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 | 最新微生物研究进展(20210308)
Cell子刊
科研| Cell Host&Microbe:小鼠肠道菌群菌种和亚种的长期进化和短期适应
本文由R.A Uyghurii编译
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内脏外科和医学系Andrew J. Macpherson等人于2021年3月3日在Cell Host&Microbe发表题为《Long-term evolution and short-term adaptation of microbiota strains and sub-strains in mice》的文章。本文中,作者研究了由复杂的无病原体的小鼠肠道菌群的代表组装而成的稳定的无菌小鼠菌群多样性的演变。在一项为期6年的致生菌实验中,提出以下科学问题:在理想的无菌条件下,微生物群的遗传漂变的界限在哪?研究者报告了一个开源基因组引导的具有12个代表性的完全测序可培养微生物类群的基因生物模型的长期研究结果,展示了相关的表型效应,例如对病原体的定殖抗性。这种同生性和同基因性的菌落可以稳定地维持,尽管在个体分类群中有逐渐的正向选择和微生物亚种的逐渐进化。与在恒定的环境和营养条件下通过积极选择而缓慢进化相反,通过饮食操作扰乱肠道环境不仅导致总体微生物组成和特定分类群转录程序的快速变化,而且导致了分类单元菌株亚种的变化频率的变化。
摘要:具有相同稳定微生物群组成的等基因小鼠潜在地推动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研究宿主-微生物共生模型。为了了解这些模型中微生物群的进化,我们在定植了12个代表性类群的小鼠中进行了为期6年的实验。非同义突变增加为同义突变表明多重类群中的阳性选择,特别是对于注释有营养获取或复制的基因的多重类群中的积极选择。在单个分类单元内进化的微生物亚种可以稳定地共存,这与复杂肠道环境中生态型的生态位分配相一致。饮食变化在单个分类群中会引起对宏观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变化以及分类生物量的变化的转录快速适应。饮食变化后,不同亚种的比例也迅速改变。这表明:小鼠菌落微生物分类单元是通过长期基因组阳性选择和转录重编程的短期效应以及亚菌株比例的调整来适应肠道环境的变化。
图文摘要
原名:Long-term evolution and short-term adaptation of microbiota strains and sub-strains in mice
译名:小鼠肠道菌群菌种和亚种的长期进化和短期适应
期刊:Cell Host&Microbe
IF:15.92
发表时间:2021.3.3
通讯作者:Andrew J. Macpherson
通讯作者单位: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内脏外科和医学系
DOI号:10.1016/j.chom.2021.02.001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21)00047-0#%20
Gastroenterology
科研| Gastroenterology:IgA缺乏时肠道微生物群的扰动受IgA自身抗体状态的影响
本文由明天只是重复过往编译
丹麦工业大学Susanne Brix等人于2021年3月1日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题为《Gut microbiota perturbation in IgA deficiency is influenced by IgA-autoantibody status》的文章,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在定量和相对水平上对IgAD受试者的粪便微生物群进行了广泛的功能分析,并与来自同一家庭的IgA正常(IgA+)亲属(共50对100人)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探讨了IgA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的影响。肠道微生物功能分析包括对以物种为中心的肠道细菌功能注释,以及对驱动IgAD微生物群功能特征的物种进行菌株水平分析。由于一些IgAD受试者存在针对IgA的自身反应性抗体,本文根据IgA自身抗体状态对IgAD受试者进行分类,并研究自身免疫与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IgAD受试者中具有促炎反应潜能的肠道细菌种类丰度增加,肠道屏障功能受损。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标:免疫球蛋白A(IgA)在肠粘膜表面发挥其主要功能:结合微生物抗原调节细菌生长和肠上皮附着。三分之一的IgA缺乏症(IgAD)患者患有复发性粘膜感染,这可能与微生物群的改变有关。本文旨在阐明IgA缺乏和IgA自身抗体状态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IgAD受试者和IgA正常的家庭成员(n = 100)的粪便样本,进行包括定量宏基因组学、以物种为中心的肠道细菌功能注释和菌株水平分析,探讨IgA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的影响,并对受试者进行了配对和生活方式的分析。本文用32名IgAD受试者补充了数据集,并研究了IgA自身抗体状态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IgAD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并且富含具有编码病原体相关功能的细菌种类,包括抗多药和抗菌肽耐药性、毒力因子以及III型和VI型分泌系统。这些功能性的改变主要归因于E. coli,但与E. coli菌株变异无关,且在具有IgA特异性自身反应抗体的IgAD受试者中最为显著。结论:IgAD个体肠道中含有丰富的增加促炎反应潜能的肠道细菌种类,从而潜在地降低了肠道屏障对外部干扰的保护能力。这种表现在具有IgA特异性自身反应抗体的IgAD受试者中尤其明显,因此有必要在IgAD中筛查IgA特异性自身反应抗体,以确定具有胃肠道影响风险增加的IgAD受试者。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A;自身免疫;定量宏基因组学;肠道菌群功能分析;菌株水平分析
