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四方

编者按: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学习甲骨文有啥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停有人加入进来学习。也许,大家看看我们学员的文字,可能会有一些感悟。当然,学习甲骨文不一定能够解决吃饭问题,但是物质财富也解决不了精神层面的提升。而文化可以。下面请看吴雅同学第十课学习心得。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
第十课 甲骨文和四方

妙了,第九课作业中我画完时间图后,看着旦字和“东方“突然就想在旁边画个布袋,表示人们装满货物准备去市场物物交换了。是的,这时我联想到东方的东字甲骨文了。第十课的内容是甲骨文和四方。

当我把因为地球自转而造成在地球上观察和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太阳特点通过一些列带日字部件的甲骨文画出来后,(文/纹以载道其实在生活中每天都在重复和运用。)很自然就联想起以前在甲骨文读者群里学习过的台历上的东,西,南字。今天我把自己理解到的甲骨文表达四方的四个字写出来。

一.四方:按照我们感受到太阳的先后顺序分别为东南西北。

这四个方向在我的感受中都是立体的,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个面,像是一个球体的其中一块,这四块组合成一个球体。

人各有长处,古人也一样。每个人每个家庭擅长生产的物品有差异,为了满足和丰富生活,人们需要互相交换各自拥有的不是最必须的有些可能是多余的物品,才获取自己需要而没有的物品。为了有更多选择,人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公共的约定的地点进行交换。(多,少的概念都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理解为上古时期的市场就这样应运而生。(中国的经济学是否从上古时期开始就开始发展了?)

太刚亮,人们就把早早已经准备好的一个两头用绳子束口的装满了可交换物品的布袋带上出门走在往市场的路上去了。这时只要天气晴朗都会看到太阳光从同一个方向照过来,基于这个规律人们就把早上太阳出来的那个方向用这个布袋的形状来表示。这个形状一看就是满满的,准备充分的,对将要发生在市场的交换充满期待的。

东字常用词语和典故:

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到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后来就将紫气东来比喻吉祥的征兆。如果说老子从东方来并代表吉祥的话,那么东方和吉祥就有联系。五行当中,东属于木,对应四大神兽中的青龙。

【吴雅的学习笔记】

《易经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人们早上出发背着装满货物的布袋,走到市场上去交易。市场上都是日中而市,这个时候太阳在正上方。从时间图来看就是“是”字的位置,从我们今天的方位概念来讲,“是”字对应的是南方。南字的甲骨文,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用绳子系着钟镈之类的乐器挂在一个地方。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这个乐器可能是古代市场上用于发出响声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用以交换,类似于叫卖。)。想象一下,现在在农贸市场还能见到一些摆地摊的人用一些录制好的叫卖声来吸引人围观购买。因为使用这个乐器的时候,人们感知到太阳都是处于“是”的位置,所以就用表示“是”的这个方向。也就是南面。

而南面是阳面。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

顺便写一下我对日中而市的看法:我猜想,一是古人以前没有交通工具,走路去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去交易每每去到已经是日中时候了所以日中而市。另外有一种可能,日中时候太阳处于正中的位置,有中正,公平的意思。也意味着大家都希望物物交换能体现公平。这是不是中国经济学的开端?

这个其中一端没有束口的袋子里,可能是已经交换过的货物,也可能是由于没有合适的(可能是没有喜欢的物品,也可能是物主觉得价值不对等)物品可以交换而还没有交换的。物主随时都在准备交换,所以一端袋口还没有用绳子扎起来。

出现这个场景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太阳就在西下的轨道上了,久而久之,这个没有扎口的袋子就表示太阳已过正中,向下降落的西方了。这个表示西字的袋子里装着物主的选择,装着希望,可能也有遗憾,不管怎样,这个袋子里的都是他今天的收获了。也许可以珍惜在市场交易时间里继续交换,也可以随时扎起袋口启程回家。

