言必称来自西方、仿金银器的讲法是无严谨考据的说法,有时称瓷器仿金银器不过是为瓷器贴金<窃笑>, 顶尖的瓷器在古代未必比金银少几枚铜板。 同一时代的产品如何断定金银器与瓷器孰先孰后?唐代就有以瓷代铜之说,替代与仿制本身是不同的概念,陶瓷材料和工艺的进步对铜器是取代。 以瓷器代铜器、金银和玉器在《文艺绍兴-器物卷》一书有所述,宋室南迁后仍视祭祀为国家大事,首次大规模祭祀礼敬天地、祖先,表大宋天地之正统。因急之下以简代繁,以瓷仿制铜、玉等祭祀礼器,《宣和博古图录》为南宋祭祀礼器仿制的主要依据。
瓷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能成为金属器的替代,其比金属器有诸多长处,其一:瓷器在作为饮食器比铜质更具无味之优势。其二:无锈蚀,易清理保养。其三:大宗生产的陶瓷成本低廉,生产比金属制品简单。
正是因为陶瓷的材料优势,所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同一时期,不同材料制作同款或相近的产品不过是时代的特征而已。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7个不同的文明时代
公元前10万年 石器时代
公元前3000年 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1000年 铁器时代
公元前0年 水泥时代
1800年 钢时代
1950年 硅时代
1990年 新材料时代
《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宋义虎
西方古代金属器皿资料
人类的智慧是相同的,是没有地域性的。发展过程自然还是按照人类的思维,器物的早期材料开发和制作的过程也是一样的,例如最原始的器皿--陶器、石器,无论是造型和装饰纹样都是极其相近的,即使是非洲、亚洲、美洲之间相隔了大海、高山和万里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