图文摘要
原名:Gut microbiota perturbation in IgA deficiency is influenced by IgA-autoantibody status
译名:IgA缺乏时肠道微生物群的扰动受IgA自身抗体状态的影响
期刊:Gastroenterology
IF:17.373
发表时间:2021年3月1日
通讯作者:Kristiansen,Susanne Brix,Lennart Hammarström
通讯作者单位:丹麦工业大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系
DOI号:10.1053/j.gastro.2021.02.053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6508521004583
Trends in Microbiology
科研| Trends in Microbiology:短链脂肪酸对宿主生理的微生物调节
本文由艾奥里亚编译
瓦格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的Bart van der Hee等人于2021年3月2日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题为《Microbial Regulation of Host Physiology by Short-chain Fatty Acids》的文章,Jerry M. Wells担任该研究通讯作者。本研究中,笔者回顾了特定的短链脂肪酸(SCFAs)可能影响宿主生理的潜在机制,以及它们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体内证据。同时,该研究强调了将有助于利用SCFA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的主要发现和悬而未决的问题。基于回顾总结,笔者发现,SCFAs似乎可以通过以下三种主要机制影响宿主健康:(I)改变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水平;(II)通过特定的脂肪酸感应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发出信号,以及(III)由于前两种机制在外周和组织中所引起的抗炎机制。
摘要:我们祖先留传下来饮食中的不可消化纤维含量远高于现阶段饮食。因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基因组及其生理和营养需求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饮食习惯。当纤维到达结肠时,其主要由肠道细菌进行厌氧发酵,并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代谢副产品。SCFAs在肠道内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在促进人类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发挥着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SCFAs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对肠道以外的组织和器官产生影响。SCFAs不仅通过与体内内分泌和免疫细胞上的同源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来传递信号,而且通过影响组蛋白乙酰化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来诱导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此外,表观遗传印记很可能发生在子宫中,这突显了母亲在早期生活中饮食的重要性。本文,我们回顾了目前对SCFAs如何影响人类和动物生理的研究,并讨论了SCFAs在人类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原名:Microbial Regulation of Host Physiology by Short-chain Fatty Acids
译名:短链脂肪酸对宿主生理的微生物调节
期刊:Trends in Microbiology
IF:13.546
发表时间:2021.03.02
通讯作者:Jerry M. Wells
通讯作者单位:瓦格宁根大学( Wageningen University)
DOI号:10.1016/j.tim.2021.02.001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6842X21000354
综述 | Trends in Microbiology:从微生物的视角看微生物组-宿主组合的演化
本文由茗溪编译
德国基尔大学进化生态学和遗传学系,Max-Planck进化生物学研究所的Hinrich Schulenburg等人于2021年3月2日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题为《Evolution of Microbiota–Host Associations: The Microbe’s Perspective》的综述。本综述通过评估两个阶段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包括一个综合衡量微生物的适合度,与寄生虫的适合度参数R0相关),揭示了我们需要从微生物的角度来全面了解微生物组与宿主之间的共生关系的规律。一个两阶段的生命周期可能塑造了微生物与宿主联系的起源。因此,微生物必须在宿主、环境和相互传播中取得成功。本综述提出,共生是由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微生物适应性所驱动的,这种新形式的综合适性测度可以指导新的共生研究,为深入评估这些广泛分布的群体的进化提供基础依据。
