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侠们从来不缺钱
袁敏
小时候很喜欢看武侠,关注的大多是九阴真经、如来神掌之类的绝世武功,或者华山论剑、武林大会之类的成名之路。
长大后当了会计,但并没有忘了武侠梦。于是就开始思考:这帮大侠们整天游走江湖,钱是从哪里来的?
重新翻看影视小说,想找找里面的“窍门”。
但通常能看到的,都是大侠们怎么行侠仗义,大把花钱是有的,怎么挣钱则很少介绍。
仔细一想,也有道理。你想,武侠嘛,是以武行侠,要么说说武功秘籍、岌岌无名之人怎么逆袭成为绝世高手;要么说说大侠怎么仗剑江湖、扶危济困。武功吸引眼球,爱恨情仇抓住人心,哪有功夫讨论“钱”这个俗物?大侠嘛,那是行侠仗“义”,做的是认为符合江湖道义的事;仗义疏“财”,关于钱的事情也只好“疏远”一些了。
但部分武侠故事中还是留下了“钱”的蛛丝马迹,经过“有心”的关注之后,还是有了一些心得。
第一,大侠是需要钱的。
你想啊,大侠首先是个人嘛,你在得到“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同”之前,还得回到现实生活,不可避免地面临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吧。李寻欢、洪七公的酒钱从哪里来?霍元甲离开家乡的盘缠谁出的?你可以说钱不重要,但必不可少。
小说里面的名门大派比如少林、武当、丐帮等出身的大侠,背后代表的是释、道、儒的文化精神,强调的是清心寡欲、安贫乐道,对钱的需求相对较少。
像郭靖、杨过、乔峰这样的大侠是孤儿出身,对物质的需求也非常有限。
成名之前,他们通常有师门、家人、有人帮助,对钱应该不会太敏感;成名之后,往往也有弟子门人服务,不会太关注于钱。但行走江湖之后,或多或少需要一些盘缠作为路费的,偶尔再与朋友小酌一下,也不能总是吃别人的吧。你看,郭靖认识黄蓉的时候,一顿饭就吃了将近二十两的银子。黄飞鸿参加医学学术会议、霍元甲开设精武门等,那就可能需要拉赞助了。
显然,大侠们也要食人间烟火,钱是开路先锋。
第二,大侠所花的钱,来源五花八门。
理论上,大侠的钱可以有启动资金和增量资金。启动资金往往是“借力”,门派提供甚至劫富济贫;增量资金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首先,是组织提供。
大侠是有门派的,即使像霍元甲这样所谓“无门无派”的少数,最后也有了“迷踪”,否则碰到独臂老人这样较真的主,问起来你的师傅是谁、练的是什么武功,回答就比较尴尬。因此门派会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有钱的,加入门派相当于买了一份保险;没钱的,门派也会根据你的劳动贡献提供一份报酬。
你想想,帮派要维系自身在江湖的声誉,就有必要安排门下弟子行走江湖,结交四海朋友的同时,顺便积累经验、行侠仗义,给门派的声誉添砖加瓦。所以大侠外出的时候,代表的是门派,完成的是组织目标,类似今天的出差,那背后的帮派提供资金支持就是理所应当的。那些大门大派,如少林、武当,那是有土地、寺院等“固定资产”,可以用来孳息的,还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再有达官贵人、善男信女的捐赠功德,流动性不成问题。
即使是丐帮弟子,你也别以为人家是靠要饭为生的,要知道,洪七公的丐帮中是有很多净衣派的弟子,那可都是有钱的江湖豪杰,因为佩服丐帮的侠义行径或与帮中的弟子交好而投入丐帮,个人资产也就自然成了丐帮的资产。
其次,是个人筹集。
不是所有的大侠都是苦孩子出身,你看叶问、黄飞鸿、霍元甲,家里谈不上豪门,至少也是小康;像郭靖这样的穷孩子,一旦和托雷王子拜了兄弟、成为金刀驸马,基本的盘缠是不成问题的。机缘巧合之下,原来的无名之辈逐渐有了江湖名声,就类似于积累了巨大的“无形资产”,自然有人愿意给“大侠”提供工作机会或资金支持。你看春秋时的四大公子,就养了很多门客;霍元甲成名后,除了有钱的弟子陆大安倾家荡产地帮助之外,京城的四大门派后来也主动提供资金支持,还受聘成了第二军区的总教练,声誉一时达到顶点。
但是,影视、小说中的大侠,门派往往仅提供了一个背景,更多是靠自己能力的积累来获得增量资金。这里面,又可以分为“自食其力”和“借力打力”两种。
自食其力的,通常是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比如《水浒传》里的林冲,受聘为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是靠工资吃饭;《乔家大院》里的戴师傅,那是通过出镖收取保费过活。《太极张三丰》里的张君宝下山,那是靠街头卖艺挣点伙食费。
出力挣钱的是一种,创业开店的又是另一种。比如黄飞鸿开设宝芝林,悬壶济世、行医卖药能赚钱,甚至把分号开到了海外。叶问则开设武馆、收取学费,来维持生计。
至于“借力打力”的,那就较难说清了。你看,郭靖初走江湖时,成吉思汗就赞助了十斤黄金;洪七公看到几个人打架,其中一个发的几枚金镖就被他顺手牵羊,成了酒钱。令狐冲假冒吴天德时,顺便取了他好几百两银子和三只金元宝,甚至让仪和等恒山派弟子找白剥皮一次“化缘”了几千两白银做盘缠。
当然,如果你作为大侠,代表正义的一方去踢馆、打败魔教或黑帮,对方的相关资产自然就“充了公”;你如果开宗立派,搞个“开业”庆典,也会有人随上份子。华山派的令狐冲,接了恒山派的掌门,很多江湖豪客前来庆祝,心上人任盈盈也送来了厚礼。这些资金就可以用来添置土地田产房屋,成为门派的“资本金”。
尽管大侠们的资金来源各异,但无疑他们取得的资金很少是用在自己吃喝玩乐上。
显然,大侠需要钱,但钱并不重要。古语有云,取民脂民膏以供奉一己之穷奢极欲,是为残民以逞;以之兼善天下,普施于众,则万家生佛。大侠关注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读者关心的是正义战胜邪恶、善恶终究有报。
从这个角度看,钱怎么来的,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钱是用来为善还是作恶。
想通了这一点,也就能够明白了会计和大侠的关系。会计做账,大侠不做账;会计是受人所托,代人理财,强调制度和规则;大侠干的事往往是“以武犯禁”,虽然也讲江湖道义,但更多是对“现有”规则的凌驾。
会计要想成为大侠,就得关注侠义精神所代表的“无形资产”,学会算大账。大侠很少想当会计,除非是归隐江湖,用以掩饰身份。
会计也好,大侠也罢,都应该辩证看待“钱”这个俗物。自食其力最好,借力打力也行,关键是把钱用到兼善天下的正义事业上来。
(作者袁敏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会计学博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资信评级等,出版有《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等著作。)
本期编辑 周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