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的头部CT解剖和诊断,收藏了
来源:熊猫放射
前两天跟大家分享了☞超全胸部CT读片+解剖,太实用了,有网友留言问有没有其他部位的。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份超详细的头部CT解剖和针对,希望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一、说说颅脑CT那三个窗
颅脑CT常用的三个窗(图A-C):
图A:骨窗(the bone window)
图B:脑窗(the brain window)
图C:血窗(the blood window)
图A:骨窗;主要用于明确骨折、窦腔病变、颅内积气。
图B:脑窗;可清晰显示灰白质,可发现中风的早期征象或其他导致脑水肿等表现的病变。
图C:血窗;更利于显示硬膜下或颅内出血。
本例表现:骨窗示:右顶骨骨折;三个窗均示:软组织水肿并皮下积气;血窗:少量硬膜下血肿。
二、应注意的常见伪影
1、射线硬化伪影(Beam-hardening artefact):常见于颅脑基底部及后颅窝。
2、容积平均伪影(Volume-averaging artifact):层厚较大时,可导致血液密度表现,在脑基底部较典型,易发生在眼眶上方额叶。
本例表现:四脑室囊性病变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三、正常解剖
1、从前至后:额窦、额骨、冠状缝、顶骨、人字缝、枕骨
2、右侧从前至后:眼球、泪腺、外直肌、内直肌、蝶骨、耳道、胸锁乳突肌;
3、左侧从前至后:纸板、筛窦气房(箭头位置应内移至近中线处)、乳突气房、脊髓。
4、从前至后:上眼眶、颞下回、脊髓、小脑、乳突气房、乙状窦、四脑室、枕大池。
5、从前至后:额窦、鸡冠、蝶鞍、脑桥、小脑脚、小脑、四脑室。
6、从前至后:大脑镰、伪影、额叶、视交叉、大脑前(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动脉、基底动脉、侧脑室、脑桥、颞叶、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脚。
7、从前至后:大脑镰、额叶、外侧裂池、颞叶钩回、视交叉、基底池、中脑、大脑脚、小脑蚓、小脑、矢状窦。
8、从前至后:大脑镰、额叶、侧脑室前角、尾状核头、基底节正常钙化、内囊、基底节、三脑室、颞叶、中脑导水管、环池、小脑蚓、枕叶。
9、从前至后:大脑镰、透明隔、尾状核、丘脑、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正常钙化、大脑镰。
10、从前至后:大脑镰、额叶、灰白质交界处、侧脑室、大脑镰、枕叶、矢状窦。
11、从前至后:大脑镰、放射冠。
四、急诊影像示例
1、颅骨骨折
额骨骨折:左侧额窦内外侧壁骨折;
左侧颞骨骨折。
2、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提示骨折)
硬膜外血肿(凸透镜样;可有或无颅骨骨折)。
3、硬膜下血肿
右侧硬膜下血肿(急性-高密度,慢性-低密度);右侧大脑水肿,中线结构移位。
(小脑幕下)硬膜下血肿
(大脑镰左侧)硬膜下血肿:可见轻度占位效应。
左侧硬膜下血肿:呈等密度,有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
双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左侧可见急性出血,双侧占位效应平衡,中线结构无移位。
双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4、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沟、脑池内可见高密度影。
额叶及颞叶脑挫伤:脑出血并周围水肿,可随时间扩大,导致占位效应及脑疝。由于受周围骨质影响,脑基底部挫伤容易遗漏。
头部枪伤:可见子弹轨迹,穿越大脑中线,其毁灭性后果导致:侧脑室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侧脑室颞角扩大),小脑幕疝(脑干周围基底池消失或不对称)。
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非交通性脑积水。
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动脉瘤破裂导致的SAH常不累及大脑凸面,而位于基底池附近。脑动脉瘤常位于鞍上池的Willis环血管。
A:四脑室积血;
B:中脑导水管、环池、右侧侧脑室颞角积血,前交通动脉处(动脉瘤好发位置)出血密度较高;
C:三脑室积血;
D-F:侧脑室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代替了脑脊液)。
5、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
①自发性出血;
②继发于长期高血压及慢性血管病;
③常见于基底节区、丘脑、脑桥、小脑。
A:占位效应,相邻脑沟、脑池消失;F:脑出血破入四脑室。
钩回疝:是当代偿机制不能适应占位性病变时的结果。
基底节区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周围水肿,脑干周围空间消失;脑干出血、脑积水。
6、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①早期:脑水肿,灰白质分界模糊,脑沟消失;
②中期:病变区域密度减低;
③晚期:脑实质体积缩小。。
A:陈旧性脑梗死,右枕叶体积缩小;
B:左枕叶急性脑梗死,灰白质分界模糊,脑沟消失;
另一患者:
C、D:亚急性期脑梗死,低密度,无明显占位效应。
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亚急性期):低密度,轻度水肿。
缺血性脑卒中发作2-4天时,占位效应最明显。
7、脑积水
脑积水,并脑室分流。
8、占位性病变
急诊患者的症状大多由于病变的占位效应所引起。能引起脑水肿及占位效应的病变有:原发肿瘤或转移瘤,血管畸形,炎性病变(弓形虫、脑脓肿)。
本例:肿瘤密度较高,邻近大脑镰,周围可见大片低密度水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