摘要:微生物组-宿主组合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人们通常用以宿主为中心的观点来研究它们,而微生物通常被认为是与宿主共同进化或以不适应的实体定植宿主。这2种假设通常都是错误的。相反,许多与宿主相关的微生物适应了一个两阶段的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中,它们在非协调的宿主和自由生存的阶段之间交替。因此,要充分理解微生物群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就需要考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微生物是如何优化适应性。因此在本综述中,我们评估了两阶段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包括一个综合的衡量微生物的适应性,与寄生虫的适合度参数R0相关,这将有助于深入评估这些广泛分布的群体的进化。
关键词:微生物组-宿主相互作用,共生,生命周期,生产参数R0
原名:Evolution of Microbiota–Host Associations: The Microbe’ s Perspective
译名:从微生物的视角看微生物-宿主组合的演化
期刊:Trends in Microbiology
IF:13.546
发表时间:2021.03.02
通讯作者:Hinrich Schulenburg
通讯作者单位:德国基尔大学进化生态学和遗传学系,Max-Planck进化生物学研究所
DOI号:10.1016/j.tim.2021.02.005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66842X2100041X
ISME Journal
科研| The ISME Journal:宿主遗传对后肠微生物群产生终身影响,并与牛的生长和免疫相关
本文由R.A Uyghurii编译
佛罗里达大学新兴病原学研究所 Kwangcheol C. Jeong等人于2021年3月1日在The ISME Journal发表题为《Host genetics exerts lifelong effects upon hindgut microbiota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bovine growth and immunity》的文章,本研究中,作者假设:在饮食和环境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动物队列中的肠道菌群进行重复测量,将发现宿主遗传对肠道菌群发育的明显影响。为了检验该假设,在整个生产生命周期中使用多品种的安格斯-布拉曼牛种群加深了宿主遗传效应在塑造后肠微生物群中的理解。作者还研究了宿主对肠道菌群的遗传效应如何通过确定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定宿主基因来影响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免疫。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其生长阶段如何宿主遗传对肠道菌群的动态和终生效应。
摘要: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群落,对宿主起着多种关键作用。已知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但宿主遗传特征的影响尚待研究。为了研究宿主遗传学特征对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评估后肠菌群及其与动物生长和整个生命的免疫力的关系的纵向研究。我们评估了安格斯-布拉曼牛(Angus-Brahman)杂种种群的三个不同生长阶段,这些种群在多变的环境条件和饮食中长大,其遗传物质各异。我们发现断奶前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个过程中育肥犊牛的饮食和环境变化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但是,无论生长阶段如何,我们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在整个生命中都受到品种组成的显著影响。宿主遗传特征解释了在断奶前,断奶后和育肥犊牛中,属水平的核心细菌类群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2.2%,40.0%和37.3%。在这三个生长阶段,Sutterella,Oscillospira和Roseburia属的丰度一直与品种类型相关。尤其是,产生丁酸盐的细菌,Oscillospira和Roseburia,与位于后肠中宿主免疫和代谢调控相关基因中的九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有关。此外,通过较小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在短链脂肪酸(SCFA)受体基因中发现了与品种相关的SNP,这些SNP可以促进抗炎作用并增强肠上皮屏障功能。我们的发现提供了:无论其生长阶段如何宿主遗传对肠道菌群的动态和终生效应的证据。我们的结论是:饮食,环境变化和遗传组成可以解释整个生命过程中观察到的关键后肠微生物群的变化。
