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独立的京东物流,新故事能讲通吗?

©潮观科技(ID:zume6364)

作者|方小寒

开盘涨14%,这是自降估值的京东物流上市首日最亮眼的数据了。

作为继京东数科和京东健康后第三家开启上市进程的京东系子公司,京东物流在资本市场的整体表现只能算是符合预期:截至28日收盘,每股报价41.70港元,只比发行价格上涨3.32%,市值约为2540亿港元,成为位居顺丰控股之后的“物流老二”。

成立于2007年,京东物流从诞生起就置于舆论中心:一面是为其母公司建造商业壁垒、趟出一条差异化道路的重点业务;另一面又是烧掉巨额成本,导致京东长期无法盈利的吞金兽。

这样的两面性足以让它的独立上市成为市场聚焦点。

在其正式挂牌前一天,京东物流发布公告称发售股份已获极大幅超额认购,超购约715.61倍。虽然认购场面火爆,但上市当天却出现了高开低走的表现,这引发了市场对其业务和估值的一系列讨论。

大家都想知道,营收不到顺丰的一半,估值接近顺丰的2/3,京东物流能否以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的故事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投票。与此同时,顺丰亏钱估值暴跌,新选手极兔快递烧钱狂奔,物流行业是否将迎来一片新格局。

01  京东物流难“断奶”

在京东的发展史上,京东物流是浓墨重彩且成本极高的一笔。

时间回到2007年,那是京东迅猛发展且首次对外进行融资的一年。当时,面对刘强东“借”250万美金的请求,今日资本徐新提出给京东1000万美元投资,这一数额是预期的4倍。对此,徐新的理由是200多万美元不足以支持京东快速成长,必须用更大的资金砸出发展的势能速度。

刘强东也的确凭借其强大的执行力迅速开展了全品类扩张,并准备自建仓储配送物流网络。对于想争“中国第一”零售商地位的京东,扩张品类是预料之中的战略,只不过是时间早晚,但自建物流却实属出人意外的决策。

即使是在五年后,当时还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马云对京东的物流业务依旧公开秉持着怀疑态度,他在一档采访栏目中直接影射京东,称听见有些电商公司说要准备招两万快递人员挺着急,“觉得这样的是要死了”。

一边是投资人和对手的不理解与不认可,另一边是力排众议、坚持己见的刘强东和他风风火火组建起来的团队。据京东物流前高管李元海回忆,刘强东在拍板决定组建物流团队后,下命令让他15天内就要保证北京五环内能配送。

而就当京东大展手脚在全国各大城市烧钱复制物流团队时,2008年金融危机呼啸而来,给了它迎头一棒。物流业务既要置地建仓,还要招兵买马,投入成本非常高,这导致京东急需资本续命,而当时恶劣的资本环境让找钱这件事变得难上加难。当时的刘强东硬着头皮最多的时候一天见了7个投资基金,但是没有人愿意出资。

对资金断链、公司倒闭的恐惧感让刘强东白了头发,后来他曾真情流露:“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真正品尝过由于恐惧导致的白头发,那种罪,其实我坚信绝大部分人是受不了的。”

刘强东2016年参加央视节目《对话》

不过京东及其物流业务的故事并没有终止在这一年。通过强关系背书,今日资本徐新联合其前同事李绪富和前老板给京东注资2100万美元。这之后,在资本的助力下,京东一路狂奔,成长为国内互联网行业无可替代的一极。而上述那段因自建物流成本高企陷入资金绝境的过往,也成为京东的烙印,时刻引发大家对物流业务的质疑。

但刘强东解决这一质疑的方法是持续加注物流业务,用孤注一掷的投入迅速拿结果——

· 2009-2010年,除了继续跑马圈地之外,京东还推出“211限时达”配送服务,提出上午11点前提交的订单当日送达的物流提速策略,提升流程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意图十分明显;

· 2011-2013起,京东每年都进行了一次大额融资,但资金在入账后很快就被投入到物流业务中。这三年里,京东在物流上的投入分别是15.15亿元、30.61亿元和41亿元,高投入可见一斑;

· 2014年,京东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在上海启动“亚洲一号”。自此,京东再也没公布过物流建设的投入,但财报里的亏损数据显然只是继续引发众人对物流业务的质疑。

· 2015-2016年,京东投入使用自动化分拣中心,并开始试运营无人机、无人车和无人仓,数字化技术已成为业务重心;16年4月,京东宣布合并众包物流平台“达达”,也开启了借由收购来完善自己物流配送能力的篇章。

终于到2017年,京东发布上一财年全年业绩,显示公司首次实现年度扭亏为盈。一个多月后,京东又宣布物流业务独立运营,迫不及待地为物流业务撕去从成立以来就伴随着的“亏损”标签。

从拖累电商板块的包袱到对外开放物流服务的独立业务,京东对物流业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希冀其成为可自行供血的盈利中心。

