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你吃的非洲鲫鱼可能都是中国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聂说非洲(ID:hggm1988),作者:聂少锐
七八年前从非洲回国,有些朋友会让我带些非洲特产给他们,我觉得非洲的皮制品不错,至少可以保证是真材实料,于是我来到当地的皮制品店,买了一些皮带,回到家我一看皮带扣,上面清晰的印着MADE IN CHINA。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出口转内销”——中国人在非洲买到中国产的东西真的是太常见了,即使打着最原始旗号的马赛市场里的手工艺品,也说不定是中国产的。
没来非洲之前我没有吃过罗非鱼,在肯尼亚多年后我习惯了当地饮食,也跟着当地人吃罗非鱼。大型商超里基本都有罗非鱼,不管是炸的还是炖的,都很受当地人欢迎,一条一斤多的做好的罗非鱼大概400先令的样子,约合人民币接近三十块。
很多时候,我的中午饭就是主菜配一条罗非鱼,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在非洲超市里吃的非洲鲫鱼会来自中国。直到后来我做清关公司,才知道有大量的国产的非洲鲫鱼出口到非洲。
起初我是不解的,我问客户:“你确定你是要从中国出口罗非鱼?”
客户的答案是肯定的,还说他们已经出口加纳多年,一年有几十条货柜的量。我百思不得其解,罗非鱼在非洲可以说是家常鱼了,尤其是对于多湖的肯尼亚,罗非鱼更是数不胜数,怎么可能从中国进口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纳瓦莎湖朋友餐厅吃小龙虾,看当地人用木棍制的鱼竿钓鱼,我也玩了一会儿,大概十分钟就钓了三条一斤多的罗非,我哪时还在想,非洲资源果然丰富,到处都是鱼,随便木棍都能钓起来。湖周边的鱼市也有很多鱼,大的鲈鱼,鲤鱼,罗非鱼,都很便宜,大概花人民币一百块,能买三四十斤鱼回去,那时公司人多,经常做鱼火锅,我买了多次的鱼。
那时生意没有谈成,我也慢慢忘了罗非鱼出口肯尼亚的事情,直到前些天和朋友说起罗非鱼的事情,我才知道最初那个找我清关做罗非鱼的朋友,在肯尼亚已经做到了一个月几十条货柜,也就是说肯尼亚绝大多数市场上的罗非鱼都来自中国。这真的打破了我的思维模式,我怎么也没想到生意还可以这么做,这就好像给媒婆介绍对象,给传销大师推销成功学一样,然而现实确实如此,中国产的罗非鱼销往了非洲,还卖的非常好。
罗非也叫非洲鲫鱼,是原产于非洲的鱼类,现在几乎在中国遍地都是,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泛滥成灾,有次回国在福建的三坊七巷游玩,看到成群的鱼在还没有建成的河道里游。我问朋友,福建生态这么好吗,下水道周边这么多鱼。朋友说,都是罗非,繁殖能力超强,福建水域现在难处都是,甚至城市靠海边的下水道都是。原来,产自非洲的鲫鱼已经在中国形成种群,甚至吃掉了很多当地鱼类,成为生态系统中的外来霸主。
罗非鱼多肉少刺,做好了味道鲜美,中国的罗非鱼最早就是作为养殖鱼类引进中国的,他外形跟中国的板鲫类似,肉稍微硬一点。其生长周期快,食性杂又少生病,所以繁殖能力极强又好养活,确实是很好的养殖性经济鱼类。这我不得不说一下中国养殖技术的超前了,这种中非技术差也是我想思考的点。
中国养殖的鱼经过二十八天的海上冷冻运输,去除运费、关税和增值税、依然能够在价格上取得对非洲本土罗非的优势,可见中国养殖罗非成本之低廉、技术之成熟了。
于是我又思考了,既然市场上原生鱼有需求缺口,难道当地人就不会自己养殖吗?
结果这个还真不行,在鱼类养殖业基本空白的非洲,无论技术还是人力资源都达不到要求。非洲的渔业还处在靠天吃饭的原始时期,甚至一些现代化捕捞的工具都是被法定禁止的,这可能也是为什么非洲渔业资源保护相对较好,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了。
那另一个思路就出现了——既然当地人养殖不了,那在非洲的中国人可以养殖呀。事实上,这也是最近四五年,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一些中国人开始做的事情,即在非洲开中国人的养殖场,养非洲的鱼产品卖给当地人。
我们中国人就是如此的聪明,如此的知道市场需求和如何寻求价格优势,这体现在非洲中国人的各行各业中。只要下定了决心吃螃蟹,他们就大笔地投入,买地办证走程序,甚至法律上不通的也想方设法的当地化、合法化,探索出一条道路来,这是中国人的闯劲,中国人的精神。
我们小时候经常听一个故事,日本人买中国的木材制成牙签之后再卖给中国人,当时我觉得受到了一种羞辱,长大后明白这其中价格差和技术差的道理,只有规模化的科技化的企业才能在日后的国际贸易中生存下来。
坦桑尼亚有很多动物原皮,价格便宜,一个客户跟我讲,你怎么不把这些皮弄回中国加工售卖。我说这个几十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在做了,如今的时代,已经到了中国人在非洲开皮料加工厂,直接在非洲做成成品卖给当地人,甚至出口到欧美和亚洲。
继中国之后,非洲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非洲拥有当年中国的一切特点,人口多,人力资源便宜,市场需求大,经济发展需要,人民生活水平需要,环保要求也不那么严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聂说非洲(ID:hggm1988),作者:聂少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