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三 | “老公”谈
“老公”谈
有一次同学聚会,一对同学夫妻,妻子对她丈夫说:“老公,你过来一下。”旁边坐着一位有文化的人士就说:“你不应该对丈夫称'老公’,'老公’是对'太监’的称呼,你丈夫是'太监’吗?”
这显然是一句玩笑的话。但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回家后,专门找《词海》翻查,1979年版《辞海》居然还找不到“老公”这一词条,可见在解放后,这个词在正式文章中还不流行,只是在民间比较通行。
后来港台的电视剧出现了这个称呼,那时还觉得很新奇的。后来居然在生活和影视剧中越来越流行,成了夫妻之间比较亲昵的称呼了。
但在网络上我却找到了五花八门的解释:1.丈夫的俗称、2.宦官的俗称、3.上了一定年龄的男人、4.老年人的通称、5.周人对祖先的尊称等。
可见,“老公”并不是只对“太监”的一种称呼,而是有五六种之多。在历史上“老公”对太监的称谓是从明清开始的。那时是骂人的话。那时候,有些太监残留着花心,仍喜欢逛妓院,但钱是花了,却没办法圆满,于是就胡乱摸,胡乱掐,很讨厌地折磨妓女,以解心头之痒。北京妓女最怕碰到这种客人,私下里叫他们“老公”,实是一种蔑视辱骂。
但“老公”一词的贬用,比尊称要迟得多。《诗经·豳风·七月》:“献豕从老公。”这“老公”就是祖先的意思。《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这里的“老公”是老人的意思。
老婆称自己的丈夫为“老公”,相传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于是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她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的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老婆”与“老公”这类叫法,含有“相濡以沫、恩爱长久”的愿望,所以能在民间久传不衰。
2016年10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在一次讲座中说:“老公”是古代对“太监”的称呼。妻子对配偶,除称“丈夫”外,也可以称“外子”。这些说法经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议。
在历史上,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可以说多如牛毛,如相公、官人、良人、郎君、老爷、外人、外子、男人、孩子他爹、先生、爱人……
彭林教授的观点,太过拘泥于历史细节。事实上,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男性称呼配偶的拙荆、荆妻、娘子、良人等,女性称呼配偶的郎君、相公、夫君、官人等,早已被历史淘汰,仅有丈夫、妻子、老公、老婆等不多的几组,还沿用至今。
决定词汇去存的标准,亦非雅俗,而是社会文化及生活习惯。众所周知,古人用于夫妻间称呼的词汇,多含有等级色彩,尤其丈夫称妻子或妻子自称,有“拙荆、贱内、贱妾”等含自贬性的说法。彭林教授建议使用的“外子”、“内子”其实亦是如此。
古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妻子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家庭中,被称为“内子”、“室妇”等;而丈夫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外活动,甚至出外当官,故有“外子”、“官人”等叫法。现代社会分工,早已打破这种旧有的内、外之别,无论是女性在外打拼,还是男性留守持家都不鲜见,依旧使用“外子”、“内子”的称呼,显然已不合时宜。
夫妻之间怎样称呼,可以按照不同场合、习惯使用,无所谓雅俗之分。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二十年间,“老公”的称呼,历年呈上升趋势,日益常见。
2018年4月24日
欢迎在文末点赞或在写留言处写留言交流,欢迎转发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