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基本工作,看这5张思维导图就够了

一、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科学管理的起点是计划。工作没有计划,就容易陷入杂乱和被动应付的局面,无法让班级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稳步发展。

制订工作计划也是班主任的一项专业基本功。一份完整的计划由总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总论部分是对班级整体情况和奋斗目标的概述,正文部分是计划的具体内容,结语部分是对班级发展前景的畅想。

一份工作计划是否翔实、务实,取决于班主任对班级情况有没有深入研究、对班级发展是否做过系统思考。

(1)计划的内容要具体,不要说空话、套话。所谓具体,就是要有明确的行动和目标。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是空话,“坚持按学号顺序和学生谈心,每天1—2人次”就很具体;“争取优秀的成绩”是套话,“在期末考试中,班级总均分争取进入年级前三名”就很具体。

(2)计划要有条理。分板块、分段、列出小标题等,都可以增强计划的条理性,让人一目了然。

(3)计划的总论和结语部分要简明扼要,一两句话即可概括。

图6–1对计划总论部分的提示是“班级现状、奋斗目标”。具体可以这样说:“本学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容易出现叛逆、成绩分化的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和班级发展状况,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计划的结语部分是对班级发展前景的展望,也是对正文部分具体行动预期结果的归纳。

(4)计划的正文部分要具体、明确,但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状况、所处年级段的特点、学校的文化氛围等因素。计划要可执行,目标要设定合理,有实现的可能。

计划的正文部分通常由教育、管理、成绩、活动等板块构成,但并无固定要求。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板块。有些工作(如沟通)不好归类,可以放入“其他”板块。“其他”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是别的板块的工作能不能落实的重要保证(如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等)。

二、布置、安排工作

班主任需要不断布置、安排班级工作。其中例行的工作主要是由岗位职责明确的。但是,不要以为有了职责或制度就不需要反复提醒、强调了。事实上,学生还是会经常遗忘。

此外,岗位职责不能明确所有工作。在具体事务上,如果岗位职责或班干部的职务说明里没有明确规定,沟通就更为重要了。所以,班长或团支部书记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与其他同学保持良好沟通,凡事多商量。如果沟通后依然没效果,就需要由班主任定夺。

口头布置是最简单的,也是班主任最常用的。但口头布置工作容易造成学生遗漏、遗忘或误解。所以,当班主任要责怪学生怎么总是记不住事情时,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说清楚并让学生记住了。“你听明白了”的前提是“我说清楚了”。必要时要配合板书或书面通知。

时下,通过网络布置工作越来越普遍,这种方式便捷、高效,缺点是因为群里信息更新快,容易被家长或学生遗漏。所以,要通过回复确认。现在有很多更好的家校沟通软件,可以显示家长阅读通知的情况并自动提醒家长,班主任可以尝试运用。

三、编排座位

座位编排是一个看上去很小,实则大有讲究的工作。

很多班主任都比较重视教室座位的安排,但如果仅从技术层面来看,座位安排并无多少技巧。其实,座位不是孤立的问题,它与班级风气、学生素养关系密切。所以,要将安排座位纳入面向班级整体的教育内容中。班级学风正、纪律好,“好座位”与“差座位”的区别就不明显。因此,班主任不要单纯地思考“怎么安排座位”,而要将更多教育元素融入座位问题。

如果大家都好学上进,那么每一个座位都是好座位;如果班级风气有问题,不思进取的学生多,那么教师心目中的“好座位”和部分学生的想法则是相反的。座位不仅是学生“坐的位置”,更是一种资源,一个建立班级社交圈子的平台,一个体现学生素质的窗口,一个学习社区的单元。所以,无论是编排座位还是调换座位,都能从中看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智慧。

编排座位的规则包括考虑身高、参考学生意愿(可以让学生填写同桌意向表)、轮换座位的时间和调换座位的程序等。如果班级进行小组建设,排座位时还需要考虑方便小组合作。对顾全大局、主动谦让的学生应予以奖励或适当补偿,并且如果他今后有换座位的要求可以优先考虑。制定这些规则有一定的依据,这体现了班主任的教育理念。

四、任用班干部

选拔、任用班干部也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之一。班干部的任用与管理很有“学问”。

班干部的职能主要是组织、服务、示范、管理。把管理放在最后是因为它并不是班干部的主要职能。过多依靠班干部“管理”班级,似乎是班主任减轻自己负担的一种办法,但学生“管”学生会引发很多问题,甚至造成干群对立。班级管理应该是以班主任为核心,提倡合作互助、自管共管的方式。

五、组织召开班级会议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会议。组织会议、召开有效的会议,是班主任的基本功,也是班主任领导力的重要体现。班级会议(不是班会课,当然一些会议会利用班会课时间)在布置安排工作、培训学习、传递信息、交流沟通以及对学生进行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班主任首先要有开会的意识。班级遇到问题时,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可以安排一个会议、安排一个什么样的会议、如何组织这样的会议。

开会要有实效,不宜宣讲大道理。所以,对会议内容、流程、预期结果和后续行动都要提前思考、备课,才能发挥会议的功效。

班级大会是正式的班级议事方式,所以要有明确的程序和规则。在班级大会上,就某个议题,留有专门的时间让学生(或班主任)陈述观点、充分讨论和辩论。发言和辩论有规则和时间限制,既要热烈又不能失去控制,对主持人的要求较高。利用班级大会讨论、确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主任可以引导、说服,与学生协商,有时候还要做出必要的让步。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师生双方就讨论的问题达成共识。

班级大会的最后一步通常是表决或投票。如果议题比较简单,大家的意见较为一致,可以采用鼓掌或举手等方式通过决议(由此可见“达成共识”的重要性)。如果讨论的问题比较重要、敏感或涉及一些惩戒措施(比如“校内使用手机的规定”),则最好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决议依据“少数服从多数”(可以是三分之二或其他比例的多数,要事先约定)的原则通过,但是一定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要以必要的议事规则维护学生表达意见的权利,倾听、记录、回复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是表示尊重的主要方式。

—  END  —
来源 | 源创图书《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陈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