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耕田︱那个种庄稼「上瘾」的人

撰文︱小石潭记

编辑︱村庄物语

清明时节,皖北的春天正艳。林庄村北边的农田里,林士海从东头走到西头。他内心里盘算着,即将到来的午收,能收获几万公斤小麦。

「清明不见穗,土地爷有罪。」在当地,一直流传这样一句农谚。它说的是,清明前后,皖北的冬小麦就开始陆续打泡、抽穗了。清明扫墓这一天,就能见到麦穗——哪怕是早抽穗的大麦也行。正所谓「节气不饶人」。如果到了清明这天,不见穗,农家人盼望着的年成就会有问题、出问题。

林士海弯下腰,扒拉着路边的麦子。果然,一株,两株,三株。绿莹莹麦穗,麦芒在春风中微晃着直朝天空。他咧开嘴笑了。

祖辈务农

林庄村是皖西北平原上一个普通村落。这里北距颍河1公里,南距淮河2公里,一马平川,是个种庄稼的好地方。

林士海祖辈在林庄生活。打他记事起,爷爷和父亲就是种田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大家子人,种地七八亩左右。每一年的午收、秋收,都是爷爷最高兴的时候。

他记得,午忙季时候,如遇阴雨天气,或者突发暴雨,最后一个进屋的,一定是他的爷爷。爷爷把晒场上散落的麦粒儿都拣起来,收拾干净,才能避雨。只不过,浑身上下都湿透了。进屋来,衣服上,一拧就是一把水。

自小,林士海就懂得农人种庄稼的不易。一季庄稼,从种到收,基本上都得半年几个月。这中间,就靠汗水和勤劳托着。田里少了肥力,就得施肥;长了草,就得锄草;旱了涝了,或者抗旱,或者清沟沥水。爷爷说的话,林士海都能「记一辈子」:「没有哪一粒粮食,是不掏力气不流汗换来的。」

还在上学的时候,林士海就跟着长辈学种地。地里头的活,晒场上的活,他都样样通。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犁地、耙地,到耩地、撒种,几乎每一样农田作业,他都能够「拿得起来,放得下去」。

有一年午收后播种大豆。父亲有意考考他的体力和眼力头,让他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亩多地的耩地任务——也就是叫他「独抱把」晃耩子(耧车)。那时候正是初夏,炎热的阳光下,每走一步,每晃一把,都是大汗淋漓。

等到一块地种完,还是中学生的林士海,已是「浑身都散了架」一般。父亲对他说:「是个种庄稼的好苗子。好多年轻人第一回晃耩子,都撑不下来。」并且要他记着:「不论啥时候,耕田种地都是庄稼人的根本。」

「拾」地种

兴起于1980年代的外出打工潮,在1990年代成为很多农村人的时尚。1980年代,基本上都是在家「没办法」的人,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去闯荡。而1990年代,「谁家要是没有出去打工的人,几乎就抬不起头来」。

这一现象,在皖北的林庄一带,同样演绎出一幕农人致富的乐章。

2005年后,林士海也像他的很多乡邻一样,外出谋生。他去的地点,是上海。

在上海的几年中,他干过的事情有好几样。在工地干临时工,进过工厂,在街头拾过废品,在一个亲戚开的车辆修理厂帮工。但总感觉不是很适应,一年下来,也没见挣的钱有多少。

很多个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种地的事。林士海自己笑说,那几年,他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人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上海滩,心里面却念着家乡的几亩地。

每想至此,林士海都自己跟自己开玩笑:「我就这样没出息啊。」

那时候固定电话已经普及。在与家里人通电话中,他得知了一个消息:在家乡,很多外出的人顾不上几亩地,能种地的多是「老的老,小的小」,很多田地眼看就荒芜了。

祖辈务农的林士海,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决心「回家种地」,重操旧业。

2005年的秋天,他怀揣着挣来的不到一万块钱,回到林庄。

先是把自家的几亩地打理好,种上小麦。再就是跟五六户乡邻取得联系,想租他们的地种。在商量租金的时候,人家都说,「还说啥租金,种就是了。反正俺家又没有人种得动。」

当然,最后林士海也没有「白」着人家。庄稼收成后,到年底,总要给人家一袋小麦,一袋大米,算是「有那个意思」。那一年,他总共种了小麦20亩。林士海说,就这个「租金」,不就等于没费多少力气,「拾」来的地种嘛。

第二年的午收,是个大丰收。20亩小麦,亩产都在500公斤以上。当最后一亩小麦收上来的时候,他对爱人闫敏说,「真过瘾啊!」看着头一回收这么多粮食,闫敏自然也高兴。但她总觉得,一个是累,再一个没有在外面打工挣钱快,内心里边对种庄稼有着一种不情愿。她没好气地「回敬」林士海——

