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熹宗乱局:改朝换代

木匠皇帝要走了

上接前文。

本来该说毛文龙的,但是码字的发现得先介绍下背景才行,可能毛大帅得往后挪挪了。

话说皇太极宁锦惹了一身骚回到沈阳,这时他却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察哈尔部的鄂托克奈曼、敖汉向自己投诚来了。

鄂托克类似于蒙古的八旗军民合一,可以说八旗其实就是它的后金版。

而察哈尔部一共只有八个鄂托克。

得知奈曼、敖汉投向了后金,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很快便从原本驻扎的辽河河套地区出发率领主力西迁。

林丹汗横扫宣府外的蒙古右翼诸部,被击溃的右翼诸部纷纷投向后金。

而皇太极敏锐地意识到了察哈尔故地的空虚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他迅速地渗透进了这一地区。

守卫这一地区的仅有察哈尔八鄂托克之一的多罗特,面对后金他直接也追随了奈曼、敖汉的脚步。

后来辛亥革命时的陕西巡抚多罗特·升允就是他的后代。

朵颜三卫实际上兀良哈三卫才是它的真正名称

后金的势力因此向西扩张,但扩张的后金西翼并没有能够南下,因为在后金和明朝之间还隔着一个口外地区——既大宁卫旧地。

而在大宁卫驻牧的是兀良哈各部,这时的他们跟明朝的关系比后金要好的多,他们实际上充当了明朝蓟镇和宣大镇结合部之间的北方缓冲区。

但是皇太极的目光已经越过了兀良哈看向了他们身后的明朝蓟镇长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产生了。

7月某天天启帝突然就身体不舒服了,而隔天就是袁崇焕的辞职被批准的那一天,事情还真是凑巧呢。

50天后天启帝便咽气了。

天启帝的死有一种阴谋论:天启帝是落水后死亡的,他的坐船被动了手脚。

这个论调在电影《绣春刀》中被表现地淋漓尽致,但是这只是电影。

天启帝确实落水过,这难免引人遐想,毕竟在这之前身体特棒的明武宗就是落水后身体便一直没好起来最终挂掉了。

但是天启帝落水是天启五年(1625年)5月的事情,而他去世已经是天启七年(1627年)8月。

天启的身体看记录其实一直都不太好,不过似乎这也是明朝中后期皇帝的通病。

崇祯有这么胖吗?

于是天启帝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登上了皇位,他——我们都是认识就是崇祯。

天启临走时还不忘向自己的弟弟推荐一下魏阉,但是信王这个人是一个乾坤独断一定要握住权柄的人。

所以不管魏阉是贤是昏是黑是白,他的末日都已经到了。

现在我们一般都习惯地认为崇祯登基后是重用东林扫清阉党的,可是真是这样的吗?

周延儒崇祯三年(1630年)9月为首辅干到了崇祯六年(1633年)6月,后来崇祯十四年(1641年)9月再次被启用为首辅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5月被崇祯罢免,当了崇祯朝四年半左右的首辅。

温体仁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为首辅干到了崇祯十年六月(1637年),干了三年首辅。

崇祯朝十七年先后有阁臣50余,其中首辅18名,这两个老兄加一起干了七年半首辅不说,也是崇祯朝唯一两个在内阁能待上三年以上时间的阁臣。

不过这两个人的资历颇为有趣,这两人都被明史列入了《奸臣传》,这两位也都能说明崇祯朝很多问题。

周延儒剧照

周延儒江苏宜兴人也就是南直隶出身,自然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走得很近,他的学生张溥、马世奇也是东林那边的人,按理他应该算是东林的人。

可是码字的说过东林和阉党都是政治联盟,它们的成员除了少数核心成员其他的人并不是立场不可变化的。

周延儒跟自己的同年(一起金榜题名的考生)冯铨关系特别好,明史说周延儒美丽自喜与同年生冯铨友善。

这句话话里有话,冯铨这个人史料多有记载他是一个受,周延儒和他友善的含义就不那么正经了。

冯铨是谁呢?

