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讲勋贵从发家到传家的转型 2024-07-31 02:16:57 我的红楼系列写了很多篇了,很多朋友关心这个系列的着眼点和大方向,所以对红楼系列,我写一个引言,让大家看一下内容的全貌概况,然后下面再逐步的深入分析。 红楼讲勋贵从发家到传家该怎么变 对怎么理解红楼,确实是年少之时难以懂得,就算年长了,有了现在的社会阅历,也不容易理解,必须还要对古代的社会情况做研究和考证,才有一些心得,对红楼一书,可以当作历史和社会进行研究的。红楼一书,更多的是再给你讲勋贵世家的三代到五代的转型,从世袭荣誉,到财富联姻,都是失败的,都是红楼一梦。在将不过三,富不过五的历史规律下,能够传家更远的,是要读书,要诗书传家。从第一代贾源、贾演,到贾代化、贾代善,再到贾敬、贾赦、贾政,正好是三代,到贾宝玉贾琏是四代,到贾蓉贾兰是五代,兰桂齐芳是五代通过读书来实现的。曹雪芹的处境,其实也是与他们家的世家转型失败衰落有关,世家应当如何维持传家,他应当是做了思考的,红楼需要重新解读和重新认识。众人都说贾敬这一代穷奢极欲徇私枉法是败家,而事实上如果他们精明能干,皇帝就睡不稳了,其中的政治逻辑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用我的世家学霸、文史和财经知识的视角,从世家生存博弈的立场角度,看到了很多内在不同众人的逻辑,所以对解读红楼,我写了我自己的红楼解读,与现有红学各派都不同的系列文章。我们可以看看红楼的曹雪芹和后来的程高本,都是康雍乾的雍正背景,康熙早期其实是王朝建立的时期,从康熙平定三藩稳定以后,到雍正年间是五十年左右的事情,雍正也是清朝入关的第三代。到乾隆中期,其实应当差不多第五代,清朝康乾时期皇帝在位时间太长。与红楼的背景,勋贵的三代和五代的时间是吻合的。因为在当时的政治正确,红楼才在乾隆时期解禁,并且由和珅主导下进行了续写和改编,应当把当时的政治正确和政治诉求添加到里面了,我们读这本书,不要把它变成任人打扮的历史,而是要还原历史的真相。历史上为了政治正确,反对科举废除科举,是近代历史的政治正确,而反对封建大家庭大家长和包办婚姻,自主恋爱变成新的政治正确,因此红楼千人千面,在各种不同的政治正确下有不同的解读。而红楼当时能够刊行,实际的历史背景是清朝入关以后的康雍乾几代下,需要转型。勋贵要变成读书传家,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在历史规律面前,祖上的荣耀和财富,最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但能够留下来的,就是兰桂齐芳,诗书才是根本。《红楼梦》一书,为何叫做红楼?以前不叫红楼的,在乾隆审定核准以后刊行,才改叫红楼梦,红楼是啥?书里面并没有红楼对应的建筑物啥的出现,有人说红就是朱,隐射朱明,但对红楼之前不是这个名字,到乾隆晚期又是文字狱的状态下,朱明灭亡已经一百多年了,再有如此隐射还通过了清朝官方的许可,实在是不可思议的。红楼的影射,对应的应当是青楼!对比青楼,红楼里面更是带有权力欲望的博弈,但它比青楼更高大上一些,类似于一个是朝堂一个是江湖。《礼记》中说“天子丹,诸侯黝”。天子用红的,诸侯用黑的。皇帝以及勋贵,是红色的,而青这个字的颜色,在古代是当作黑色的,比如说青丝,意思就是黑发。在早期,青楼的含义也不是贬义,是华美的楼宇,例如傅玄《艳歌行》:青楼临大巷,幽门结重枢。还有江淹《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古代的青楼的功能,更多的是社交的场所,是夜生活的场所,而红楼,则是勋贵之家,能够红色的,一般人是不能使用的,是勋贵联姻和利益交换的场所和府邸。中国古代的传统是勋贵也不让过三代的,想要总保持原来的阶层,是一个美好的梦,需要的是不断的努力,书里面贾家人其实为了保持他们的富贵,是做了各种的努力和尝试的。红楼里面写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因果报应,写了很多和尚道士的点化,搞了木石前盟的神神秘秘,其实这样写的背后,就是作者知道文字狱的厉害,借助了神道鬼怪,说他需要说的现实问题,里面的现实博弈逻辑是非常深刻的。