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外卖吃的大学生:如何对待那些偶然做了坏事的年轻人?

图片来自网络

六朝古都南京不时会出些让人始料不及的新闻,比如这次某名校正在复习考研的大学生周某,因为偷外卖盒饭被警方刑事拘留。据抓捕的民警介绍:“虽然每次案值不多,但他构成多次盗窃,目前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而且对他的影响,不光是经济上、人身上的损失,他是一个知名大学本科生,目前正在准备考研。他兄弟姐妹四个,他读书比较好,为了他读本科、读研究生,其他三个兄弟姐妹都辍学了。”尽管知道这件事对周某及家庭会有巨大的影响,警方依然采取严厉措施,而且还作为案例在新闻里广泛传播。

同学群里在谈到这件事,有人发了霍布斯在《利维坦》里讲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是由于无法抗拒的恐惧而被迫做出违法的事情;或者一个人因为缺乏食物或者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其为了保全自己而不得已触犯法律,那么该人是可以完全获得宽宥的,因为任何一部法律都不能约束一个人放弃自我保全。另一位同学也认为,如果学校关心点,同窗温暖点,社会关注点,当事人理智点,这样的悲剧都不会发生。

这让我想起刚工作做辅导员时一件事。一个学生在挨家挨户发小广告时,忍不住诱惑偷了住户门口的一双运动鞋。住户出门发现鞋没有了,立即想到发小广告的大学生,只有他们才会拿一双穿过的旧鞋。很快就在另一个楼道里抓住了这个学生,扭送派出所。民警问了,学生就老实交代了,派出所打电话让学校老师去配合处理。当时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带我过去。到了派出所,一贯对学生严厉的书记一改常态,又是发烟又是说好话,说回去好好批评教育,请警察高抬贵手,放学生一马。学生回来后,在办公室里一顿批评,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据说,这个学生现在发展的很好,估计他也忘记这件事了。但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把学生领出来后,书记给我讲了一句话:如果拘留了,不仅他一辈子毁了,一家人的希望也没有了。从此我知道,一个人不是一粒沙,有血有肉的他还联结一家人,甚至一群人。

另外一个新闻就是一个已经被腾讯录取的哈工大的学生,因为某门副课代考,双双被学校开除。《儒林外史》也有类似的情节:有一个童生推着出恭,走到察院土墙跟前,把土墙挖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被鲍廷玺看见,要采他过来见太爷。鲍文卿拦住道:“这是我小儿不知世事。相公,你一个正经读书人,快归号里去做文章,倘若太爷看见了,就不便了。”忙拾起些土来,把那洞补好,把那个童生送进号去。相比下来我大学几个同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大学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就被一位严厉的监考老师判为作弊,考试零分、学位取消、留校察看。这个结果,成了这几位同学心里永远的痛。

记得有篇《蒙眼》的小文,讲一位偷手表学生的故事。老师叫全班同学都面向墙壁站着,再用手帕蒙上各自的眼睛,然后一个个搜查学生的口袋。当从一个学生口袋里搜出手表时,老师并没有立即进行严厉的训斥并予以严肃处理,而是把手表归还给失主后,就叫大家坐回原来的座位上继续上课。一直到这个孩子毕业离开学校,偷手表的事从来没有被提起过。多年以后,当这个学生再次问老师记得他这件事时,老师微微一笑说:“我怎么会记得你呢?为了同学之间能保持良好关系,为了不影响我对班上同学的印象,当时我也是蒙上自己眼睛来搜查学生的口袋的。”

韩愈在《原毁》里说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一点宽容的空间,一个下坡的台阶,一次改过的机会,这不仅是这位老师的善良和智慧,更是一种崇高的慈悲境界和人格魅力。

一位在监狱工作的警察朋友写过一本叫《泥行者》的书,讲述的都是监狱里温暖的小故事。他坚持认为,要给犯人一些希望,这仿佛是黑暗里的一点光,冷酷无情的环境中一点温暖会让犯人记忆深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也即人情,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人情的存在。法律不应仅是冷冰冰的怪兽,而应该是多数人的人情。

新冠疫情发生时有一句话震撼了很多人:“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也适应这样的场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小事,对于另外一个人就是一生一世。对手握某种权力的人,尤其应该注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