原名:Locally adapted gut microbiomes mediate host stress tolerance
译名:宿主遗传对后肠微生物群产生终身影响,并与牛的生长和免疫相关
期刊:The ISME Journal
IF:9.18
发表时间:2021.3.1
通讯作者:Kwangcheol C. Jeong
通讯作者单位:佛罗里达大学新兴病原学研究所
DOI号:10.1038/s41396-021-00925-x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6-021-00925-x
科研| The ISME Journal:局部适应的肠道微生物群介导宿主抗逆性
本文由R.A Uyghurii编译
比利时鲁汶大学生物系水生生物学实验室 Shira Houwenhuyse等人于2021年3月3日在The ISME Journal发表题为《Locally adapted gut microbiomes mediate host stress tolerance》的文章,本研究中,作者通过相互移植,对到底是同域异体肠道微生物群还是异域肠道肠道微生物群,都可以使宿主在压力环境下具有优势,进行了探究。作者假设:宿主可以从拥有局部适应的微生物组中获利,从而增加其在压力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水蚤与特定的微生物菌株相互作用,介导宿主抗逆性中的局部适应性。大多数接受D. magna的个体被移植来自同域水蚤的微生物群中的介导要好于被移植异域水蚤微生物群的个体。当供体预先暴露于有毒的蓝细菌时,这种作用最为明显,但这种作用还与池塘和基因型有关。
摘要:尽管有关微生物组在塑造宿主抗逆性中的作用的证据已得到充分证实,但其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宿主与其本地微生物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探索了局部适应的肠道微生物群是否会影响宿主的压力耐受性。我们研究了在大型水蚤(D. magna)中宿主在面对压力条件(尤其是暴露于有毒的蓝细菌铜绿微囊藻)时,从其来源区域接收微生物组的性能是否比从另一个区域接收的微生物组的性能更好。因此,进行了相互移植(reciprocal transplant)实验:从不同池塘中分离出的无菌大型水蚤D. magna受体接受了同域或异域性D. magna的供体的微生物,而实验前这些微生物已预先暴露于或不暴露于有毒的蓝细菌。我们检测了对宿主生活史特征和肠道微生物组组成的影响。我们的数据结果表明:水蚤与特定的微生物菌株相互作用,介导宿主抗逆性中的局部适应性。大多数接受D. magna的个体被移植来自同域水蚤的微生物群中的介导要好于被移植异域水蚤微生物群的个体。当供体预先暴露于有毒的蓝细菌时,这种作用最为明显,但这种作用还与池塘和基因型有关。我们讨论了这种宿主适应性益处如何与微生物组多样性模式相关联。
原名:Locally adapted gut microbiomes mediate host stress tolerance
译名:局部适应的肠道微生物群介导宿主抗逆性
期刊:The ISME Journal
IF:9.18
发表时间:2021.3.3
通讯作者:Shira Houwenhuyse
通讯作者单位:比利时鲁汶大学生物系水生生物学实验室
DOI号:10.1038/s41396-021-00940-y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6-021-00940-y
Gut Microbes
科研| Gut Microbes:大样本人群中肠道菌群组成与脂肪肝的联系
本文由Sunshine(刘希汝)编译
芬兰图尔库大学内科系Matti O. Ruuskanen等人于2021年3月2日在Gut Microbes发表题为《Links between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fatty liver disease in a large population sample》的文章,本研究利用来自一个大群体队列的宏基因组数据(FINRISK 2002),来确定整个肠道微生物组组成与脂肪肝疾病之间的广泛联系,并确定了与高脂肪肝指数人群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特定微生物类群和谱系。发现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三氧化二甲烷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尤其是醋酸盐,参与了脂肪肝疾病的可能病理生理学。本研究模型能够预测芬兰不同地理区域和外部芬兰人的脂肪肝指数,预测特定微生物和脂肪肝疾病之间的机械联系。
文章摘要:脂肪肝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肝病。它与肠道微生物群的联系至少在80年前就已为人所知,但由于诊断不足和样本量小,这种联系在普通人群中大多仍未得到研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研究了脂肪肝指数(FLI)和肠道菌群组成之间的联系,FLI是脂肪肝疾病的公认指标,在6269名芬兰参与者中,有代表性的、种族相同的人群样本中,FLI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成之间存在联系。本研究分类模型可以区分高FLI值(≥60,表示可能的肝脏脂肪变性)和低FLI值(<60)的个体。除了年龄和性别,模型还包括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的11个微生物群的差异,这些微生物群大多属于乳螺目(Lachnospirales)和振螺目(Oscillospirales)。本模型预测了另一个芬兰队列中的高FLI组,由258名参与者组成。对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亚群IV和XIVa中FLI正相关分类群的代表性基因组的通径分析表明,例如存在乙醇发酵途径。这些结果支持了来自较小病例对照研究的几个发现,例如内源性乙醇产生在脂肪肝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原名:Links between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fatty liver disease in a large population sample