而欲言又止的真真假假,就是看读者从哪一个角度去体会这本书,解读可以是多层面多方向的,以不同的解读,可以对抗当时统治者的文字狱审查。 贾家的转型,其实贾府是非常努力的。对开国的勋贵世家到了第三代,就是一个危机的时刻,一个家族发展的拐点。因为开国三代,面临“将不过三”的中国文化传统魔咒,此时世袭的新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和控制,都是要削藩的。在皇权需要加强的背景下,功高震主的勋贵家族,都有避祸的需求。因此在红楼书中,贾敬、贾赦和贾政看似荒诞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家族避祸。所以贾府采取弃武从文的家族发展方针,到了三代以后的贾家人,已经没有了兵权。贾府子弟当的是文官,而且开始向读书治学方向转型。过去的爵位是世袭递降的,贾府也是世袭递降,从贾府人的爵位可以看出,贾敬代化是一等神威将军,到他孙子贾珍,就变成了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爵位是在递减的,人员是在增加的,开销也是在增加的,皇帝财富是推恩令,子孙越分越少越分散的,对在勋贵阶层的每一个家族,其实都有阶层滑落的压力,而中国社会的活力,就是他们要滑落不固化,西方的契约社会的背后,也是长期固化的社会。下面如何维持家族的兴旺不衰落,确实是亚历山大,我们可以看到书里贾琏和王熙凤管家,时不时的周转不灵,他们就要去当了银子来周转的。而贾家的家族,其实为了阶层不滑落,还是非常努力的。红楼书里面惯用的假语存方式,真话反说,背后真相是要读者自己体悟的。贾府阶层不滑落,家族不衰落的重担,其实就是主要到了贾府四代,同时还有三代和五代的成员,贾府的成员其实都是有天分的人精,为了家族的维持则灰常的努力,努力的方向是朝向了三个方向,用来保持贾府的原有社会阶层不被滑落。贾府转型的三个方向是:搞勋贵捞钱的传统方式,皇家大工程;搞财富联姻权力联姻的家族振兴;搞科举和诗书传家。现在分别看一下这三个方向的结果:在搞皇家大工程方面:这个层面贾府是宁国府世子和荣国府世子都参与的,其实是第一主攻方向。我们看到了贾府与营缮郎秦家的瓜葛,秦可卿的葬礼还有那么多权贵前来,不是贾府的面子,是银子的影子;我们也看到了在元妃活着的时候贾政在工部主抓陵工,贾家人赚了不少银子,书里是用贾芸眼红工程的赚钱,去走凤姐的门路,用来告诉你贾府在干什么赚钱。而秦可卿的死,对贾家与营缮司的皇家工程关系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而元妃的死,贾政失去了主管陵工的肥缺,打击也是巨大的,书里面这个是暗线,营缮司的肥缺非常隐蔽,明朝权相严嵩和徐阶的儿子严世蕃和徐璠,都是管营缮司发家的,都赚了书里贾琏提到的“三二百万两银子”,就算是吴梅村写红楼,也是有所指的。贾家的皇家大工程捞钱,最后都是失败的。这条线其实是最先失败的,与曹雪芹的曹家的失败,很多是类似的。书里秦业是营缮郎,而历史上曹家 则是织造郎(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或员外郎)。在搞财富与权力联姻方面:这个层面贾府的主人公就是贾宝玉。我们看到了贾府打造了神话般出身的明星男贾宝玉,联姻多面对的对象都是家财万贯的绝户女。古代的豪门联姻嫁妆非常丰厚,按照规矩是彩礼翻倍和女方自身携带的财产,林黛玉有林家四世侯爵钟鼎之家的财富,以及林如海天下肥缺的各种所得;薛宝钗是薛蟠葫芦案成为“活死人”后,财富藏匿贾府被吃绝户;贾家是黛玉和宝钗的财富都想留下,贾家的儿女公开定亲,在古代社会是绝对的晚婚晚育标准。我们还看到贾府出了皇妃与皇家,又娶了学术之家的女儿,还联姻掌握兵权的王家。但这条路的最后结果,是贾府在外表和谐之下,宅斗异常激烈,多个丫头死于非命,黛玉死的不清不楚,而明星男贾宝玉其实是受不了出家了;其他联姻也是获罪受到牵连压力,皇妃也不寿无嗣,贾府的联姻之路,是彻底的失败。