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魏晋时期铸对文五铢(朱)系统探徴【三】

五、东汉末-西晋铸对文五铢(朱)铸法简述:

从目前的出土发现,不管是流通成品货币还是更高层级的铸造范具来看。东汉末-西晋这一阶段的铸造方式依然延续莽-东汉阶段的铸造类型和工艺。这一阶段主流的铸造类型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叠铸法和金属合范法。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和区分这一阶段铸对文五铢(朱)的发展和铸造情况,这里有必要就上述两种铸造方式进行简单的普及和阐述,并结合铸对文五铢(朱)体系进行从铸造方式上的

系统分类阐述。为了省却长篇累牍的叙述,将对于铸法与实物发现,根据相对应的铸对文五铢(朱)系统分类,进行分篇简述的方式进行。

1、叠铸法铸造:

(1)、叠铸法简述:

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一书第47篇《叠铸法》中讲到:“叠铸法亦称'层叠铸造’,指将多层铸型叠合,组装成套从共用的浇口杯和直浇道中灌注金属液,一次得到多个铸件的铸造方法”。叠铸工艺应用的范围很广,不光用于铸造钱币,同时利用这个铸法还可以铸造车马件,各种小型金属器物等等,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所以,叠铸法铸造是一种先秦-两汉时期,乃至其后魏晋南北朝广泛采用的铸造类型,并广泛用于铸造流通钱币。

叠铸法铸造有着一套系统的制作工序和流程。而铸造出成品钱币用于流通是这一铸法用于铸造钱币的终极目的,为了使铸造的钱币不断适应新的政策与环境和便于成品与质量的保证,在铸造成品货币之上设立了好几个层级的设置,见有铸造钱币制范而用的祖范,母范,子范三个层级,俗称为'范三代’的铸造层级关系。在'范三代’之上还有范祖级别的模具模型级的制作工序流程。在《山泉社》熊彦《南阳市新莽铸钱遗址探访记(三)》一文中,即披露几件用于制作模型模具的范祖级范片实物发现,弥足珍贵,科研价值极高。

而我们在一些目前公开的出土资料和文章介绍中,叠铸工艺用于铸造母范的祖范陶阴腔范片也有发现。见有:《中国钱币》1990年第三期党顺民《西安好汉庙出土新莽陶钱范》一文第十七,货泉范一种即为货泉母范的上级祖范陶范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年S1期上海博物馆廉海萍,丁忠明等《汉代叠铸法铸钱工艺研究》一文中,就详细披露了西安附近好汉庙,鄠邑区钟官遗址内出土发现的莽钱祖范级陶范片。这些范片的的文献来源分别来自,三秦出版社1996年陕西钱币学会,西安钱币学会合辑的《新莽钱范》一书和2004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姜宝莲,秦建明《汉钟官铸钱遗址》一书中。

近些年来,民间的祖范发现也是屡见不鲜。近期在闲鱼上就发现有出于西安的玄汉更始五铢上杠类的陶祖范残件,也是弥足珍贵。

这些出土例证证明了,这些陶祖范片是用于铸造下一层级铸品的实用器,而铸造出来的成品即我们熟知的--母范。关于母范目前发现的实物是非常丰富的,不胜枚举。包括母范翻印出来的陶子范片也是大量发现,略懂些铸造的朋友也都熟知这些铸造物品的层级关系的。这里不再赘述。

(2)、东汉叠铸法铸造的磨郭类五铢钱发现简述:

东汉中期,官府腐败,内忧外患之际。为了应对对羌作战的经济需要。大量鼓铸一种外轮浅显,型态轻薄,铸工不佳的磨郭类五铢钱。关于这种钱币的范具发现,建国以来也有过几次发现。

第一个是《秦汉钱范》一书中刊录的一方:

第二个是《考古》1986年第11期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四川西昌首次发现东汉五铢钱铜范》一文介绍在废品仓库中拣选出一方有残损的东汉五铢钱钱范。

第三个是2005年在古泉园地网上益泉老师所发《浅谈(云南)昭通地区出的东汉五铢钱范》一帖刊布的一方云南昭通地区发现的钱范。并且益泉老师还在帖中提及所见中有背部范铭(永元乙已XXX)字样钱范发现。而永元乙已系东汉和帝刘肇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

