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宜从脾论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饮食结构不平衡、生活环境恶化等,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出现神经衰弱、精神紧张、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头晕头痛、疲劳乏力、皮肤干燥等疑似病前状态的症状,称之为第三综合征,也可称为亚健康。祖国医学无亚健康之说,但《内经》最先提出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两者观点不谋而合。“第三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中医药养生保健有其独特优势,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仅就脾虚致亚健康的机制及亚健康从脾防治养生保健等方面作一阐述。
1 “治未病”必先实脾——脾健,则脏安
1.1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在人体脏腑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人体生理中的重要地位。脾胃的正常运化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体征。人体的各种生命机能均以气血为基础,气血运化得常,人体生命活动则旺盛。如《素问·调经论》日:“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而气血主要由水谷化生,“得谷则昌,失谷者亡。”由此可知,气血的化生依赖于脾胃的运化水谷功能,若脾胃运化失常则气血生化无源,百病丛生。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体内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水液的代谢,运送及平衡调节,脾起了转输的主要作用,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与此同时《素问·玉机真藏论》日:“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根本也。”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皆赖气血濡养,气血化生则赖脾胃运化,故脾胃也决定五脏气血的盛衰。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的补充,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下,它们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在生理功能上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脾的生理功能对于整个人体生命活动、五脏六腑化生的气血至关重要,故脾健气血旺则机体得用,长有天命;脾亏气血虚则机体失和,病生衰现,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脾的生理功能对于整个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1.2脾胃为中焦气机之枢纽《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运行的趋势、平衡与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脾胃枢纽使阴升阳降,从而五脏气机升降正常,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前提。脾胃性属至阴,具有承阳启阴之功,对人体气机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中轴转枢作用,这种转枢作用也是脾胃成为五脏调神关键的重要因素。
脾位于中焦,通连上下,心肺居其上,肝肾居其下,言五脏气机的升降出入,肝气从左而升,肺气从右而降。心为阳脏,气布于表;肾为阴脏,气治于里。但这些升降出入运动,均有赖于脾胃的转枢作用。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阳下降,肾阴升腾,也以脾为升降之枢,《素问·刺禁论篇》日:“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此为《内经》对五脏气机运行的认识,皆为通畅无阻之意,可引申为转枢。同时,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亦受其所处的位置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心肺居上焦胸中,其气以降为顺,肝肾居下焦腹中,其气以升为和。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肺气清肃下行,以治肝气升发太过;肝气疏达上散,以助肺气宣发肃降。而脾胃位居中州,对各脏之间气机的运转和协调,起着重要的中轴转枢作用。若脾虚气弱,枢机不利,则种种病变莫不由之而生。因此,对于人体亚健康状态,应以健脾和胃、转动枢机,则五脏六腑俱安,疾病难生。
2脾胃受损、卫外不固——“亚健康”发展之缘由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的仓廪之官,脏腑经络之根本,故称之为“后天之本”。《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于”,《素问·评热病论》中提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养生到预防之千古绝句就说明疾病的产生与转归,与人体的正气密切相关,而脾胃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
正气不足是产生亚健康的内在依据,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全赖于正气,正气就是人体的卫御之气,包括卫气及元气。而卫气及元气源于水谷之精气,故正气的盛衰,与脾气的盛衰有关,脾旺则正气充盛,脾弱则正气不足而脾气旺盛又取决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正常,这一功能强健则水谷精微能遍及于五脏六腑、皮肉筋骨,以维持生理需要,进而机体体质增强,卫外固摄充沛,邪气不易侵袭,则不易成病;既成病之后,调其脾胃则病易愈。正如《寓意草》所说:“理脾则百病则不易成病;既成病之后,调其脾胃则病易愈不生,不理脾则诸疾续起。”从脏腑功能盛衰上看,亚健康具体发生于哪个脏腑,也与脾胃的正气强弱有关。脾为后天之本,充养全身,脏腑正气之盛衰,亦与脾脏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卫气失常乃亚健康之始。发生亚健康后,其发展变化以正气强弱为依据,正气强,则亚健康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正气弱,则亚健康向着疾病方向发展。因此,固护脾胃,使得“脾卫”稳固不受侵犯是亚健康预后转归之根本。
3调理脾胃治未病,预防“亚健康”
3.1饮食有节升清降浊中焦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正常决定着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而升降功能依赖于人体的膳食活动。若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则机体新陈代谢正常,后天补给充盛。人体作为自然界一部分,早在《内经》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张景岳称:“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说明饮食对维持人体健康关系重大。故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机体差异、四时节气合理选择食物,脾胃元气固护,“亚健康”状态自然可彻底驱除。但应注意:1)油腻辛辣味重之品和过量烟酒可助生湿热,饮食以清淡有营养易消化为主;2)要正确认识饥饱不均,暴饮暴食,生冷食物,睡前饱食,饱食后运动,节食减肥都是错误的饮食方式生活;3)食养调理脾胃有助于预防脾胃疾病,易食性温味甘,具有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羊肉、鸡肉、牛肚、猪肚、鲢鱼、草鱼、荔枝、辣椒、韭菜、茴香莱、芥菜、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白蔻、红糖等。
3.2补益先天肾精顾护后天脾胃 张景岳认为“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必有赖后天为之资。”赵献可在《医贯》中提出:“饮食人胃,犹水谷在釜中,全借相火之无形者,在下焦蒸腐,始能运化也”。“肾受五脏之精而藏之”,长时间的饮食无节,脾胃失调,则营养瘀积,或营养缺乏,脾气受损运化无力,势必求援于肾而伤肾,进而伤先天。临床用药时可通过补益先天肾精可顾护后天脾胃之气,健脾时可加补肾药,补肾的同时也即加强了脾胃的功能,这便是I临床中“补火生土”治法的来源,为调理脾胃,改善“亚健康”的状态开辟了一条新路r7[。
3.3抑木扶土调畅情志在正常情况下,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浊,肝木主升发,胆木主下降,这样气机才能升降调和…,若肝胆之气失调则能影响脾胃而发病,出现不思饮食、郁闷不乐、腹痛泄泻、失眠健忘等人“亚健康”状态。调理上述“亚健康”状态,应启发患者保持乐观开朗情绪,使“心无凝滞,或生欢欣,或逢喜事,或天气喧和,居温和之处,或食滋味,或眼见欲爱事”,始终保持心情愉快,则脾胃中的元气得以舒展,同时可配合应用调理脾胃的方药,对改善亚健康的状态,预防疾病发生,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抑肝木扶脾土入手,调畅脾胃气机,如痛泻要方由防风、白芍、陈皮、白术4药组成,可奏“抑木扶土”之功,使肝胆气机舒畅、脾胃功能健运,“亚健康”状态消除。
4结语
综上所述,从调理脾胃入手可以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使之向健康转化。若能长期坚持,可彻底消除“亚健康”。自古至今调理脾胃之法论述较多,如通过中药可增强脾胃功能,通过药膳食疗可补益脾胃之本,通过针灸推拿艾灸调理脾胃,通过药浴熏蒸、足浴泡脚改善脾胃运化功能等。故调理脾胃,改善“亚健康”状态对预防疾病发生、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