这条线在书里面是明写,但宅斗的烈火烹油,隐藏在花团锦簇之下,贾家用联姻来保持阶层的策略,变成了一场梦,最后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科举和诗书传家层面:这个层面贾府主要代表就是第五代荣国府唯一的嫡长孙贾兰。我们可以看到贾母的鸡娃老母,前面已经有了进士和神童,贾敬和贾珠;我们也看到贾府让子孙读书进展的非常不顺利,神童嫡孙贾兰早亡,进士贾敬修道避祸,嫡子宝玉厌学,旁支庶出骄纵不学,同时还有影子甄宝玉也不学。但事情的转折就是贾府遭难,家族的压力之下,贾宝玉和甄宝玉都开始苦学了,最后甄贾两个宝玉都中举了,还有五代贾家人代表贾兰,成为低龄进学的天才举人。因此到红楼一书大结局的时候,贾家是兰桂齐芳的光明复兴的形象。这条线红楼书里是半明半暗的写的,一直写贾政督促宝玉读书,王夫人要宝玉读书,宝钗要宝玉读书,袭人要宝玉读书,不过黛玉是花前柳下不着急宝玉读书由着宝玉的性情的。科举和诗书传家,是作者当时的政治正确。红楼作者谁是,争论的主要有三个人,曹雪芹的身份,是无缘科举的(三代以内有罪不能科举),应当不会写科举有啥好事情,而吴梅村是科举出身,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冒辟疆因为明亡不去清朝的博学鸿儒科应试。到底是他们三个谁写的?可能都有参与,现在依然是争论不休,近年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另外对续书的高鹗,则也是科举的受益者,高鹗进士位列三甲第一名(殿试二等第二名,因为是旗人不给鼎甲,会压一等,高鹗是镶黄旗的),而且还在江南当过林如海当的御史,也当过内阁中书升任内阁侍读,可以叫做兰台大夫,高鹗出身内务府,中进士时年仅三十四岁,对林家和林如海的状态应当很有体会。不过曹雪芹是过去没有科举资格的,所以科举的态度,红楼里面原来写的非常暧昧,但高鹗就不同了,当时的时代要求也不同,所以续书立即宝玉读书科举的进程加快了。而随着清朝灭亡和西方文化侵略,反对科举,又成为了近代的政治正确,解读红楼,又变了方向。中国古代有“将不过三代”的同时,还有“富不过五代”,因为没有了权力的支持,巨额财富是难以维系的,中国古代都是官商一体的,贾家在权力没有的时候,联姻取得的财富,也随之烟消云散。但中国过去讲的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其次是耕读传家,再次是诗书传家。耕读其实比诗书,多了一个生存的手艺,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会种田也是本事,种田很复杂,是否种得好差别很大的,就如现在养花有人养得好,有人总养死一样,要田里高产,除了勤劳还要有技术的。红楼其实告诉你的,贾家能够复兴,就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诗书传家,可以超过五代,贾家人让子孙读书,读书带来了贾家的复兴。红楼一书,华丽之背后,暗线写的是勋贵的转型,是转型的烈火烹油,贾府全家族从将不过三的避祸,再通过转型来应对皇权推恩令和削藩下勋贵家族的阶层滑落,最后变成诗书传家。贾家转型是成功的,但也经历了转型的阵痛,有家族的危机,有残酷和狡诈,过程是跌宕起伏。但贾府相比的其他四大家族,没有转型拼命抓住军权的王家,最后是抄家彻底败落,与放弃军权从文的贾家,结果上差别巨大。鼓励勋贵子弟读书,鼓励勋贵子弟弃武从文放弃兵权,是历朝历代皇帝需要的,古代是政治正确。红楼情节的写法,与现在绝大多数小说的写法是不一样的。现在小说都会把后面情节的逻辑脉络直接写在书里展现给读者,而红楼则是不写,要读者自己读出来,这也是红楼读起来特别的味道。情节逻辑书里直接展现出来的方式,是比较好写的,读者也是直接被作者带着走的,逻辑链条可以不那么严密,作者直接给交待就可以了,无论是武侠、言情还是穿越都是如此,宫斗宅斗更是分析得清清楚楚的给读者灌输。但红楼这样要读者自己分析的,作者的逻辑链条就必须特别的严密,否则很容易分析出自相矛盾的情节来。现在的作者,逻辑训练都不够的,而读者则都是快速阅读,都是浅阅读,读不出书里面深层次的内容。而古代则是一本书要慢慢的精读,古代文人从小开始就是考据训练,考据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根据逻辑的理证。