另外,全国各地大量发现与此相关的,铸造后成型的,成品钱币的范包钱树,连钱,主浇口柱等等实物存在。对于研究具体的铸造地域,铸造炉系,铸造方式均有很大的帮助,科研价值极大。

并且还有直接将东汉五铢钱焊在铜斗上的出土发现。《文物》1992年第九期王毓彤《江陵出土焊有五铢的东汉和平二年铜斗》一文就介绍了这一件实物,而和平二年系东汉桓帝刘志元嘉元年(公元151年)。

关于东汉中期磨郭类五铢钱的成品钱币发现,在历年来无数次的窖藏也罢,墓葬也罢,零星发现也罢。都有出土发现印证了这些钱币大量存在,并流通于东汉中晚时期。甚至其后魏晋南北朝的五铢钱币出土发现中也依然大量发现,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在大量沿用。通过这些年笔者大量过手实物,对于各种东汉五铢批量的筛选,特别就东汉磨郭类五铢钱的版式体系进行了排比分类。从中发现了很多有规律性,有特色的心得。并且发现磨郭类五铢钱所涉及的版式基本囊括在以下九种版式中。这里面有继承和来源与官方的大版系,比如笔者昵称的正字,长字,遒劲等版。也有这一时期独创的版系,诸如笔者昵称的提点,舞山,大五等等。而这些发现是不能够全面代表这一时期全貌的,发现也是没有止境,这只是笔者的片面总结,其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版系发现来弥补缺憾。所列之图只是目前这一阶段的权宜之见,仅供参考。

六、铸对文五铢(朱)系统一:

东汉叠铸型铸币在东汉整个时期的流通货币中是占有极大比例的。而从剪凿应运而生出的剪边五铢(俗称对文钱),也同样是叠铸钱币的一个式样发展过程。依照剪边对文型态去制范制模,从而诞生了一个广泛的,影响深远的货币品种--铸对文五铢(朱)。那么,接下来为了区分方便,根据铸造的形态去划定了一个大的分类:叠铸型铸对文系统。

这里面包含了目前所见到的一大半以上的铸对文品种,也是目前发现量最广泛的一个体系。鉴于铸对文的铸造背景极其复杂,究其品目系何人所为,何炉所铸,何地所产?根本就无法有一个最终合理的答案。有鉴于此,笔者将问题简单化,另辟蹊径。将从钱币的铸造类型上,钱币反映的状态上去着手,将这一类品种进行一个宏观的系统分类。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简约的将这一类品种货币做一个宏观介绍。以

期使广大铢两钱币爱好者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到这一在汉末-魏晋时期闪烁璀璨光辉的货币品种的深刻内涵。

铸造方式:

叠铸法

品目全称:

无郭型对文类

品目特征:

系利用打磨掉外郭的磨郭类对文钱制范制模翻铸而成,或者在磨郭类对文钱的型态基础上(坯型)进行加字,改字而成的铸对文钱。具体特征为钱币面背均无外郭,'五铢’两字完整,型制区别于半字型,五朱型的品种。

币品展示:

合范式

区分系统一铸对文五铢,最直接的方式是将系统一铸对文五铢与无郭型对文钱进行对比。无郭型对文钱的直径一般均在25MM上下,而利用无郭型对文钱去制范制模后,翻铸而成的系统一铸对文五铢。存在因为各项收缩率导致的钱币直径变小(系统一对文钱一般直径均在23MM上下)。铜质发白或者铜质不纯的现象(见下图对比)。

1、净边

系统一的铸对文五铢因系地方或者财阀仿铸,受官方钱币净边的影响,部分系统一铸对文五铢也存在净边的工艺加工。因为加工工艺和钱币铸造粗糙的影响,净边效果不是很理想(见下图)。

2、版式

系统一铸对文五铢因为仿铸自官方的五铢版式,所以仿铸的载体可以包涵东汉各个版系的版式在内。除了经常见到的仿铸正字版系统一铸对文之外,尚见有建武五铢版式和长字版等等铸品发现。

3、简化背模

毕竟这一部分的铸造是为了利用官方的货币信誉牟利,套取官方货币形象的仿铸行为。所以,在铸造中为了极大化产生实际的货币产量。在铸造中会有选择的在铸造上简略铸造环节,譬如:为了省略背模的制作流程,而简略优化了背面的背模设置。

