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区史馆建设准备工作座谈会发言纪要(三)

关注辽宁记忆,了解历史

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  遼塔

一、大东区是沈阳市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城区。

相比其他市辖区,如铁西区只有殖民工业一条发展主线;如和平区只有满铁附属地和商埠地两条发展主线;再如沈河区也只有盛京古城和商埠地两条发展主线。

而我们大东区则具有多条发展主线:1、具有类似于沈河区的古城文化区(四个关厢:大东、小东、大北、小北);2、有类似于和平区的依托于铁路的工、商、居住区(奉海铁路奉天车站市场,即今之东北大马路沿线);3、更有类似于铁西区的工业区(即以东三省兵工厂厂区和生活区为主的奉天大东新市区,包括今长安地区、黎明、新光、东塔机场等);此外还有北大营等等。

因此,区史馆的主线如何设定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是完全按照时间轴?还是以不同地域的空间为主、时间为辅?

二、明确区史的起点。区史写好了,区史馆的内容自然就有了。

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比如写我国的历史,是写《中国史》?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如果写《中国史》,那就是以三皇五帝、大禹治水为开端。如果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那就必须从1949年开始。

对应我们大东区也是同一个道理,如果是写《大东地区史》,那就可以上溯至古代,甚至更远。如果是《大东区史》,那就应该是以大东区这个行政建制的设置为起点,即1924年成立大东新市区(开发区管委会性质),然后在1938年正式成立大东区(正式的市辖区之一),1948年合并东关区,1959年合并北关区(北关、沈海两区已先行合并为北关区)。大东区自1924年设置以来,发展至今天,行政建制从未中断。

▲图1 《盛京时报》对大东新市区成立的报道

因此无论区史是怎样一个编法,1924年大东新市区的成立是具有标志性、划时代意义的,必须重视。当时关于大东新市区成立的批复文件档案现存于省市档案馆,建议将复印件陈列于区史馆。

同时,房产局在拆迁之前也会拍照存档,大东区房产局现存大量民国年间老建筑拆迁之前的影像资料,其中与区史有关的重要建筑的照片可复制放大,作为区史馆馆藏。

三、会议上很多同仁提到大东区作为沈阳的一部分,区史馆的内容不能割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强调大东区具有自己特色的内容,这才叫我们大东区的区史馆。

沈阳城市规划馆里就有沈阳各市辖区分区介绍的内容,其中大东区的部分个人感觉做得最差。这跟沈阳人不了解大东区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大东人都不了解大东,谈何全沈阳人?

但事实上,大东区的文化建设在沈阳市其实是出类拔萃、首屈一指的。在上个世纪就出版了关于大东区文化的各类图书,如《大东地区古迹轶闻》《大东览胜》《东城风韵》等等不胜枚举,其时间之早、数量之多,远在其他市内四区之上。然而,书是编了,可并没有宣传出去,养在深闺无人识。这也是为什么“志存高远、澎湃驰翔”这一口号会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原因。

再举个例子,沈河区在2013年编写了一本沈河区地名志,名为《沈阳古城 沈河地名》,其编排体例,完全照搬早在1994年就已经出版的《大东区地名志》。但《沈阳古城 沈河地名》甫一出版便立刻得到市里的认可,被列为沈阳市对外宣传的书籍之一。

紫气东来、以东为尊,在我们沈阳是见不到的。不只是普通市民,许多专家对大东区的认知也极其有限,某专家“沈阳的发展,向西向西再向西”的观点犹言在耳。

大东区在历史上,是1/2个盛京、1/2个奉天。而不像如今,是1/5甚至1/6个沈阳。大东区和沈河区各支撑起沈阳古城的半边天,这些历史事实沈阳人普遍都不知道。

所以我建议:区史馆中,关于大东区作为沈阳的一部分的内容,必须强化大东区作为沈阳古城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地位。

沈阳古城(盛京皇城)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现在既然被人为的分属大东、沈河两区,我们就必须要把它们宣传到位。

很多古代的遗迹因其所处方位有幸落户我们大东。如修建于城东南方向的魁星楼;如辽代时因“佛法西来”之意通常修建于城西或西北的佛塔(白塔小学所在地)。

▲图2 魁星楼

▲图3 沈州城辽塔

此外大东区地界还有很多清代皇家史迹,如堂子庙(大东边门内)、太庙(大东边门外,乾隆年间迁至故宫)、地坛(小东边门外)、东塔永光寺、三陵衙门等等。

▲图4 堂子庙

▲图5 地坛

▲图6 东塔

区史馆中关于大东区特色的内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大东新市区、奉海市场、北大营和918等等。其中,大东新市区是重中之重,大东新市区是我们今天大东这个行政区的前身,大东新市区是沈阳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区,更是第一个因工业而兴起的新城区,更是沈阳民族工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切勿因大东区民族工业博物馆的同时兴建,切忌为避免内容重复,而忽略这部分极为关键的内容。

