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头,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梳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可以让我们头发平顺,保持良好的仪容。其实如果运用得当,梳头还可以变成一个养生妙招。
01
“头梳千遍,病少一半”
俗话说,头梳千遍,病少一半。梳头养生自古就被医家、养生学家、文人雅士所热爱和推崇。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记载:晨夕梳头满一千梳,大去头风,令人发不白。宋代陶毂在《清异录》中说:修养家谓梳为木齿丹法,用奴婢细意者执梳理发,梳无数日,愈多愈神。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卷十二·物部四》亦载:修养家谓梳为木齿丹,云:“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意思就是经常梳头,可以美发乌发,并且具有去头风、美容颜等效果,而且梳头越多,效果越好;并将梳子美喻为木齿丹,因为梳子多是木质,木齿丹是比喻梳子为木齿的灵丹。
为什么梳头会有这么好的养生效果,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呢?从中医理论来讲,头部经络穴位密集,头部毛发覆盖区域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等五条经脉循行经过,还分布有百会、风池、风府、天柱、神庭等30余个穴位,同时“头为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因此正确梳头可以起到固发防脱、养发乌发、清头明目、升举阳气、安神定志、疏通经络等作用,对脱发、头发早白、头痛、头晕、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耳鸣、精神倦怠、乏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从现代医学来讲,梳头可以通过物理的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的代谢,也能刺激神经末梢,并对中枢神经产生间接的影响。
02
梳头也要讲究方法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如何正确梳头养生。
如何选购合适的梳子
梳子在古代也称作“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释曰 :“栉,梳篦之总名也。”梳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梳子,是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一座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出土的距今约6000年的象牙梳。
在选购梳子时,我们要考虑材质、梳齿的疏密以及与皮肤的贴合度。
梳子的材质非常多,如象牙、犀角、牛角、玳瑁、骨、玉石、水晶、金、银、铜、竹、各种木材,以及塑料等。这些材质的梳子各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选用木梳或牛角梳作为日常梳头保健的用具。
在各种材质的梳子中,木质的梳子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各种木材较易获得,在寒冷的环境中不会太凉,触感舒适,并且有木材的清香,最易被人们接受。常用的木材有檀木、黄杨木、桃木等。牛角梳由天然牛角制成,质地温润、触感舒适,也是比较理想的养生用梳。不建议选用塑料梳,因为塑料梳易产生静电,会损伤头发和头皮。
对于梳齿的疏密,一般来说,短发宜选用梳齿较紧密的梳子,长发宜选用梳齿较稀疏的梳子,以梳头时感觉顺畅舒适,头发、头皮不感觉拉扯、疼痛为度。同时,要求梳齿整齐、头部圆润,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皮肤贴合度。
怎么梳头才正确
梳头养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般来说,应按照由前到后、从中间到两侧、从右及左的顺序进行。
首先用右手握梳子,从头正中前发际向后一直梳到后发际,然后慢慢向右侧移动,最后由鬓角沿耳廓后侧梳至后颈部。再以左手握梳子,从头正中前发际向后一直梳到后发际,然后慢慢向左侧移动,最后由鬓角沿耳廓后侧梳至后颈部。
这样的梳头方法可以依次刺激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疏通头部气血、振奋阳气。另外,梳头的力度也要把握好,应当以头皮感觉舒适或酸胀,但不疼痛为度。力度过小,浮于头皮之上则起不到养生作用;用力过大,则易损伤头皮和头发,适得其反。
什么时候梳头最合适
梳头的时间建议选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早上起床后梳头,可以让人快速消除困意,神清气爽,精神抖擞,为一天的工作、学习开启一个好的开端。晚上睡觉前梳头,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一天的疲劳,缓解大脑紧张,释放压力,并且有助于入眠。
每次梳头的时间以5分钟~10分钟为宜。时间太短,刺激量不足,达不到养生保健效果。时间太久,则可能损伤头部皮肤或者头发。
梳头要注意什么
1.梳子要勤清洗。梳子用久了会留存污垢,尤其是在梳齿根部和侧面,易滋生细菌,甚至成为一些头皮病的传染媒介,给健康带来隐患。梳子的清洗方法是:先将梳子放在清水或肥皂水中浸泡5分钟~10分钟,然后用小刷子或牙刷沿梳齿方向对梳齿逐个进行刷洗,最后清水冲洗,置于通风处晾干即可,不可暴晒。
2.防止产生静电。如果天气比较干燥或者发质比较干,可以在头发上喷洒一些清水或者润发啫喱,这样可以防止产生静电,减少梳头对头皮和头发的损伤。
3.梳头的频率要把握好。梳头的频率不可太快,也不宜太慢,以每分钟30下~35下为宜。这样的频率比较舒缓,适合发挥养生保健作用。
4.及时更换梳子。如果发现梳齿弯曲不直、折断,或者起毛刺,应当及时更换梳子。
5.不要在洗发后立即梳头。洗发后,头发比较潮湿,而梳头养生时梳头的时间比较长,容易损伤头皮和头发毛囊。因此,梳头养生应安排在头发完全干透以后。
文: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刘乃刚
编辑:彭艳
审核: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