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合群的姑娘,往往最后嫁得最好?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在美剧《致命女人》第一季里:三个婚姻家庭里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奇葩点,其中西蒙尼的经历让我不禁思考:合群,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西蒙尼结婚三次,是女儿口中不想成为的那种女人,由于奇怪的虚荣心作祟,当她发现老公背叛感情时,最先考虑的不是把他扫地出门,而是要把恩爱状态维持到结婚。

在她的圈子里,似乎容不得别人的不幸,谁越是不幸就会被嘲讽得越狠,这样的“合群”,到底意义何在?

合群与不合群之争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在讨论到底合群好,还是不合群好,其实在我看来,合不合群先要看对“合群”的理解。

“合群”里“合”我更喜欢理解为迎合,当我们处于迎合别人的状态时,往往眼睛里看的只有别人而没有自己。

群体固然会带来一种乐趣,但是群体背后是潜在的“从众效应”,越是服从于群体,越是会受群体影响。

而不合群,就是不抱着迎合心态去接触别人,先树立自己的选择观,然后去匹配,这样就会避免一些无效社交,也会让我们更轻松。

同时,不合群不是说物理意义上的脱离群体,这是谁也无法做到的;不合群更多地是指在思想层面,不被群体意志左右,有时群体意志是向好的一方面,我们也不可能全部听取,因为个体差异就决定了不可能完全复制粘贴大模板。

环顾我们四周,不难发现,在生活中,情感中,不合群的女孩会拥有更好的爱情与婚姻,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表意合群,代价太大

01)、孤独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缺陷”,因为会感到孤独,人们就会建立自己的小群体,进入一些小圈子来抵消这种孤寂感。

但其实,很多情况下,通过表意合群,并不能抵消我们内心的孤独,反而会让我们很孤独。

因为,当我们迎合群体状态时,我们会放弃对自我的坚持,慢慢地我们会忘记原来的自己,而被动无意识地接受现在这样的自己。

在生活中,往往会有不少女生选择合群而放下自己的打算,在读书时,为了和朋友一起,选择一个不怎么样的学校;长大了为了和身边的人有聊天的话题,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随便抓了一个男的就结婚了。

02)、这样的合群,并不会给自己带来长久的友谊,长久的亲情,长久的爱情,只会让自己变得陌生,到最后浑浑噩噩地度过一辈子。

就像英文歌《小镇》唱的那样:“我的朋友都安定了下来,他们还是孩子但都已经有了家庭……我不想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所以我们离开这里吧……”

以自我为代价换取的表意合群,也许让我们在人前不再寂寞,但是人终究是一个人过的,而婚姻也是自己的,那些不合群的女孩为什么嫁得好,这就是原因,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地方。

不合群,获得是比话题更重要的冷静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温柔的大学毕业生写的,她在文章里表示她在上大学以前是一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人,只要别人有情绪,她肯定也会被波及,尽管她在内心也知道不关她的事。

后来,高考结束,自己只上了一个二本,但是她小群体里的其他“好姐妹”都比她考得好,那时她才明白合群的自己有多可笑。

上了大学,她尽量和周围同学保持同学以上,友情未满的状态,虽然她帮助别人、会照顾别人,但仅此而已。

逐渐地,她感到了轻松,感觉自己似乎没有以前的烦恼,而且在大家都沉迷于宿舍的温暖时,她一个人来到了自习室。

或许在旁人眼中,她经常一个人,但是她一点也不孤独,因为自己已经学会陪伴自己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鼓励,大多数的我们何尝不是受着人际环境的影响,而不得不做出自己并不乐意的决定。

其实,当我们敢于不合群时,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没有那么困难,而我们也会在自己的陪伴下变得更好。

当我们学着不合群时,我们才会懂得怎样的一份感情是自己需要的,怎么样的人是适合我们的,这样的清醒,是我们在迎合时所没有的。

总之,或许我们会错过合群时的烟火,但我们终将会自己点燃自己的爆竹,响亮之声,只为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