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鱼的情怀
文:王翊宇 聂传安
吃,是许多娃喜欢写的内容之一。但最后还是文有高低,则说明吃什么、和谁吃、如何吃自然重要,但是吃背后的东西也许更重要。
写好如何吃,可以让文章生动形象;写好吃背后的东西,可以让文章深沉。
二班王翊宇同学有一篇名为《水煮鱼的情怀》的文章,让人读后既垂涎三尺,又感慨不已。
水煮鱼的情怀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题记(这个题记有味道)
周五放学,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往家赶。我也是归心似箭,想念老爸做的水煮鱼。(这娃,莫非是属猫的?)
老爸平时不做饭,但如果下厨,必能做出一道令人惊艳的美食,这水煮鱼便是其中一样。它在家人的心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这娃,似乎是个老爸控啊。难得这个年龄的娃对老爸还如此崇拜)
外面餐馆的水煮鱼有点小家碧玉,而我家的水煮鱼,那叫霸气外露。食材更为丰富,除了鱼、豆芽、青瓜,还会放金针菇、木耳、花生碎……总之想吃什么就放什么。(这咋觉得那不叫霸气外露,而是……巩汉林的……群英荟萃……)
这道家常菜,表面波澜不惊,实则刀光暗涌。一条肥美的草鱼,在老爸的鬼斧神工下,完美的终结了。鱼被一分为二,鱼片被切得细而薄,晶莹剔透,它们被均匀体面地码在了青花大瓷碗中。(这娃描写老爸,从来不吝惜最美丽最夸张的美词)
鱼骨放在铁锅中,它混和着花生油,在水与火的刺激下,吱吱地直叫唤着。待汤熬成了奶白色,鱼片和其它配菜就该粉墨登场了。(品品,是不是有点舌尖上的一中的味道?)
它们在锅里翻滚着,唱出“咕咕”的歌声,有点像舞台京剧,“生、旦、净、末、丑”,样样齐全,千姿百态。而我,最喜看的是压轴的辣椒,喜气洋洋的火红色像及了我此时的心情。它明明是配角,可是偏偏作出一副自顾自地快乐的样子,反倒抢了鱼的风头。热油一淋,它更肆意了。麻辣鲜香,扑鼻而来,让人欲罢不能,一盆完美大气的水煮鱼端上了桌台。芝麻和香菜碎是点睛之笔。(水煮鱼辣。于是这孩子抛开鱼,而重点突出辣椒——有时候,味道远比肉更有味道)
这样一道菜,老爸必定会呼朋唤友。隔壁的李叔、楼上的张伯,他们都会欣然赴约。我嘴里的馋虫早就被勾引出来了,准备大块朵颐一番。(看出这家伙垂涎欲滴的模样)
鱼肉是细腻的,也是香辣的,每每吃完一口,得呼呼地吸一口气,好让空气中的风带走唇齿间麻辣。把筷子再探深一点,便能夹起鱼肉底下的豆芽和青瓜,那也是人间至味。(这孩子哪里是在吃豆芽、青瓜,仿佛是在赴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啊)
这样的一顿晚餐,让我眼里,除了水煮鱼,再无其它菜系。(这句高赞老爸的话也许会让老妈酸溜溜的……)
这样的一顿晚餐,竟让老爸他们吃了很久。他们是老乡,也是多年出来打拼的兄弟。他们喝着小酒,南天北地闲聊着,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这一段太重要!所有的聚会都会告诉我们:吃什么不重要,和谁吃才重要)
我在想,是不是这道水煮鱼,慰藉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所以,鱼是鱼,鱼非鱼!)
平时并不怎么做饭的老爸周五晚上总爱来这么一道菜,也许是为了显示手艺,也许是为了亲近住校五天的儿子,也许就是与一些同是出来打拼的人缓解思乡之情!
而儿子对这种情感的悦纳与赞美,何尝不是一种不知觉的乡情的传承!
这篇文章,如果仅写做菜如何精美、味道如何宜人,那仅是在赞美一个厨师。
当文章最后出现“思乡之情”时,才知道这道水煮鱼背后的深意。
于是,文章的味道就足了!
有趣的是,当翊宇妈妈录完此文时,又附给我一段话:
认认真真的输完孩子的文章,想到一个小插曲。周五吃完水煮鱼,周六晩上就咳嗽了大半夜。去看医生,说是喉咙发炎、上火。我看这篇文章才知是孩子吃辣椒太多上火。
原来,吃辣椒后写的文章才容易火啊!
(经鉴定:看此文时嘴里不断流口水、胃又有不良反应的人……都是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