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只有抽掉“懒筋”

............

 精准扶贫只有抽掉“懒筋”才能拔除“穷根”

 文/杨登云

 中央要求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根本,贫困成因分析精准又是对象精准的基础。

 多年来的扶贫工作实践证明,进入脱贫攻坚时期,所剩贫困人口大抵有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因学致贫以及因丧失生存条件致贫等几种类型。但是,现有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很难归类。他们具有劳动生产能力,长期享受国家扶贫优惠政策,却精神萎靡,不求上进,好吃懒做,年年扶贫年年贫。

 既然因懒致贫的人群存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精准施策”呢?我认为,只有抽掉“懒筋”,才能拔除“穷根”。至少有三个对策有助于抽“懒筋”:其一,革除思想深处的惰性。惰性是主观原因造成的,主观原因自然可以用主观因素来解决。要使他们明白,脱贫攻坚战的主体是贫困群众,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生力军作用,才能赢得攻坚战的全胜。甚至要“扯扯袖”、“咬咬耳”,让他们“红红脸”、“出出汗”,激发其内生动力。其二,摒弃“温饱即安”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纵向相比,贫困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群众就此产生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倾向。要引导他们克服“温饱即安”的松劲情绪,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向全面小康的更高目标迈进。其三,改变“大水漫灌”的做法。在脱贫攻坚阶段,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上可谓是前所未有。在具体工作中,无论是资金注入,还是项目扶持,都要改变“老天降大雨,人人有份”的做法,要建立奖勤罚懒的机制,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和主动性强的地区和农户,使懒惰者“等”无结果,“靠”无着落,“要”无门道,有效遏制惰性的滋生和蔓延。

 民间有句俗语:“叫花子无种,一懒就成。”对因懒致贫者而言,“懒筋”不抽,“穷根”仍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