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和孝经的内在联系
【孝经】
大家都知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那什么是德?怎么做才能配位?或者遭殃的背后原因一定是德行不够吗?获得了一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一定是因为有德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自言自语,有如下的一个思考过程,欢迎各位拍砖。
首先,在不同的经典中,说到了不同的德。
大学:明明德。
孝经:至德要道。
道德经:是谓玄德。
从文字角度理解,至德要道是德的最高境界,也是德的最高标准。那么,什么是至德呢?不就是孔子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
这个角度看孝经,还真有点意思。按这个思路,看看孝经中是不是说到了德和位的关系呢?
显然,从孝经的标题中就已经可以看出了对不同地位的人的约束和要求。
天子章: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孝经中,对每一个阶层的人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果做到了这些就算是有德之人,就能够配得上这个位子,如果没有做到,就是德不配位。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和出身,背景,学识无关。所有人都需要做到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就是孝。如果这个没有做到,就想追求五福临门,那肯定有点高,也实现不了。就算是比五福临门低一些,比如:富贵或者长寿。如果没有做到对父母的孝对尊长敬,依然是奢望。就像是天平,两边的筹码,一边是对上的孝,一边是自己的福报,少了孝,就没有富贵或长寿。
有的人经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甚至忍受了别人不敢想象的痛苦和坎坷,最后赢得了一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这个时候还能够注意到自己的筹码,并且加重自己的筹码,就会承载更多的福报,而不是去享福,享福就是消福。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去买飞机了。也就理解厚德载物的含义了。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