中国古代的写历史,都讲春秋笔法,历史书对不好讲的历史情节和逻辑,用笔也是红楼那样的真事隐的方式,让后世读者自己考据体会。因此古人在考据春秋笔法方面的训练,比现在的人训练强度大多了。现在加强语文,都变成了背诵为主和短文阅读,不会有历史上的春秋文的考据阅读训练了。红楼一书,是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以春秋文的笔法来写的,草蛇灰线,埋线千里,中国的史书,都是这个样子的。很多古人读得简单,不说出来的事情,现在人就读不懂也想不到了。与《红楼梦》类似的写法,不是其他小说,而是《史记》《春秋》等经典。所以读红楼有大学问,道与术蕴藏其中,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治正确,有不同的解读。红楼梦版本众多,解读纷杂,书还是那个书,看到的内容却各不相同。中国的国学是二元的,给天下读书人的国学,与给皇帝太子的国学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思维也是多元的,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思维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规则更是多元的,文人文艺之理想,与社会百态之炎凉,规则与潜规则更是不一样的。红楼梦作为古今第一奇书,给你展现的就是多元之下,真事隐与假语存的故事,深刻的内涵,需要你自己读出来体会。现在中华复兴,振兴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传统真相如何,我们也有了重新思考的需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各有其深刻的内涵,四大名著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化的修齐治平来教化社会的。《西游记》是写的项目团队和办公室政治等,是一部自我发展的修身的书;《红楼梦》是写世家大族的家族发展和家族内部管理、子女教育和婚姻的书,是一部齐家的书;《水浒传》是讲的江湖和社会,反过来也是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和把控,是一部治国的书;《三国演义》是写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到三国归晋,很多时候是准兵书,是一部平天下的书。而红楼则在四部书里面分量最重,它诞生最晚,也用笔最深刻,可能是多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家族是下对个人和上对国家,是承上启下的纽带。红楼所揭示的开国50年的社会转型,家族转型和家族传承可持续发展,纵深最深社会波及面也最广,因此喜爱的也最多。对中国的四大名著,可以当文学看,也可以当故事看,而真正要看的是它们的社会学哲学的内涵,我们的国学和传统文化,现在太多被压缩到了文学和艺术层面,对其中的思想性,别说读懂,就是讲出来,很多人也未必懂。现在还在看四大名著的,大多数是学习语文的课程要求,是孩子去看的,还有各种为孩子的简写本,但中国四大名著的深刻内涵,如果都是语文课上能够让孩子听得懂的解读,则是对四大名著的矮化,对中华文化的矮化。对红楼一书,更应当的是大人读的,更应当是有阅历的人读的,更应当是有社会科学素养的人读的。负责任和至于学的人,应当把红楼社会学哲学的内涵解读出来,而不是文学不是探佚不是故事娱乐,所以我写了这一个系列以飨读者。未完待续…… 赞 (0) 相关推荐 宝钗是草窝里刻意培养的凤凰?不,薛蟠才是薛氏家族的异数 <红楼梦>开头就说到薛姨妈带着女儿.儿子上京的事.薛宝钗博学广智,出场不久就在才学上力压众人,她又是上京参加选秀的,这不免让人猜测:是否薛家曾刻意培养宝钗,让她长大后进宫选妃,为薛家前途铺 ... 