译名:大样本人群中肠道菌群组成与脂肪肝的联系
期刊:Gut Microbes
IF:7.74
发表时间:2020.03
通讯作者:Matti O. Ruuskanen
通讯作者单位:芬兰图尔库大学
DOI号:10.1080/19490976.2021.1888673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1.1888673
科研| Gut Microbes:膳食维生素K由肠道微生物群重塑,并影响群落组成
本文由Sunshine(刘希汝)编译
美国塔夫茨大学农业部老龄化人类营养研究中心Sarah L. Booth等人于2021年3月2日在Gut Microbes发表题为《Dietary vitamin K is remodeled by gut microbiota and influences community composition》的文章,本研究包括体内维生素K缺乏和维生素K充足模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研究,以及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利用稳定同位素研究MKN代谢。研究证明饮食中维生素K的量比其具体形式更能影响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膳食维生素K在体内被小鼠肠道微生物改造成细菌甲基萘醌,维生素K前体MD (但不是全维生素K形式) 在体外被分离的人肠道微生物改造成细菌甲基萘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宿主代谢产生的黄斑变性是否可以作为膳食维生素K重塑的中间体。这些发现将维生素K添加到越来越多的饮食微量营养素中,这些微量营养素似乎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代谢活性。
文章摘要:维生素在细菌代谢中的作用已得到确认。甲基萘醌(MKn)是肠道菌群产生并在饮食中消耗的细菌产生形式的维生素K。关于膳食维生素K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和MKn产生的影响知之甚少。在此,雄性和雌性C57BL6小鼠喂食维生素K缺乏饲料或含有叶醌(PK,基于植物的维生素K形式)、MK4和/或MK9的维生素K充足饲料。从盲肠内容物中提取DNA,进行16S测序以评估微生物组成。与接受维生素K充足饲料的雌性小鼠相比,维生素K缺乏雌性小鼠的盲肠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雄性小鼠中观察到平行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性。然后,向雄性和雌性C57BL6小鼠以及接种人粪便的体外发酵模型中添加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维生素K。使用LC-MS测定粪便和培养物等分试样中的维生素K。在体内,补充的维生素K被重塑为其他MKn,但在体外,只有前体2H8-甲基萘醌被重塑为2H7MK4、2H7MK9、2H7MK10和2H7MK11。提示膳食维生素K缺乏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宿主代谢产生的甲基萘醌是否可以作为体内膳食维生素K重塑的中间体。
原名:Dietary vitamin K is remodeled by gut microbiota and influences community composition
译名:膳食维生素K由肠道微生物群重塑,并影响群落组成
期刊:Gut Microbes
IF:7.74
发表时间:2020.03
通讯作者:Sarah L. Booth
通讯作者单位:美国塔夫茨大学农业部老龄化人类营养研究中心
DOI号:10.1080/19490976.2021.1887721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1.1887721
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
综述 | Crit. Rev. Microbiol.:全群落变化反映出多物种生物膜中细菌的种间相互作用
本文由茗溪编译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Faizan Ahmed Sadiqa和Mette Burmølle等人于2021年3月2日在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发表题为《Community-wide changes reflecting bacterial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in multispecies biofilms》的综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张灏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由于大量不同的细菌物种几乎会在所有自然环境中被发现,这激起了众多微生物学家对研究多物种生物膜和揭示这些群落的种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热情。本综述通过讨论发生在多物种生物膜群落中的一些重要的细菌相互作用,提供了揭示细菌相互作用的证据和阐明潜在机制的全群落变化的见解,为控制和操纵这些微生物群落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发挥微生物群在各领域的潜力奠定基础。
