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巧改善】-零件供给装置的选定方法
零件供给装置的选定法
零件供给装置也有各种各样的种类,制造企业在有关于各个工作岗位的排列的经验技术。选定时考虑以下各项。
A)供给装置的种类
关于零件供给装置和其周边机器市场上有很多,这里列举的是可以用普通手段买到的市销品。
a)振动盘型进料器
通常被称为振动盘式进料器,是通过电磁振动器和电压元件使圆形的碗振动来移动零件的。以前是以商业电源的频率或其2倍的频率振动的,但是最近使用的变频器使频率可变。零件的传送路径有附在盘子内侧的和附在外侧的两种。
b)机械式振动进料器
机械式摇臂进料器是用机械方法使圆形碗和与其连接的槽摆动,然后将零件输送的,振动数比振动碗进料器低,具有较大的振幅。
c)中板式料斗喂料机
组合式旋转圆盘进料器这是一种进料器,其中平行于箱型料斗底部的位置的板块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将平行板的零件铲起并滑出。通常用于螺丝供应。
③e)旋转式给料器
带旋转式送料器的鼓在水平轴周围旋转,转出零件,用传送带、射门、直进进纸器等取出。
f)循环式直进给料器
循环式直进料器有两个在相邻放置的反向振动的直进Feeder,其中一个从下方斜向上抬起工件。被抬起来的电线转移到旁边的直行Feeder,在那里被排列排出。
a)供应量
如果用可通过供给装置1分钟供给的工件的全长(将1分钟供给的工作进行装箱排列时的长度[工作长度/min])来表示,则会根据工作状态而变化,但作为目标
・振动盘进料器通常 4m/min
・机械式摆动型供给机通常为n 2m/min
・中板式供给机的长度方向最大 2m/min
・鼓型供给机通常 2m/min
・复合旋转圆盘式进料器通常 15m/min
・循环式直进供料器通常为 2m/min
这里列举的数字是工作没有方向性的。圆筒形(轴状)的零件如果前后不同,则姿势为2(n=2),接近这个数字的一半。如果是矩形的话,可以取的方向是8(n=8),所以比这个数字的1/8小。但是重心偏于一方的类似瓶盖的东西,在将重心向下供给的时候,供给姿势的概率会变高,姿势概率也会变成3/4位,所以供给量会增加。因此,把要供给的工作台的供给机的排出姿势设置成容易排列的姿势,使用后述的「扭转射门」·「反转射门」和能吊死的「直进给料器」,考虑从后边开始姿势的变换的事是明智的方法。
一般来说,零部件供给机的供给能力(F个/每分钟)是将在供给机中工件被移送的速度Vm/min工件的供给姿势的概率设为p(如果工件能够采取的姿势的数量为n,则p=1/n)考虑工件的长度被Lm工件移送时的间隔而产生的系数的话,供给能力F。
但是,决定p和k的值是很难的,所以请和经验丰富的制造商商量。
b)达成率
将从开始到发生故障为止的供给个数除以1的数量的商的平均值用%表示。供给量每分钟5个这样少的情况是99%,故障是20分钟1次的比例,不过,每分钟500个供给的话99.99%也只能20分钟没有故障地运转。同时考虑供应量和达成率,必须以无故障运行时间为选定基准。并不是单纯9个字排列得很多就好。受工作精度和使用方法的影响很大,所以不会买昂贵的机器来提高达成率。
c)投入量
投入量是指满足供给量运转所需的供给机的盘内的零件量。最大投入量是排列供给稳定进行的最大量,最小必要量是能够保持规定供给量的最小量。
最大投入量对于供给能力来说是少的,投入次数增加而感到为难的时候就使用辅助气泵吧。
在供给装置中投入的零件达到最小需要量之前,供给量会保持在规定值以上,但如果低于最小需要量,供给量就会减少。通常此时会发出投入命令。
另外,将投入的零件全部供给,难以将碗内剩余数量设为0,因此需要特殊的排出和加工装置。
C)工厂的环境保持
a)噪音和振动
喂料器产生的噪音是指在投入规定量的工件正常运转状态下,在盘的中心轴上方比上端1m、水平方向比碗外壁1m保持90度,共4处,5处的A标度最大值和平均值。
为了防止声音的发生,一般振动盘喂料机安装隔音罩。虽然安装隔音罩的话,每次投入工作时,打开盖子的工作会增加,会被作业者讨厌,但是为了抑制噪音,这也是情非得已的。另外,振动盘型喂料器和机械式摆动型喂料器需要有一定重量的牢固的台架,以防止振动向外传递。
需要注意的是,供给装置的振动可能会对周边设置的机器造成影响。相反,供给机停止的时候,外部振动会引起故障,所以摆放多个供给机的时候需要注意。
复合旋转盘式进料器在排列盒上贴上隔音材料,可以使噪音降低10分贝以上。
b)作业状态
为了提供零件,必须向供给机补充零件。供给时,作业者从哪个位置投入是个问题。如果每次装着大量零件的箱子,都要上楼梯举起来,这不是值得表扬的事情。降低从喂料器取出口的位置,用移送的传送带把它拿起来,如果喂料器的位置变高的话,使用能从下面把零件拿起来的气泵等,这比省钱更重要。
附《零部件供给装置的导入史》
1940年美国辛特龙公司的威廉·维纳斯·斯帕林(William V.Spurlin)发明。
1952年辛福尼亚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辛特朗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半波驱动式)
1954年专利公告新佛尼亚技术株式会社完成了日本第一台机。
1972年NTN株式会社与德国INA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全波驱动式)
1973年株式会社产机与美国天鹅・艾利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全波驱动式)
1975年NTN株式会社与德国RNA公司签订了广泛的技术协定。
1980年新福尼亚技术株式会社随着供应零件的小型化,开发了高频迷你零件进料器。(高频驱动式)
1985年东芝株式会社开发了压电驱动式。株式会社产机与株式会社东芝签订技术援助合同。
1969年,15年的基本专利期限到期,各零部件供应装置厂家独自开发出了优秀的商品。
例如分离基座等与振动盘的部分的形状、电磁力或压电方式等驱动方法的不同、高频、空气式、自激振动方式、多段、多重平衡型等,在原理上也完全不同,但基本上是以同一发明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