林黛玉含酸舌战薛家,连续两次点名薛姨妈,薛宝钗都一言不发 趣侃红楼29:林黛玉吃醋讽宝钗,贾宝玉喝醉撵茜雪 贾宝玉去梨香院探望薛宝钗,两个人互相看了通灵宝玉和金锁.贾宝玉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结果一语成谶,"莫失 ... 贾雨村卑鄙无耻,为何林黛玉却是他的学生?只因黛玉结局为他所害 林黛玉丰神俊雅,才华横溢,望之使人忘俗,近之又不免自惭形秽.贾宝玉一见黛玉则"砸玉",除了小儿胡闹,也有自愧不如之意. 林黛玉风采斐然,父母林如海.贾敏的基因.教养好是一方面,林家 ... 《红楼梦》真的反封建吗? 按 留白,女,就读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作者 留白 "<红楼梦>通过描写爱情悲剧,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形象.反映了封建家族必将没落的主题,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曹雪芹的“读书无用论”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崇读书人.文化人,是我们的一贯传统.然而,读书识字,在我国历史上很长时间都是一种奢侈,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使教育不能完全普及,另一方面,汉语确实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尤 ... 《红楼梦》人贵三得:放得下脸面,记得住恩情,守得住初心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年少看<红楼梦>,最喜书中不识忧愁,每日变着法取乐的悠闲日子. 对于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各种卑微讨好的作态却颇有微词. 然而随着时间的 ... 从贾宝玉扯到李嘉诚,瞧这红楼梦讲的 上周,傅老师到一个小学讲<红楼梦>."从贾宝玉扯到李嘉诚",是那次讲座的一小部分内容. 傅老师在分析了贾宝玉替晴雯"渥手",问晴雯"那一碟 ... 《红楼梦》人贵三得:放得下脸面,记得住恩情,守得住初心 作者:洞见·孟夏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年少看<红楼梦>,最喜书中不识忧愁,每日变着法取乐的悠闲日子. 对 ... 蒋勋讲红楼梦:我们能在大观园里看到什么? 此篇文章节选自<蒋勋讲红楼梦>.让我们跟随蒋勋重读<红楼梦>第十七回<怡红院迷路探深幽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01 亲近山水自然的园林空间 为了迎接嫁出去的女儿贾元 ... 蒋勋:读红楼梦就是在读你自己 <红楼梦>一读再读,慢慢地,看到的人物,可能不再是宝钗,不再是王熙凤,不再是风光亮丽的主角,而是作者用极悲悯的笔法写出的贾瑞,或薛蟠.他们陷溺在情欲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他 ... 《红楼梦》啥也没讲,就讲了一个道理:红楼——梦 《红楼梦》啥也没讲,就讲了一个道理:红楼——梦 蒋勋细说红楼梦:大观园里的青春故事|文艺学堂 孙温[清] 知乎上有个提问:"<红楼梦>中,你最喜欢哪种性格的女人?" 有个高赞回答说:"不论是黛玉的真性情,宝钗的体贴周到.探春的心气儿,还是凤姐的管理持家 ... 红楼梦:薛宝钗的花语是牡丹,贵为花王,那林黛玉、贾宝玉是什么 红楼梦中的女孩就好像一朵朵千娇百媚的花,也都有自己相应的花语.2017年北京的高考语文试题 "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比喻她,要求依据原 ... 蒋勋老师说《红楼梦》其实是一部“佛经”,来看看他的佛经之谈! 蒋勋老师说《红楼梦》其实是一部“佛经”,来看看他的佛经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