「我看不是过瘾。你那是种地种上瘾了吧。」

累,并快乐着

到2020年的秋天,林士海“拾”来的农田,已有50亩上下,算得上小有规模了。

但他种地,一不弄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堂」。比如「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之类的称呼。二不搞非农经营。他就是一门心思地种地,老老实实地种庄稼。而且都是「大路货」:一季子小麦,一季子水稻,间或少种几亩玉米、红芋(红薯)、大豆、芝麻。

在林士海看来,农民就该种庄稼,打粮食。虽然他没经历过饿肚子的苦难岁月,但在老辈人的谆谆教诲中,他懂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时局怎样演进,人,总归要吃粮食。如果农民都不种地了,都去打工,或者发展经济作物去了,那么,一个国家的人一日三餐要吃的粮食,从哪里来?

林庄的普通农民林士海和闫敏夫妻两个,一年中就能生产小麦接近3万公斤,生产水稻接近4万公斤。这在念念不忘粮食安全的政府那里,该又是多大的贡献?

但闫敏却有着另外的苦衷。

虽说现在基本上都是机械化作业了,犁地、耙田、施药、收割等环节,都交给了拖拉机、收割机,但种庄稼,付出比别的行业更大的力气,还是少不了的。他们虽说还不到五十岁,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老辈人常说,「一岁年纪一岁人」「年纪不饶人」。他们已经试得到滋味了。

闫敏几年前就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每一年,雷打不动地,在午收和秋收之前,都要到村里的诊所挂水。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冲水」。冲一冲,血流才能顺畅。这也是为忙季做准备。

而且儿子儿媳妇都在大上海讨生活。虽说他们的收入还可以,一年能有十来万的进项,但却无力负担两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为此,林士海、闫敏夫妇,在种地之余,还要照看两个孙子。

——大的已上小学,小的正上幼儿园。好在学校中午管饭。不管农田里多忙,不是寒暑假和双休日的时候,林士海都要用自家的封闭三轮车,把两个孙子送去学校。早上送,傍晚接。孙儿的上学,一天都没耽误过。

也正因此,他们都觉得身体累。作为「男子汉大丈夫」,加上身体的底子好,林士海能忍。闫敏就差池一些。累的时候,就有意见,甚至是怨言。她埋怨林士海「拾」了这么多地,埋怨一家老小做饭洗衣服都是她一个人做,吃不消。

但意见归意见,埋怨归埋怨。农田里的活,还得照样做,家里的一大摊子事还得照样管。尤其是林士海,每到闫敏「火气」大了的时候,他就用下地走走的方式冷场。

「他不跟我吵架,还嘴。他一走,我一个人嚷嚷几句,觉得没意思,就过去了。」闫敏说。

庄稼收上来了,晒干了。粮食贩子就上门来。谈妥了价钱,一袋子一袋子拉走上车,一沓子一沓子的票子到手了。掰着指头算起来,扣除成本,还是有剩余,「心里面会好受一些,原先的累,原先的乏,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2021年的春天里,林士海站在绿油油的麦地里,向闫敏「发布」他盘算已久的「十四五」计划:2021年水稻发展到60亩;2022年,他打算再从邻居手里「拾」地,总地亩不少于100亩。力争到2024年,年产小麦5万公斤,水稻6万公斤。

说完,他笑着向闫敏「征求意见」:「咋样?」

「啥咋样?反正你说了算。你才是当家的。你不是早就种地有瘾了?」闫敏笑嘻嘻地回答。

结语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今天和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

可以说,「谁来种地」的问题,不仅是政府和社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也是像林士海这样年过半百的农民一直在思考,并身体力行试图在「破」的题。很多地方在试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并已见成效。但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苗头性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其中之一,就是耕地的非农化。企业家以一定的代价把耕地集中起来,却不一定做农业、做粮食的事。他可能用来种植经济作物,搞所谓的「观光农业」,也可能从事挣钱快速的所谓「农业开发」。但庄稼怎么办,粮食怎么办?

事实上,中规中矩的粮食生产,就是要有像林士海、闫敏这样种庄稼「上瘾」的人来做。他坚持种庄稼,坚守着传统的农田作业,也许是为了父辈曾经的一句教诲;也许身无长技,种地是他们唯一熟悉的行当;也许是为着一亩地挣那么几个钱。

但恰好就是他们的坚守,他们对种地「上瘾」,不觉间契合了「谁来种地」的世纪一问。

也许他们种地的方式是粗放的,他们的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距离。但林士海们对土地有感情,对庄稼有感情。而这一份几乎与生俱来的感情,恰是新时代新型农民的必备要素。

(0)

相关推荐

  • 阴历六月初一,吃饺子、放鞭炮,“新麦节”都有哪些风俗?