明史没有他的传,他的传在清史稿的一个独特的传记——《贰臣传乙》中。

此人保持着大明朝的一个纪录,而世人多以为这个纪录是张居正保持的。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说张居正入阁时37岁,所以现在很多人以为明朝最年轻的阁员是张居正。

这是错的哦,张居正入阁时已经42岁了,《大明王朝1566》将张居正提前了5年在嘉靖时期就给入阁了。

冯铨剧照

《明史》中记载的最年轻的阁员正是周廷儒37岁,但是周廷儒只是明朝最年轻的首辅,最年轻的阁员就是和周廷儒关系说不清道不明的冯铨。

猜猜冯铨入阁是多少岁呢?

30岁可能还不到。

冯铨不到20岁就金榜题名了,所以他很可能还没30岁时就已经熬够了入阁的门槛——为官10年,然后就被魏忠贤给超拔进了内阁,成了明朝历史上最年轻的阁员。

冯铨在明朝没做啥事也就是拿世面上无名氏作的《辽东传》给天启帝看,天启帝看了里面的内容就炸毛了,于是冯铨趁机表示这是熊廷弼作的,就这样明末辽东第一位名帅落得了一个‘弃市传首九边’的下场。

他真正做的大事还是在清朝——身为清朝礼部尚书的他揣摩多尔衮的意图,指使自己的部员礼部侍郎孙之獬、国子监祭酒李若琳发起了一个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倡议。

不过如今网上却只让孙之獬一个人背了黑锅,他倒成了被东林党人攻的可怜人了。

乾隆让冯铨和李若琳进《贰臣传乙》,实在是有点不厚道颇有卸磨杀驴的意思。

从周廷儒和冯铨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可以看出,东林和阉党很多人其实是两边都靠的——墙头草顺风倒。

温体仁

而浙江湖州人温体仁向我们说明了为啥魏公公倒台那么迅速,这位老兄明显是浙党中人,换句话说他应该也属于阉党范畴的,可是他却在崇祯清理阉党后获得了提拔。

所以我们不难推测出,浙党中的一些人抛弃了魏公公选择了投效崇祯。

这些浙党中人做了什么崇祯要奖赏他们呢?

魏阉迅速倒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锦衣卫等京中的武装倒向了崇祯,崇祯能收服这些武装肯定得有人牵线搭桥,无疑与锦衣卫等武装同为阉党联盟的浙党中人是最适合当这个中间人的。

而且崇祯虽然大力处置阉党,但是他还是保留了浙党这些山头的,毕竟,他需要这些山头帮助他制衡东林。

而温体仁和周延儒之间的互动也隐藏了很多事情在里面颇为值得解读,这个以后再说了。

毛文龙剧照

老板换了,毛大帅的苦日子到了。

天启七年(1627年)的10月,才上岗一个月 的崇祯直接将东江军的年度预算从一年70万两给砍到了30万两!

为啥崇祯这么做呢?

东江镇存在的价值,或者说毛大帅存在的价值就是为明朝牵制后金。

然而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宁远之战后三个月,兵科给事中薛国观向天启帝上疏:

奴酋鸷伏数载,毛文龙自信牵制之能,臣愚初意其或然。不虞今岁正月,奴倾巢入犯,虽稍挫其锋,而攻围抢掠逍遥内陆者二十多日,略无踉跄返顾之意。迨班师而东,操演沈阳,复图再逞,一似不知有牵制者。兹据塘报,尚叙去年十月间事。其於入犯情形,槩乎未闻,犹曰侦探最真,朝谋夕计,闻风扑杀者耶?乞皇上责成文龙,专於牵制上著精神,苟能制奴不敢西向,功自昭然於天下。倘不然者徒零星擒觧,漫无研审,何益於封疆大事哉?以后所获,不系渠魁,告献未可轻举也。

一直做木匠活的天启帝难得地写了批复:

这本说的是,献俘前已有旨,非真正渠魁不得轻凟(通渎,上报的意思),今著登莱廵抚审实处治,不得滥杀无辜。至奴犯宁远已经三月,毛文龙竟不知觉,何云牵制。据所住须弥岛,去奴寨二千余里,去宁远亦如之,远不相及。毛文龙当自己审处奏报,以图结局,勿徒以献俘塞责。

