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个针也能写得如此出彩
文:欧阳子萱 谭可 聂传安
当孩子们的写作内驱力被激发出来时,他们常能笔惊风雨文泣鬼神。即使是日常琐事,也能让他们写得惊心动魄婉转多姿,让人赞叹。
前不久学生体检,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但在欧阳子萱与谭可笔下,依然有无限风采。
先看子萱文章:
一个哭得梨花带雨的大男生在几个同伴的搀扶下从我面前走过,我惊得合不拢嘴巴。谭可很紧张,拉着我在一队队人后面跑,不停地说着:“看看哪个比较老,越老的越好!”(一个“梨花带雨”,一个“很紧张”,气氛马上窒息起来。)
看到她们一个个怕成那个样子,我说道:“小孩子才会怕打针,大人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似乎在说自己是大人?够英雄!)
我在站人后,队列不久排到了尽头。我坐下,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老阿姨,看起来比年轻的护士更要有经验。我平静的看着她在我的手上绑上绳子,再涂上一层黄色不明液体,接着,她把针头扎了进去。(“平静”,与前文别人的紧张成鲜明对比。还是这丫头够硬气!)
可,我并没有看见血从那根管子里流出来。她见状,把针头在我的皮肤里蠕动!蠕动!像虫一样在我皮肤里蠕动!我禁不住发出哼哼声,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天哪!“蠕动”一词太触目惊心,还反复三遍!仿佛扎在自己身上似的,一阵阵痛感袭来!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这丫头是拼音输入,发给我的原文是“她见状,把枕头在我皮肤里蠕动!蠕动!”,害得我想像着把枕头放在皮肤里模拟了半天!)
她拔出了针头,让我夹着棉签,还没等我长舒一口气,缓缓地说了一句:
“针头堵了,另一只手给我。”(这就是“自古英才多磨难”?)
我仰天发出一声长啸,把头埋在夹着棉签的那只臂弯里。
……
最后,我两只手以举杠铃的姿势,用臂弯挤着棉签,两根手指夹着一张体检单,落魄的回了教室。(“眼都不会眨一下”的女英雄在医生若不经意地失误面前,狼狈地举起了双手……这一造型让人太难忘!)
再看谭可文章:
回想起周一的抽血,唉……(大有一言难尽之意。)
开始我以龟速“移”到体育馆门口,前面挤了好多人。果不其然,我排的位置还是靠后不少,但一定不是最后一个。
嗯,快到我了。老早我就打探好了情况,就是一定要找个老一点的医生扎!回想刚才从前面走出来的一张张流泪的脸,我慌了。这时一位好心的男生悄悄对我说:“我刚刚前面那个医生看不到他血管就说到'第四个’那去!”嗯,吓得我赶紧排到第四个医生那儿。(悬念也罢,伏笔也罢,下文可有热闹看了。)
到我了!或许是因为见了太多失败的例子,我颤抖着说:“阿姨……你觉得,你可……可以扎中我的血管么?……你看见我血管了么?”(问题好玩!)
阿姨笑了,问我:“你觉得你可不可以看到?”(阿姨好玩!)
我忙说:“我觉得我行!我觉得我可以!”其实我是在给她加油鼓气。(赏识教育用在阿姨身上有用么?)
没想到她一笑,问我:
“那……你要是看见了你告诉我在哪儿?”(原来这丫头的血管是真的看不到啊!)
文章到此而止,给读者留下无数笑意与回味,妙也!
写文章不是把事交待清楚就够了,文章里一定要有鲜活的人。看看这俩丫头的文章,扎个针是不是也把人物扎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