4、穿口型态

系统一铸对文五铢因为在制范制模时的模钱设定环节上随意性比较强,对于模钱的尺寸和形态的把握不是很精准。从而导致一部分钱币的整体型态规范性很差,特别是背面的穿郭呈现出长方形穿口的型态。目前发现的背郭有竖式长方穿和横式长方穿的存在。

5、型态区分

因为系统一铸对文五铢受没有外郭的型态约束,在铸造中受到面背模腔合范的因素影响,加之基本很少有净边的加工。呈现给我们的样貌完全就是一个厚墩墩的小饼子。所以,这一部分铸品也被误认为'饼五铢’的存在。除了这种状态的系统一铸对文五铢之外,还有薄型的铸对文和薄型凹凸版存在。

6、修模改模

系统一铸对文钱也存在修模的现象,并且还存在背模的另配或者新制模的现象。下面这张图的第一枚在背面穿郭的型态上就进行了修模的处理。第二枚在背模的配置上新配了一个不是体系内的背模。

7、翻模和星点记号

系统一铸对文钱除了常见的普通东汉版式之外,还见有采用东更上杠去制模翻铸的铸品(左边)。另外,系统一铸对文钱星点记号也是非常丰富,也有面上下星点的记号存在(右边),是否是所谓的双柱也罢,榫卯也罢,不置可否。

8、阳文记号

系统一铸对文钱除了见到的星点记号之外,还见有阳文组合记号的存在。下面图片上第一枚是面上下阳文短竖,背左阳文短竖。第二枚是背上阳文卅,背下阳文小。

9、阴文记号

系统一铸对文钱还见有阴文的记号存在,而且非常丰富,眼花缭乱。下面列举的图片中第一枚是面下阴文'十’,第二枚是面上阴文一竖,背左下角阴文一出文。

面腔式

面腔式系统一铸对文五铢钱,是省略了背模或者背腔的设置,全部采用,在面模内设置浇流道铸造的单面式品种。其实通俗易懂点就是平背的系统一铸对文五铢钱。这个铸造类型的品种存量也是非常巨大,而且还存在以下的小区分。

1、厚薄型腔容积

面腔式系统一铸对文五铢钱,根据模腔的深度,钱腔的内容积或大或小,铸造出来后的钱币会呈现薄型和厚型两种状态。上面两枚就是在型态上比较直观的薄型和厚型单面腔式铸品。

2、修模与版式

面腔式系统一铸对文五铢钱,也存在修模和版式的多样化。第一枚就是在面部的穿口位置进行了扩穿修模,从而导致穿口的扩大致使文字的部分缺失,而这枚钱'铢’字的朱部就已经被修成了半朱。第二枚是采用磨郭类大五版为蓝本,翻制而成的面腔型系统一铸对文’五铢钱。

3、少见品种

面腔式系统一铸对文五铢钱厚型品种中,有一种带有面下半星的记号存在。不是很多见,以河北省的窖藏发现的居多。

背腔式和异型.吉语压胜类

每一枚钱币都是一个载体,利用这个载体可以展现很多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吉语乃至压胜图案。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一类铸品的复杂程度和厚重的历史内涵。

1、背腔式与合背钱

背腔式就是利用背腔为主流道来铸造的钱币。主要特征是面部平浅背部深峻的铸品,而文字的设置是在没有浇道的平贴子范型上预留阴文文字后,覆扣在深峻的背腔上的。同时限于缺失对模的精准性,覆扣后合模合范不能保证文字能够精准的对应上深峻的背模腔上,从而极易导致文字的移范。第一枚就是背腔式铸品。另一枚是系统一铸对文五铢面腔式合背钱。

2、坯钱加字

(未加字或者加字的一类特定型态的五铢钱)

这两枚是利用系统一的型态标准(一枚五铢钱在抛却文字之外,最具辨识度的就是整个钱币型态),而这个型态可以作为一个载体来利用,去铸造去加字,我称谓这种型态加字而铸的品种为:“坯钱加字”。而'坯钱’可以是借用官方钱币的型态(标准坯),也可以自己自制的一种型态(自由坯)。这种借型而铸或者自制而铸的铸币形式,在东汉末--西晋早这一阶段是非常普遍和盛行的。