其实在画时间图时,我感觉到西边的画面虽然看着热闹,但是因为是回程的路上了,这个画面总透着点依依不舍时间过得太急的样子,

太阳落到地平线之后,天完全黑了。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天黑就要回家休息了。这时,人往不同的方向,各回各家,出现背对背相背而行的场景,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在地球上人类的背面了。那个方向就被称为“背。北的甲骨文是会意。甲骨文像两个人背靠背的样子。金文和小篆的形体与甲骨文一致。隶变后楷书写作“北”表示向北的方向,表示败北,失败。《说文·北部》:“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当要表示人的背部时,就加上“月”字,成了背。

二.人的一生与四方

人的童年和少年和青年就如太阳初升,如皋紫日。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拎上自己的布袋就出发。在人生当中,随着时间流逝把自己的精力和价值取舍放在自己最想要的领域,不断积累下自己能放进那口布袋的宝贝,一直往前,如同太阳由昃而昏,继而莫……

尽管有多么不舍,太阳终于要去到杳的状态,天黑了就拎着布袋各回各家。

人的一生都是在换东西中充实自己的口袋,回家前让自己的口袋装多些快乐,知识。立德立言立功,是充实人生的好事情。

【作者像】

更多阅读: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干支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四方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如何理解四时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如何理解八卦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对阴阳的理解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对孝的理解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文以载道的含义

【甲骨文与中国文化】我对人的解读

(0)

相关推荐

  • 相解“干”与“旱”的区别

    甲骨文至小篆"干"字,<说文解字>解释:"犯也.从反入,从一."说犯有一定道理,反入,难解! 古代狩猎或捕鱼,最初只是一些自制的简单工具.甲骨文.金 ...

  • 【襄】的甲骨文象形文字金文篆文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襄,甲骨文=(盛器)+(人),表示一个人头顶盛器播种,几点表示将盛器中的种子撒向庄稼地.有的甲骨文省去表示播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回家的方向

    编者: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最成系统的文字.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从甲骨文中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而且,文字的产生,文字的演变一一相应的不正是中国的历史吗?从对文字的学习中,既可以了解中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干支

    甲骨文 第七课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的概念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就出现了,我国曾经出土过一块特殊的甲骨,这块甲骨上清楚地记录了六十甲子的写法.天干和地支合称为干支,是我国先民创造出来用于记数,记序,记时,记空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双手的意义

    第十三课  双手的意义 在甲骨文系统课里,我们每一节课学习一个系列的甲骨文字.之前学习过八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太阳和地球的运动等存在于大自然与大气象有关的甲骨文.从第十一节课开始,我们学习与人类的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含义

    第十二课 生生不息 写第十二课的作业前先记录一下我这几天开小差的情况.第十一课中学习了"各"字,在和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接触到"格物致知".所以我花时间去了解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干戈玉帛

    第十四课 干戈玉帛 在十三课我们学习了人类双手的意义,我们知道人是因为有双手而得以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改变世界创造美好的.如果都是徒手干活劳作,人的智慧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人是天地之性最贵者,徒手劳 ...

  • 说到了高考语文题。【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天地之性人为贵

    第十五课 天地之性人为贵 上节课里我们学到一组和武器有关的甲骨文字,那节课的标题是干戈玉帛,我在学习和写作业时都没有想到怎么把玉帛一起写上去.直到后来看了甲骨文班同学的作业里写的:<淮南子·原道 ...

  • 至怎么和煤油灯相关呢?【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圣贤

    第十六课:甲骨文与圣贤 上节课我们学习中说提起三立经常想到圣贤,且看古人在甲骨文中刻画了圣贤的哪些特点. [圣的两个来源] 圣字的古文字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形声字:耳+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与圣贤

    十六 甲骨文与圣贤 上节课我们学了天地之性人为贵,后面说到立,圣人与三不朽,圣人可以立德立功立言,然后说到普通人如何去立.那这课说到了圣贤,人分哪几类呢?我们普通人又属于哪一类呢?人分为小人.大人.君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止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甲骨文与止,止上部分像三个脚趾头,在甲骨文中三代表多的意思,这里的三表示的是五个脚趾.下面象脚面和脚掌,脚趾的方向又象行走的方向,止的本义就是指脚.脚表示与行走相关,人的生活中离不开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