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瞻淇村,有名却不红,但不会被淹没,它太过优秀了
但凡,到过或准备前往歙县旅游的朋友,都听说过歙县北岸镇瞻淇村吧,它“枕山、环水、面屏”极品的风水地理和山川秀丽的地貌如同孪生的姐妹一样双珠合璧,村里上百幢的古建筑群更是名声远扬。
瞻淇村
但是,瞻淇村就像一个演技过硬的戏骨,有名却不红,是没有优秀的文案,还是缺少资金的扶持,或者淡泊名利?原因诸多,这不是这篇小文章能总结的事,这篇小文章就想陈述一个事情,歙县瞻淇村总会有一天,会站在舞台的中央漂亮地亮相的,因为它太过优秀了,任何原因都不足以让它被淹没了。
瞻淇村是个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有三则故事,大致能说明瞻淇村历史底蕴的厚重。
瞻淇村
瞻淇村(章祁村)村名的典故。
瞻淇村,最早的村是章祈村。唐朝两丞相章东和章元镇退隐于此。当时的徽州地区山里有虎狼出没还是正常的生态现象。有天,章元镇夫人跟二个女儿去山间采桑。路遇一猛虎,扑向了章夫人,二个女儿不畏虎威,扑到虎前,一边呼喊在周边采桑的乡邻们,一边喝退着老虎。不知这只老虎是不是被她们的孝心感动了,还是碰巧遇到了只怂老虎。老虎竟然“逃跑”了。这事惊动了刺史,刺史奏报朝廷,皇帝想到了老虎血盆大口恐怖的样子也感动了,皇旨在村中兴建“孝女庙”和“孝节桥”。这故事传到了北宋,宰相范仲淹为瞻淇村(章祁村)“孝女庙”大门门楼题下了“章氏朝遗御节孝名冡”的额书。此后,村里章姓人居多了,故名章祈,“祈”通“圻”,是地界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是章姓的地盘。这便是瞻淇村原始名“章祁村”的由来。
瞻淇村
瞻淇村(章祁村)皇帝殿的典故。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率大军攻打徽州(歙县)途经瞻淇村。一路上车马劳顿,人困马乏。朱元璋令大军原地休息,生火做饭。天遇大旱,竟然无水。众将领带兵四处寻找,都无功而返。朱元璋不信天能难倒他“老朱”,亲自找水源终于在秀峰岭找到了一处疑是的隐泉,挖开后果真是口泉水……村里人因是朱元璋挖的水源,尊称为“皇帝殿”,该泉源至今仍在,大旱之年也从未干枯过。
瞻淇村(章祁村)老虎巷的典故。
瞻淇村自古以来,人才辈出。跟村中一条古巷有着一定的关联,此巷也是目前村里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巷,这条巷为老虎巷,何为老虎巷,学子众多,书声琅琅,如虎吼叫,故而得名老虎巷。读书声如虎吼,其功名用心,绝不亚于当今考入一流名校的学子们,无怿瞻淇村会这么优秀。
三则小故事,是瞻淇村历史的掠影,我们来看看当今的瞻淇村。
瞻淇村
瞻淇村的主街东西贯通,和上坑水交叉点纸码店桥为界,桥东称上街,桥西称下街。主街原是古徽州府通往杭州的古道,宽约三米,垂直主街有五六条古巷道,整个布局和谐、讲究,仿佛是经过严密的规划和设计的。
村中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竟多达102幢。瞻淇村,先后获评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古村落。其中中国传统村落的认定要求,现存建筑要有一定的久远度,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达到标准,传统建筑的占地规模、现存传统建筑(群)和周边环境保存有一定的完整性,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及装饰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并有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瞻淇村
在瞻淇村至今遗存100余幢历史建筑中,最有价值的古民居还有40余幢,在40余幢建筑中汪翥故宅,清代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宁远堂,清代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方金荣宅,清代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裕德堂,清代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京兆第,清代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歙县资政第,清代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建筑保存相对都较好,尤其是砖、石、木“三雕”工艺,堪称徽州一绝。
瞻淇村
瞻淇村就简单介绍到此了。其实,大隐在徽州之中的瞻淇村。交通极为便捷,高速公路歙县进出口就设在瞻淇村,杭徽公路穿村而过。
有兴趣的朋友到了歙县不妨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