宣布独立的同时,新上任的京东物流子集团CEO王振辉还表示,将在五年内完成规模收入过千亿的小目标,并且外单业务占据京东业务的50%左右。

转眼间四年已过,明年京东物流就将迎来独立后的第五年。据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8.73亿元、498.48亿元和733.75亿元;来自非京东及重要关联方的外部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29.1%、2019年的37.8%提升至2020年的46.1%。

照往年的增长速度来看,京东物流到2022年并不难达成它的目标。

京东物流招股书截图
虽然Flag看似没倒,但通过仔细拆分京东物流的业务组成,我们会发现京东收入的大头还是由京东及平台上的第三方商家所贡献,并且这一现象在短期内很难扭转。
根据是否使用过仓储或存货管理服务,京东物流将客户划分为“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和“其它客户”,而前者的收入在2020年的占比为75.8%。在一体化供应链的客户中,除了京东自营之外,其他便多是京东平台第三方卖家,他们在京东平台上采用的是FBP模式,由京东一手负责仓储、订单配送、收款以及开具发票一应事项。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9年末,京东平台第三方卖家超过27万户,其中只有4万户选择了京东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户均全年支出不到28万。而主流的中小卖家出于成本和不想囤货的考虑,大多是选择SOP模式,即通过第三方物流发货,仅给到京东扣点和推广费用。
至于包含电商件、冷链配送等在内的其他业务,与顺丰等传统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相比,京东在这些业务上的整合运营和覆盖范围都落后一截。
作为一个14岁的少年,京东物流的收入规模还算不错,但是客户来源与京东业务强绑定,这就导致业务拓展明显受限制。在京东电商业务明显受后来者冲击的当下,京东物流怕也正有通过上市募资一波资金,用钱砸出业务新发展的计划。
02  物流老二的野心
关于京东物流的上市,顺丰是被提及最多次的参照对象。在顺丰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物流行业的野蛮生长的旅程,也能看到这个重资产重人力的行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国家邮政局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快递揽件量首次突破百亿,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1.9%,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据预测,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超千亿件,收入超万亿元。
随着国内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顺丰、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借势崛起,前六家公司几乎占据了快递行业的大半江山。但颇有拼多多突围风范的极兔快递,颠覆了大众对物流行业稳定格局的认知,也让电商件“价格战”的不良竞争现象获得了极大的关注。顺丰“爆雷”的业绩更是火上浇油了一把,让我们见识到了陷于快递企业传统打法的种种弊端。
4月22日,顺丰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Q1营收426亿元,同比增加27.07%;净亏损9.8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07亿元。这是顺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而且是上市快递企业中最大的一次季度亏损,顺丰董事长、总经理王卫对此在股东大会上致歉,称“第一季度真的没有经营好”。而据财报指出,顺丰的一季度亏损归于五方面原因,总结一下便是成本管理失控。
以时效件发家,顺丰凭借差异化的送货速度和服务体验成功打造其品牌与口碑,并通过相对较高的单票收入以及毛利率获得理想的营收和利润。当高端时效件市场的增速不明显,顺丰不得不将目光投向电商件市场。
虽然电商件的市场规模更大,但低价竞争也成为了常态,目前物流公司多是通过压低单票收入来抢夺订单量,却未在提升毛利率上有明显区别。极兔快递的崛起便说明了只要有钱有魄力,不需要有任何商业模式的创新,新起之秀也能突围而出。
在2017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就曾指出,他在高度关注快递物流行业后,发现绝大多数的物流公司,组织、人才、信息技术、眼光格局没有准备好。他还表示,未来的物流公司一定是一家技术公司。
物流向来是资本和人力双密集的行业,而面对日益多元且复杂的业务需求,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这恐怕是所有快递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目前看来,大数据和算法等技术似乎成了突破口,而这也成为了京东物流资本故事的关键点所在。
与顺丰等传统快递企业不同,京东物流从诞生之初就是为了京东自营业务服务,业务逻辑是重仓储弱干线,通过将货物囤在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储中心来抢时效;而顺丰则是重干线弱仓储,在中转环节有很大的资源和经验优势。
对于“京东物流是否将与快递公司直面竞争”的问题,京东方面曾表示,物流行业和快递行业是两种不同的服务模式,更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并不适合放在一起去比较。京东物流认为自己从诞生之初,目的是减少搬运次数,而不是像传统快递公司在商品的不断搬运过程中赚取费用。在招股书中,京东物流也将自己定位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市场的龙头,市场份额仅为2.7%,潜台词是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对于京东物流而言,它更想摆脱现有竞争跳出传统快递行业的故事,凭借技术优势讲供应链的新故事,以此降维打击。然而,面对其与京东之间的强绑定,如何让更多需求方买单,这将成为京东物流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 封面来源:京东物流官方微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