    文章来源:惠农圈,已获取原创授权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在这些年里演变出了很多节日,其中都是人们对美好事情的期待和祝福,比如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而中秋节其实就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冬至节到来后, ...

  • 内蒙小麦在广州丰收 鸿达兴业“北种南育”首试成功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张柳静 2021-04-05 14:52:45 关键词: 小麦 鸿达兴业 种植业与林业 土壤修复 粮食安全 利好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柳静 通讯员 黄晓洁)风吹麦浪,满目金黄.镰 ...

  • 看三夏 | 高!实在是高!

    鸟瞰这片土地 麦田一望无际 收割机如鱼穿梭 柏油路宽阔平整 头上的北斗系统正在规划路线 远处的喷灌机张开怀抱 恍惚间 你会以为这里是北大荒 其实 这里是河南省商水县一角 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里 小麦 ...

  • 民间故事:老汉半路被打了一巴掌,却得到一个鬼仆,庄稼从此太平

    作者/小田 黄州的董老,年轻时曾是一名行脚商人.他走过南闯过北,见多识广,而且手里也积攒了不少积蓄. 年岁大了,老伴就劝他在家门口做些营生,不要再外出辛苦了.董老思忖再三,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在村外买 ...

  • 扎黄杠

    〓 第 1361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在大集体时代,尤其是六十年代,遇上个灾年,人们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紧巴日子. 当年,国家也不富裕.但是也常常发放救济钱粮,赈灾救民. 单靠 国家救济, ...

  • 5种常见「饼干」的真相

    饼干是现代生活中非常受欢迎的零食,携带方便口感又好,可以说是老少咸宜. 超市里货架上不同类型的饼干琳琅满目,你好奇怪它们的原料.制作方法有啥不一样吗?曲奇.威化等饼干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  5种不同类 ...

  • 癌症来之前,其实都有跟你打“招呼”!5种常见「癌前病变」,很多人没重视

    癌症不是说得就得的病, 而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期. 癌症在发展过程中 包括了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三个阶段. 其中癌前病变是指继续发展下去, 具有癌变可能的某些病变, 但如果能在癌前病变时期 予以 ...

  • 控制不住想吃东西?你可能是「上瘾」了|丁香医生

    很多人都评价自己是个吃货,因为爱吃,懂吃,吃得多. 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看到吃的就管不住自己,总是吃撑? 不饿的时候也想吃个不停? 如果想吃的美食没吃到,就抓心挠肺地思念它? 当你突然不吃某一 ...

  • 科学家评出最健康的100种食物「上」

    如果存在一种理想的食物.一种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但又恰到好处不会让我们营养过剩的食物,我们会不会一日三餐每顿只吃它呢? 幸或不幸,这样的东西并不存在.所以我们可以自己来选择搭配每天的膳食. 关键是要 ...

  • 黑色入肾,用6种最「黑」的本草能量,补足你的元气!

    今年的五运六气告诉我们,辛丑年岁运是少水,也就是水运不及.肾气弱的人,今年难熬,特别是准备怀孕的. 平时不要熬夜,啪啪啪也要控制下. 凡是种子都补肾,8种食材,有7种都是种子 补肾,有一个特别好的辨别 ...

  • 10种以「人物」命名的月季,每一种都能惊艳到你 | 图鉴

    大家好!我是芳馨儿,月季迷给你好看!带你认识365种月季rose(不断更新中)想约你一起来打造属于自己的浪漫rose花园! 不知道小伙伴们发现木有,国外的月季很多都是以人物命名的,以花为媒.相得益彰, ...

  • 零糖之后,他们又想干掉让中国人「上瘾」的重口味

    火锅.麻辣烫.辣子鸡.水煮牛肉.螺蛳粉--这是你可能喜欢的食物.对你来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好吃.只是对你的身体来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鲜香浓辣,辛辣味觉的基础是不少的盐,而高盐给了身体很大压力. 那不高 ...

  • 茅台的喜与分众的「雷」

    2017年报披露前一天,老唐在朋友圈发帖说,每股分11元就基本满意,结果是每股分10.999元,差一厘,就不让老唐满意. 今年情况要略好一点,说13.5以上算及格,15元高度满意,最终结果是每股分14 ...

  • 在你家里种进一「树」光。

    文/大智 一盏灯,除了照明,还可以是什么呢? 且看「Home Tree 树之光」,身兼多职,节约空间,貌美内敛,宁静致远.  暖灯  Home Tree 是一盏暖灯. 之所以是一盏暖灯,需先说说 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