铁西区的工业发展史是一部冰冷的历史,而大东区的工业发展史则是有血有肉的故事。张作霖、张学良、杨宇霆、常荫槐等人的奉系军阀演义贯穿着大东区工业发展的全过程。讲好大东区民族工业的故事,眼前就会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四、建议区史馆中陈列少量已经消失了的重要建筑(照片或模型),如建于辽代的崇寿寺白塔、清代的堂子和魁星楼、民国时期的东三省兵工厂正门等等。

▲图7 东三省兵工厂正门

五、如今的各类历史资料存在大量的谬误,为了在区史馆的建设中不留遗憾或者少留遗憾,建议一定要在最终成文之前去伪存真,仔细校对。

六、建议将1948年以来,大东区委区政府等各领导班子成员名单、照片及简历作为区史的一部分以展板形式陈列。

志愿者简介:遼塔,沈阳市大东区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硕士学位,副研究员,曾受邀作为辽海·沈阳讲坛讲师。作为土生土长的大东区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敝帚自珍,对大东区的历史沿革、文物古迹、教育医疗、工业发展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曾多次以讲座和行走的形式对大东区历史文化进行宣讲。发表各类文章散见于《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民族建筑》《草原文物》《沈阳考古文集》《沈阳工运》《辽宁记忆》《应县今古》等期刊。

(0)

相关推荐

  • 【沈阳掌故】​“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的魁星楼

    在沈阳市大东区万泉河北岸,曾经有一所长方形的特殊古刹,叫"魁星楼".此楼规模不大,却颇有名气,是著名的沈阳八景之一一一<星阁晴霞>. 明清之际,许多地方都修建" ...

  • 【辽宁老建筑-沈阳:奉系官邸系列(1)】

    本集介绍的奉系要员于济川.汤玉麟.张寿懿.万福麟.杨宇霆.赵尔巽.吴俊升.孙列臣.王明宇.金昌镐.宋耀珊.黄显声.沈伯符.宁武.王树翰.车向忱.张廷枢.于学忠.王铁汉.彭贤.常荫槐等人在沈阳的公馆和办 ...

  • 大东区区史馆建设准备工作座谈会发言纪要(六)

    很荣幸参加大东区史馆建设准备工作座谈会.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入伍30年来,有23年的军旅生涯是在沈阳这个城市度过的,对这片热土有着深厚情感在里面.现在作为一名普通居民和文保爱好者,对大东区区史馆的未来呈 ...

  • 大东区区史馆建设准备工作座谈会发言纪要(五)

    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队长   陈赫 很荣幸能参加大东区史馆建设准备工作座谈会,我是一名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大东人,听说大东区将成立自己的区史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可能是在辽宁地 ...

  • 大东区区史馆建设准备工作座谈会发言纪要(四)

    关注辽宁记忆,了解历史 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顾问   蔡学勤 刚才几位我觉得谈的都非常好,我觉得这事儿也是非常好的事儿.考虑了一下,提几点建议.一个是区史馆从哪个角度去定位.我觉得如果要说用断代 ...

  • 大东区区史馆建设准备工作座谈会发言纪要(二)

    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   李兰若 我从建筑设计和年轻一代的角度讲一下我的想法,以下分为概念.内容和形式三个部分. 1.概念 前面赵旭老师讲到大东区可以发展的很多个方向,我想说的是,我们讲城市名片或者 ...

  • 大东区区史馆建设准备工作座谈会发言纪要(一)

    关注辽宁记忆,了解历史 大东区区史馆建设准备工作座谈会发言纪要 2020年6月4日 (按发言先后排序)  沈阳大学文法学院   赵旭 "志"强调的是全面综合,凡有必收录,凸显&qu ...

  • 陈循:奈史馆书无成日|明联三百副

    陈循:奈史馆书无成日 陈循(1385-1462):字德遵,号芳洲,江西泰和县澄江镇城东人.永乐十三年乙未科状元,官至太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华盖殿大学士.他一生有过辉煌,也有坎坷,最后含冤而终.著 ...

  • 例谈座谈会发言如何实现开头''满堂彩''

    座谈发言开头要力求抓住听众的耳朵,方式要灵活多样,而开头的分类,有如下几种方式,可以作为借鉴.        第一种,以幽默的方式开头.这种开头的方式既幽默又风趣,能够很快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一般幽默的 ...

  • 师德师风座谈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是来自基层的乡村教育人,深知教育的艰辛,也理解教师的艰难.但是,教育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我更明白,一个充满师德光辉的教师,折射到学生心灵的力量,是多么的持久深远,甚至影响 ...

  • 【21-131】读书日里谈读书,八十老友有新著——在赏读梧桐诗文集座谈会发言zjkzxd

    ​[21-131]读书日里谈读书,八十老友有新著--在赏读梧桐诗文集座谈会发言zjkzxd 参加今天的赏读会,很有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部书本身的意义,而且是我们老年人如何过得更有意义,也是我们生活在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