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
研究背景:芍药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主治“腿脚挛急”、“腹中痛”。关于其止痛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中医理论。《伤寒论》第29条记载,“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后世医家对此多有发微,“……脚挛急者,阴气不足也……与芍药甘草汤,益其阴血,则脚胫得伸”(《注解伤寒论》),“芍药用白,酸能敛阴而主血也。甘草用炙,甘能补中而益脾也。脚即伸,阴血行也。”(《伤寒论条辨》),认为本方具有养阴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效。 而《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芍药“气味苦、平,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甘草“气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解毒”。《神农本草经读》中进一步指出,“(芍药)气平下降,味苦下泄而走血,为攻下之品,……邪气腹痛、小便不利及一切诸痛,皆气滞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泄其气也。血痹者,血闭而不行,……坚积者,积久而坚实,……皆血滞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行其血也”,“物之味甘者,至甘草为极.甘主脾,脾为后天之本……但使脾气一盛,则五脏皆循环受益,而皆得其坚之、长之、倍之之效矣。”《别录》亦云芍药“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甘草“通经脉,利血气”。两者配伍,应有行气活血,通痹止痛之效。 急性腰扭伤为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腰部弥漫性或局限性压痛,腰椎活动可能引发腰痛,患者可呈被动的僵直体位,不能做屈或伸的运动。多有急性发病及外伤史,由于机械性外力而致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腰部软组织损伤。中医认为,“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素问·刺腰痛论》),“暨腰,坠堕伤腰,是以痛”,“暨腰者,谓卒然伤损于腰,而致痛也,此有损血搏于背脊所为”(《诸病源候论》),“有瘀血腰痛者,因跌扑坠堕伤及”(《丹台玉案》),“瘀血,因用力过多,堕坠折肭,瘀血不行”(《脉因症治·腰痛》)。 分析近二十年有关“芍药甘草汤”的文献及研究,发现以下特点:①相关临床疗效研究缺乏对照试验,不能确定本方具体疗效;②单纯运用本方(即无药物加味)止痛的临床研究均围绕其养阴柔肝、缓急止痛之效;观察本方对证属“气滞血瘀”型疼痛的疗效的临床研究中常配伍其他理气活血药物,不能确定本方行气活血,通痹止痛之效;③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证明本方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亦基本明确。综上可知,本方具有止痛作用,但具体效力缺乏对照;其养阴柔筋、缓急止痛效果肯定,其行气活血、通痹止痛效果缺乏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设置随机对照组,观察芍药甘草汤对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根据结果评估其行气活血、通痹止痛之效,为进一步应用本方缓解气滞血瘀型骨科疾病所致疼痛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治疗组患者采用芍药甘草汤颗粒剂治疗,每日予白芍30g,炙甘草15g,温水冲分早晚服;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氯唑沙宗片”治疗,一次二片(每片含氯唑沙宗0.125g,对乙酰氨基酚0.15g),一日三次口服。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内症状消失即可停止治疗,结束疗程。疗程结束2周后予电话随访1次。病例经筛选入组后,于治疗前、治疗第3日、第7日、第14日、疗程结束后2周随访最多共5个访视点采集数据,采用VAS疼痛评分、腰部活动障碍评分、ODI功能障碍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疗效评价。 所有数据均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应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应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本试验共收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3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3例,治疗中对照组病例脱落3例,实际完成治疗并接受电话随访的患者两组均为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VAS评分、腰部活动障碍评分、腰部功能障碍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脱落病人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 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1治疗组患者疼痛完全消失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所需治疗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治疗组VAS评分随治疗进行持续下降,治疗前、第3天、第7天评分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与第14天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与随访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S评分随治疗进行持续下降,治疗前、第3天、第7天、第14天评分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与随访时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3治疗组在各访视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第3天评分及其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评分及其改善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时疼痛较轻,疼痛改善较明显,随访时两组患者疼痛无明显差别。 3.两组治疗前后腰部活动障碍评分比较 3.1两组腰部活动障碍评分均随治疗而减少。治疗组治疗前、第7天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第14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评分经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2治疗组在各访视点腰部活动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第7天、第14天腰部活动障碍评分及其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7天、14天腰部活动度较大,腰部活动受限改善较明显。 4.两组治疗前后腰部ODI评分比较 4.1两组腰部ODI评分均随治疗进行而下降。治疗组治疗前、第3天、第7天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与第14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与随访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时与随访时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4.2治疗组在各访视点腰部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第3天腰部ODI评分及其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两组评分及其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两组评分及其改善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患者腰部功能障碍较轻,随访时两组患者腰部功能障碍无明显差异。 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随治疗逐渐减少。治疗组治疗前、第7天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第14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第7天、第14天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5.2治疗组在各访视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第7天中医证候评分及其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评分差异及其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7天中医证候较轻,中医证候改善较明显,两组患者在第14天时中医证候无明显差别,改善程度相似。 结论: 1、芍药甘草汤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与对照组药物相比可更快、更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及功能障碍。 2、芍药甘草汤可改善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中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