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欲望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
我们赞颂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一心只为杂交水稻高产而努力,为了让更多人吃饱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我却从中想弄明白一个问题。
为什么袁隆平院士这么有名了,还穿着朴素,据说衣服都是几十元一件,没有买豪车,没有住别墅,还把奖给自己的豪宅改成了科研中心?
要知道,现在的社会,有名就意味着有利益啊!看看有些名人、明星怎么赚钱就知道咋回事了。
也有人认为,袁隆平院士是不是这辈子活得太亏了。
我仔细想了很久,直到看到了《原则》这本书中的分析,我才明白了,原来,袁隆平院士是把目标与欲望区分清楚了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对自己来说,生活中哪些是目标,哪些是欲望。
目标是我们追求的方向,而欲望很容易成为我们追求之路上的路障,阻挡着目标的实现。
袁隆平院士在自己住所旁边开辟出了一块稻田,为的是随时可以研究水稻的情况。如果他享受了豪宅,就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相悖了。研究水稻高产的目标就是他的享受,这种享受远远高于在豪宅里的享受。
作为普通人,我们经常会在目标和欲望之间纠结,纠结于如何进行选择。
举例来说,你的目标是形体健美,而开心地放开吃“好吃的”,这是你的欲望。这个时候,很显然,欲望就会阻挡你目标的实现。
但是,有人就是把“放开了吃好的”作为自己的目标,至于形体健美,那是别人的目标。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到底把什么当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现状与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吴孟超院士98岁才退休,96、97岁的时候,他还在手术台上做手术。为什么他不享享清福呢?
因为,对他来说,做手术治病救人的目标,远远大于休闲享福的欲望。
吴孟超院士82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例很多人都不敢做的手术,因为肿瘤太大,没人敢冒险。有人劝吴孟超院士,不要因为一例手术毁了自己的名誉。
吴孟超院士说:我的名誉算什么?我不就是一个吴孟超吗。在这里,救人的目标也超越了名利的欲望。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感觉到,实现目标后会有一个喜悦满足的阶段,然而时间不长,自己就重新陷入迷茫,并没有之前期望的“从此就志得意满”的感觉。
这是因为,我们错把欲望的满足当做了目标的实现。
当我们终于住进了大房子,终于买了向往已久的豪车,我们以为自己实现了人生的目标。很快我们就又陷入了烦恼,因为我们发现,还有很多人比我们的房子更大,或者更多,还有人的车比我们的更好。
于是,接下来我们会给自己更多的压力,我们在实现了这些目标后重新陷入了烦恼之中。
这都是因为我们把欲望当成了目标,大房子、豪车,只不过是满足了我们的欲望而已,这很可能不是我们人生的目标。
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能够满足自己。他们只是因为别人有,才想自己也要有,他们只是活在攀比之中,没有活在真正的自我里。
欲望是无止境的,所谓欲壑难填,就是烦恼的源泉,而有价值的目标则会一直激励我们勇敢前行。
对于目标的确定总是与自身的价值观相连,像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他们人生最大的目标,不是名利双收,而是造福人民。在他们内心,欲望远远退居人生目标之后。
两位院士的人生经历还在提醒我们,不能因为看起来某个目标无法实现就否决它。
当我们觉得某个目标无法实现时,其实我们是以自己现在的能力和见识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很可能受限于自己当前的认知能力,所以才觉得有些目标不可能实现。
如果我们不轻易否定这样的目标,一旦我们确立了这个看起来不可实现的目标,并向这个目标进发的话,我们会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会想出更多办法,找到更好的道路,会接触到更多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人。
渐渐地会发现,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变得不是那么难了,你会发现以前的想法是那么幼稚。
当然,这并非说任何目标都可以实现,我的意思是说,当这个目标值得追求,即使实现不了,无限接近也是一种成功。就像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目标,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他却在日益接近这个目标。
我想,当年还是农校老师的袁隆平,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他只是朝着自己的高产水稻的目标不断前进。
在追求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目标时,我们更能知道如何对待失败。每次失败不是对自己的否定,而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提醒我们是创造性不够,灵活性不足,还是坚定性欠缺。
袁隆平院士同样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失败了那么多次,受到了很多挫折和讽刺打击,然而他始终知道目标在哪里,所以才坚持了下来,才做出了巨大成绩。
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名利的欲望去努力,我相信袁隆平院士不会有这样坚定的意志,吴孟超院士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私利,也绝对不会97岁了还在做手术。
当我们把目标和欲望区分了开来,明白了是欲望在阻止我们实现目标,用目标来战胜欲望,那么,我们人生就会出现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就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点个在看,把这样的观念传播出去,并且开始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