3、吉语压胜

第一枚系圆来圆去友藏品,载体为系统一铸对文合范式薄型凹凸类五铢钱上的阴文吉语。吉语释读可为“贵金口”,殊为难得和罕见。第二枚系网络图片,面部图片缺失,载体为系统一铸对文合范式饼型五铢钱上的吉语。吉语释读可为“金主興口”,也是非常少见的品种。


山泉社

传播古钱文化
2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原创学术] 中原文化对西域铸币的影响

    [justify][ltr]货币是一个国家权力的象征,是社会.经济.文化的载体,是见证历史.记录历史最具说服力的实物资料.中国是世界上用金属铸币.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一直到清亡,圆形方 ...

  • 你认识多少古代钱币?国博这个展览不要错过

    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国古代钱币展".展览从国博20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1800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200余件,分"序厅""泉林漫步 ...

  • 东汉-魏晋时期铸对文五铢(朱)系统探徴【一】

    引篇里奉上的一杯杯香茗,饱含了我对铸对文五铢(朱)系列的致敬.因为,只有对古泉的敬与畏,才让我清醒的认识到,对于这些中古而来的主人,其散发的背后故事就如一杯茶一样,深邃而滋味万千,厚重而高山仰止.所以 ...

  • 东汉-魏晋时期铸对文五铢(朱)系统探徴【二】

    历史被镌铭在史料和文字当中,浩如烟海,枝繁叶茂.今天,我们试图用这些文字来还原历史,但是往往欲速则不达.历史也被体现在了实物遗存当中,通过细致分析摸排,我们用各种方式去解读,最后用实物印证了历史上的现 ...

  • 东汉-魏晋时期铸对文五铢(朱)系统探徴——引篇

    在集藏之余,每个集藏者都有自己独处消闲的方式.而每当我放空脑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时.面对桌前一堆排兵布阵的钱币,稍显倦意,百无依赖时.不由的就会端起一杯香茗,着意翻起一本感兴趣的书籍,找一个舒适的 ...

  • 东汉-魏晋时期铸对文五铢(朱)系统探徴【四】

    七.铸对文五铢(朱)系统二简述与钱范发现 叠铸型铸对文五铢(朱)钱依据剪凿五铢的型态制范制模或者去仿铸,很大程度上尽量效仿剪凿的对文小钱为主要目标参照物,这是铸对文五铢(朱)钱最根本的一个特质.在这一 ...

  • 东汉-魏晋时期铸对文五铢(朱)系统探徴【五】

    九.铸对文五铢(朱)系统二[中] 系统二铸对文五铢(朱)'半字型'铸品,有着非常丰富的阴阳文记号体系.阳文记号主要是沿袭东汉早期五铢的标记号为主,而阴文记号主要是各种计数范序和组合字记号等.下面就走入 ...

  • 魏晋时期一篇雄文,道尽五千年的气度!

    2018-03-15 11:17 这是一本介绍魏晋名士的书.魏晋时期,指的是从我们熟悉的三国到两晋,大致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是曹家人把持政权,曹操.曹丕他们家:第二段是司马家把曹家赶下台,建立了晋朝, ...

  • 南北朝 南朝梁·四柱五铢背加铸六星外郭浪花如意云纹大钱

    南北朝 南朝梁·四柱五铢背加铸六星外郭浪花如意云纹大钱.直径95.4毫米,重410.8克. 南北朝 南朝梁·四柱五铢背加铸六星外郭浪花如意云纹大钱.直径95.4毫米,重410.8克. 南北朝 南朝梁· ...

  • 南北朝 南朝梁·四柱五铢宽缘细郭广穿背加铸六星大钱

    南北朝 南朝梁·四柱五铢宽缘细郭广穿背加铸六星大钱.直径72.4毫米,重123克. 南北朝 南朝梁·四柱五铢宽缘细郭广穿背加铸六星大钱.直径72.4毫米,重123克. 南北朝 南朝梁·四柱五铢宽缘细郭 ...

  • 南北朝 南朝梁·四柱五铢失蜡法精铸大钱

    南北朝 南朝梁·四柱五铢失蜡法精铸大钱.南朝梁(502年-558年)所铸四柱"五铢",该钱直径72.7mm,穿阔17.2mm,厚5.4mm,重123.26g. 南北朝 南朝梁·四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