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后憋胀不适10年,偶然疼痛,老中医三方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李某,男,30岁。
10年来胸骨后憋胀不适,偶然疼痛,纳可,烧心,无反酸,大便正常,用中药西药后无明显效果。
现症见患者胸骨后憋胀不适,烧心,无反酸,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细。
胃镜示: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诊断: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为胃痛,证属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和胃,行气止痛。
方药:黄连9克,吴茱萸3克,姜半夏10克,瓜蒌15克,炒栀子20克,淡豆豉1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
7剂,水冲服,分3次服,嘱其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等食物,调节情志。
药后上午症消,下午、晚上睡前仍有轻微烧心,大便2次/日,不成形。
药已见效,故上方加鸡内金10克,茵陈10克,因患者病久疾顽,故处14剂,渐消病疾,嘱其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
药后仍胃脘部嘈杂,胸骨后烧灼,大便稀,每日2次,余症消,续服7剂,症状基本消失,再加三七活血止痛,祛瘀生新而愈。
按语:患者患病10年,病久疾痼,心情抑郁。患者正气已伤,胃肠运转失司,痰瘀互结,阻滞气机,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故胸骨后憋胀;痰瘀气郁,久而化热,因而烧心,故治以清热化痰,疏肝理气。
方用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栀子豉汤清热除烦,四逆散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三方合用清热化痰之力强,降逆和胃之功著。
然而患者患病日久,病情顽固,并非三五剂就能痊愈,然效不更方,终获成效。师常以此三方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每每能屡获奇功。
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