摘要:在自然、工业和临床环境领域有一规律被广泛认知了几十年--大多数细菌物种以表面附着的群落或生物膜的形式存在。这几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物种的生物膜上,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比较容易研究。然而,微生物学家现在对研究多物种生物膜和揭示这些群落的种间相互作用很感兴趣,因为几乎所有自然环境中都存在大量不同的细菌物种。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触发了多物种生物膜的特性涌现,这对控制和操纵这些微生物群落具有巨大的研究意义和实用知识。在本篇综述里,我们讨论了发生在多物种生物膜群落中的一些重要的细菌相互作用,并提供了揭示细菌相互作用和阐明潜在机制的全群落变化的见解。
关键词:混合物种生物膜,细菌相互作用,生物膜,微生物增效,微生物耐受性.
原名:Community-wide changes reflecting bacterial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in multispecies biofilms
译名:全群落变化反映出多物种生物膜中细菌的种间相互作用
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
IF:7.349
发表时间:2021.03.02
通讯作者:张灏(Zhang Hao)
通讯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DOI号:10.1080/1040841X.2021.1887079
原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040841X.2021.1887079?journalCode=imby20
综述| 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口腔微生物组,代谢途径和新型诊断工具在研究口臭中的作用-最新进展概述
本文由R.A Uyghurii编译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Chaminda Jayampath Seneviratne等人于2021年3月3日在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发表题为《Role of the oral microbiome, metabolic pathways, and novel diagnostic tools in intra-oral halitosis: a comprehensive update》的文章。该文中,作者回顾了有关口臭的口腔微生物组的作用,所涉及的代谢途径以及包括呼吸动力学的新型诊断工具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和讨论,从更广泛的生态学角度了解与口臭相关的口腔微生物群,可以为人们的口腔和全身健康提供新颖的见解。
摘要:口臭或口腔异味是患者去牙科诊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仅次于龋齿和牙周炎。在当今这个社交和专业交流变得不可避免的时代,口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口腔恶臭主要是由于口腔菌群对底物的腐烂而产生的。尽管基于培养的研究已经提供了有关口臭的足够信息,但是高通量的组学技术扩大了可以检查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分辨率,并促使我们发现与口内口臭(IOH)相关的更广泛的微生物分类单元。这些微生物受到其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调节。因此,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重要的是要了解口臭的微生物基础。在本文中,我们提供了有关口臭的口腔微生物组的作用,所涉及的代谢途径以及包括呼吸动力学的新型诊断工具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更广泛的生态学角度了解与口臭相关的口腔微生物群,可以为人们的口腔和全身健康提供新颖的见解。这些信息可以为诊断工具的出现铺平道路,这些诊断工具可以彻底改变口臭和各种相关医疗状况的早期检测。
关键词:口臭、口腔微生物组、代谢物、呼气组学、诊断工具
原名:Role of the oral microbiome, metabolic pathways, and novel diagnostic tools in intra-oral halitosis: a comprehensive update
译名:口腔微生物组,代谢途径和新型诊断工具在研究口臭中的作用-最新进展概述
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
IF:7.349
发表时间:2021.3.3
通讯作者:Chaminda Jayampath Seneviratne
通讯作者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
DOI号:10.1080/1040841X.2021.1888867
原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40841X.2021.1888867?scroll=top&needAccess=true
免费领取方法
关注《微生态》公众号,扫码联系微生态老师18(微信号M18018711790),备注《周报-微生物最新研究进展文献包(20210308)》,即可获得文献包。
你可能还喜欢
微生太公司视频号上线啦,快来关注一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