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孤独屈辱的青春,在这部诺贝尔奖史诗巨作中,焕发动人光彩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罗曼·罗兰

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它承载着一个人从少年到成年之间的过渡,意味着生命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蒙昧无知到自我觉醒,决定着个人的命运走向。

青春像一条河,又似一道坎,在层层迷雾中,设置重重考验。在意志和耐力比拼中,让人受尽煎熬。有的人青春看似幸福,实则危机四伏;有的人青春苦不堪言,却能从苦中觅到最坚强的力量,并以此创造甘甜。

约翰·克里斯多夫属于后者,他的青春期贫穷、孤独、屈辱、被人欺负、诽谤、失恋、自尊心受挫,绝望、几乎把世间的苦尝遍,无数次想到一死了之,但是最终都依靠内心强大的力量战胜痛苦。从一个懦弱自卑的苦孩子,一步步踩着命运的刀刃,成长为著名音乐家。他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主人公。

《约翰·克利斯朵夫》:人类精神成长之书

一、关于《约翰·克利斯朵夫》:人类精神成长之书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倾注心血,耗时二十年完成的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罗曼·罗兰凭此此书,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问世以来,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奋斗经历和心路历程给全世界无数人带来力量,被誉为“人类精神成长之书”

我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这本书他在部队站岗的三年间读完,开阔了眼界,了解到更多文学知识。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说:“一旦我意志消沉的时候,就会看《约翰·克里斯朵夫》”。央视主持人董卿说:“高考失利了,那你去看看《约翰·克利斯朵夫》,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多大的挫折和坎坷,才会有所成就。

译者傅雷先生献辞:

《约翰·克里斯多夫》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他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绩。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

赞誉如此之高,是因为它潜藏着巨大能量。这是一部多主题小说,120多万字的鸿篇巨作,主人公奋斗的一生囊括多种意向。

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誉为时代的“精神遗嘱”,小说中微妙的人物关系,是作者反对军国主义和民族歧视、主张人类和谐一致的人道主义理想的象征性体现。

对于文学艺术价值来说,它对于生命力的探讨深度,情感张力的表达,都是独一无二。

对于个人生活,丰富思想伴随着约翰·克利斯朵夫从小到大,他不仅仅是个人奋斗者,也是自我生命的体验者、思考者和追求者。书中几乎囊括了人一生所有的精神遭遇,任何时代任何人,都能在书中觅到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原书最初共分为十卷,在出版印刷的时候,采取分册,将内容归纳为三大部分四册,分别描写他的青春觉醒,对音乐艺术的探索,情感经历和生命境界的圆满抵达。

任何时代任何人,都能在书中觅到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二、史诗巨作的现实意义:残酷青春给予我们人生启示

《约翰·克利斯朵夫》之所以与众不同,并不仅仅在于它的伟大,更在于它的幽微,它能直击个人内心深处,触及情感与意志。在第一部分中,主人公青春期前后,初涉人世的遭遇,能给予年轻人许多共鸣与启发。

1、痛苦的价值在于对苦难的反思和觉醒

第一册主要展现了克利斯朵夫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物质窘迫、精神苦闷,缺钱,缺爱,被人看不起,内在虚弱又狂躁。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音乐世家。母亲鲁意莎懦弱自卑,父亲曼希沃浪荡堕落,毫无责心,父母的结合没有爱情。家庭的重担压在鲁意莎肩头,她靠给有钱人当厨娘或者做工养家糊口。曼希沃酗酒,家暴。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原生家庭。

在学校中,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让克利斯朵夫倍感难受,他故意用调皮捣蛋表达自己的愤怒,但带来的是更猛烈地批评。有钱人家的孩子欺辱他,打他,他渴望获得理解和庇护,但等来的是父母的暴打。在委屈和失望中,他对人生的信心、对爱的需要、对道德的信仰遭受重创,精神临近崩溃边缘

