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猴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动物,想不到首领的老婆们都选择出轨

金丝猴是分布于东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珍贵动物,一共有6个种类,其中我国占到4个,分别是川金丝猴、怒江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从目前情况看,它们的数量非常稀少,所有的种类都被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我国属于一级国家保护动物。

金丝猴的生活习性

无论哪种金丝猴,都是森林树栖动物,常年在海拔1500-3200米的高山森林地带活动,只不过由于栖息地的纬度、海拔不同,森林的类型有所区别,从高山地带的常绿阔叶林到针阔叶混交林都适宜它们的生存。在每年季节发生变化时,金丝猴还能够在栖息的森林里,选择进行垂直方向的迁移,以此来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生存条件。

金丝猴属于群居性动物,由一个个小的集群构成大集群,最终形成的群体数量可以达到上百只。金丝猴群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首领,领导着整个猴群,并且在这个“大家庭”中拥有绝对的交配权,那些新出生的小雄猴,在度过幼年期以后,就会被赶出猴群独立生活。所以,理论上说,猴群里的雌猴,只有首领这么一个固定的性伴侣。

金丝猴的攀援能力十分出色,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树上度过,有时也在地面上寻找食物来吃。从食物来源上看,金丝猴的食谱比较丰富,素食主要有树叶、花朵、嫩树枝和叶芽、浆果、竹笋、苔藓等,有时也挖一些树根和树皮吃。荤食主要有昆虫、小鸟、鸟蛋等。在捕食时,它们也展现出非常强烈的家族特征,即一起外出、一起活动、一起觅食、一起玩耍嬉戏。

动物界的“杀幼”行为

“杀幼”行为在自然界很多物种之间普遍存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后代获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和生存空间。这种现象的发生,一般都是由成年雄性个体进行,雌性个体采取这种方式的很少,灵长类动物的雌性个体就更为罕见。

动物界的“杀幼”行为,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种是为了“根正苗红”,即群居性动物在首领更替完成以后,雄性个体为了使繁育出的自己后代能够有更大的生存机会,选择将之前首领与雌性个体繁育的后代杀死。比如狮子、黑猩猩、猕猴等,本篇文章介绍的金丝猴也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种是食物量非常匮乏。受季节变化、种群数量太多、环境遭到破坏等情况的影响,有时野生动物会出现栖息区域食物量非常缺乏的情况,这个时候为了维持成年个体的生存,有的动物会选择吃掉幼崽。或者当雌性个体在感觉活不下去时,会亲手结束自己孩子的生命。

第三种是发现了不同的气味。有些野生动物特别是雌性个体的嗅觉异常灵敏,能够闻出自己孩子和其它孩子身上气味的不同,为了取得雄性个体的青睐,以及为自己孩子创造更佳的生活环境,这些雌性个体会选择将其它雌性个体生产的幼崽咬死。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自己的孩子身上沾上了其它个体的气味,当雌性个体发现幼崽身上气味发生变化时,也会咬死幼崽。

第四种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假如成年雌性个体在产出幼崽之后,遇到了突然变化的外界环境、或者受到了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强烈刺激和威胁,那么雌性个体有时会发生精神错乱,变得情绪失控,也会有几率误杀自己的孩子,比如兔子、猫等。

雌性金丝猴选择“出轨”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由于动物性别的不同,它们的生理构造、在繁衍过程中的付出都有所差异,其中雄性更倾向于广泛“撒网”,以获取更多的后代,从而提高后代存活数量,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雌性通过会在一个后代个体上“精耕细作”,毕竟每产出一个后代,自己都会付出无比艰辛的努力,它们的策略就是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活下来。

在以上这种雌雄对后代个体的不同“态度”出现差异的情况下,雄性个体为了保证雌性所繁育出的后代,都是自己的孩子,通常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或者一个方面做到“极致”,要么将其它雄性全部驱逐,自己享有绝对优先权;要么一刻不停地跟着自己的配偶,防止其它雄性有可乘之机;要么就杀死其它雄性的后代,使其“断子绝孙”。

金丝猴作为群居性动物,而且还有一个拥有绝对统治力的首领,那么势必会存在着雄性个体之间的竞争,这样才能维持新老个体和“权力”的交替。在新的首领上任之后,要维持自己的权威、保证群体里面都是自己的后代,对于上一任首领所遗留下来的幼崽,当然是想方设法杀死它们,没有其它选择。

因此,在猴群新旧交替的时候,猴妈妈们就会“未雨绸缪”,选择及早“出轨”,与其它附近的猴群中雄性个体(尽可能多的个体)进行交配,一旦新任首领将要出手进行“杀幼”时,以换取其它多个雄性个体的出手相助,同时这么做也为后来的处境铺路,说不定以后的新任首领,就出在附近的猴群中呢。

据研究人员监测发现,分布在我国四川一带的川金丝猴,猴群中新出生的幼崽中,有大约60%并非是首领的后代,不知道首领知道这个真相后会有何感想。然而,从野生动物的种群延续来看,金丝猴这么做,也是在适应自然环境、猴群社交、优胜劣汰道路上,不得已所采取的“自保”措施,正是这样,才保障了脆弱的猴群得以生存到现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