唯有爷爷和音乐稍给他安慰,爷爷肯定了他的音乐天赋,并带他进入音乐世界。但是好景不长,爷爷去世,他陷入到对死亡的恐惧和迷惑中不能自拔。

曼希沃为了喝酒,不停搜刮家里的钱,甚至不惜卖掉爷爷留给孙子的钢琴。克利斯朵夫无奈之下,小小年纪当上一家之主,挑起生活重担,出去弹琴挣钱,和母亲一道千辛万苦替父还债。

物质和体力上的苦,刺激着他的神经。特别是爷爷的死,让他思索生与死的意义。内心暴风骤雨般的痛苦砺炼,他终于明白:坚决不要这样的命运,人活着对苦难最好的还击就是反抗,苦难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敌人,内心的软弱才是。

从此,这样的信念贯穿了他的一生,自由和真理成为他毕生追求的理想。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人生价值与人性光彩也在这一刻喷薄而出。

人活着对苦难最好的还击就是反抗

2、人生是一场战斗,你最大的敌人永远都是自己

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的反抗意识是“死”。因为不想承受命运,因为求而不得,积攒太多的失望,他用头撞墙,撞柜子,但现实马上给他上了一课,除了获得流血和疼痛,再无其他,屈辱只能更甚。他又幻想跳楼,但是在恍惚中,最终还是退缩。

他无时无刻不在期待改变,但是贫穷和孤独仍然如影随形。谋生的烦恼,职业的无聊,像牢笼一般把他关得越紧,他越感到自己的独立不羁。反反复复的尝试与思索中,他终于找到一条反抗痛苦的正确道路。

虽然每天都只有一二小时的自由,他把全部精力注入,学习音乐创作。他在苦闷中参透了自由的价值:他绝不为无聊的行动和语言而浪费宝贵的光阴,他在最短的时间写出最丰富的内容。当他对音乐怀抱一腔热爱,痛苦近慢慢淡化。

他对贫穷的反抗,尤其赤纯。他需要钱,但是没有去偷去抢,去动任何不劳而获的歪门邪念。即使母亲鲁意莎出门接受有钱人家太太小姐的施舍赞助都让他感觉难堪,他只是更多的兼职,坚持用自己的体力换取该得到的报酬。

与其说青少年时期,克利斯朵夫反抗命运和外界苦难,不如说这是他和自己的战斗,和人性、意志、过去的“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其实,每个青年成长途中,都是一段混沌、暧昧、矛盾、骚乱的历史,一个人唯有在这段历史中取胜,征服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难关,踏上成人大道。

一个人唯有征服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难关,

3、你有什么样的觉醒,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在佛家经文中,有一句话:“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很能形象比喻出青春期的危险和玄妙,往往一个念头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罗曼·罗兰塑造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虽然性格充满各种矛盾缺陷,但正是不完美更凸显真实。故事的年代、地域和现代生活相去甚远,很多人仍然在主人公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特别是他蒙昧之初,一波三折的“反抗尝试”,一念死一念生,一年升华一念堕落。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栽倒到了某一念上,从此坠入地狱,万劫不复。

青春时代是一个丰富又匮乏的时代。丰富是因为我们有无数机会,匮乏是因为经验和见识不足。在丰富中不迷失,在匮乏中不盲目,这些都需要和内心的自我战斗,王阳明大师说过:“破山中敌易,破心中贼难“,歧途与正道仅仅一线之隔。你有什么样的觉醒,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这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带给我们一生的箴言。

你有什么样的觉醒,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生虽长,但最关键的往往只有几步,青春期的觉醒与抉择至关重要。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青春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关键期觉醒挣扎的煎熬,抉择的痛苦以及各种不同抉择带来的命运,让我们看到更清晰的未来。历经过青春险境的克利斯朵夫,将去迎接爱情与事业。

痛苦会继续,觉醒与反抗也会继续,这是命运的残酷真相,也是命运的光彩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