勿徒以献俘塞责的意思很清楚,宁远之战中毛文龙不做任何牵制,光是随便抓几个人来糊弄请功明廷不干了。

毛文龙作为浙江人跟浙党关系匪浅,他自然跟阉党也是一路的。

薛国观像

别的奏章你能说是东林黑毛文龙的,但是薛国观这人虽然是后来崇祯朝入了阁的,但他这时是依附魏忠贤的,可是他却上疏对同党同志毛文龙的牵制之功表示了疑问。

有趣的是这份含蓄地指责毛文龙杀良冒功的奏章审核时居然没被扣下而是直接送到了天启帝的案头,更有趣的是忙着做木工的天启帝不但看了还难得地做出了批复。

魏忠贤希望天启帝看到什么天启帝才能看到什么,毫无疑问这篇送到天启帝眼前的奏章明显是得到了阉党授意薛国观才写的,无疑这是阉党在敲打毛大帅。

您说有关的资料那么多,这一篇奏章凭啥给毛大帅定性?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国史记录,比那些个什么《三朝辽事录》、《明北纪略》权威多了,这是《明熹宗实录》里面的记录,正儿八经的官方文件。

不管对薛国观的批复是不是真的是天启帝的意思,都说明了明朝上层对毛文龙的牵制能力颇有保留。

而毛大帅的东江镇自从被后金撵到皮岛去后,东江军基本上就已经对明朝失去了战略价值。

虽然廷臣都同意裁撤东江镇,但是东江镇孤悬海外就是个半独立王国,逼得太紧很容易出事。所以廷臣们也都不赞同过快地裁撤,于是在达成这个共识的大前提下,崇祯决定掐住东江镇的脖子让它自己呆不下去。

那么毛大帅会甘愿就这么被崇祯掐着脖子乖乖就范吗?

我们下文再说了。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与皇太极初识宁锦》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都到这了觉得码字的写得还不错的话就点个赞粉一个吧。

(0)

相关推荐

  • 袁崇焕被凌迟竟然是应验了自己的誓言,他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的人物,他作为辽东督师,曾镇守东北边塞,直面强大的后金,袁崇焕统帅所谓的"关宁军",取得了一些战绩,也被后世一些人认为是当时明朝边疆的"擎天一柱&qu ...

  • 袁崇焕,这样一位天降大任者,到底为何被崇祯处死?

    袁崇焕可以说是明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当年他于宁远之战重伤努尔哈赤,致其忧愤而死.而皇太极面对他不仅折戟京师.铩羽而归,还发出'袁不死,后金难入'的感慨.那为何这样一位天降大任者会被崇祯处死? 一.擅主 ...

  • 袁崇焕为何非杀毛文龙不可?两人究竟忠奸谁辨?

    关于袁崇焕杀毛文龙这桩历史公案,起主要作用的自然是袁崇焕本人的政治投机心理,和他赌徒心态的实际体现,但是谋杀毛文龙这种边疆大帅,事后还未受到任何惩处,关键还是明朝朝廷以及相当一部分政治势力,对东江集团 ...

  • 崇祯:麾下名将如云、众星闪耀,拿着一手好牌,为什么亡了国家?

    1627年八月,年仅二十三岁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大限将至,由于身前无子,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于是紧急召见了住在宫外的五弟一一一信王朱由检. 病榻前,他拉着朱由检的手,一脸关爱地说: ...

  • 一个女人进京抓小三,却导致李自成起义,改写了明朝命运!

    巴西亚马逊河边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却可能在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蝴蝶,却能改变世界气候. 与一只蝴蝶相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也能 ...

  • 袁崇焕死后三百年,后人为他喊冤!专家:死的一点都不冤

    观风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5-3014:16历史领域创作者 导言 袁崇焕的经典故事,要从朱元璋谈起.猛一看袁崇焕为何一定要死?这俩人没有什么联系,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帝王,袁崇焕的领导是给大明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与皇太极初识宁锦

    他又来露个脸了. 上接前文. 为什么孙承宗和袁崇焕一定要把防线向北推呢? 袁崇焕在一篇给天启的奏疏例说得很清楚: 关外四城虽延袤二百里,北负山,南阻海,广四十里尔.今屯兵六万,商民数十万,地隘人稠,安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的舞台之宁远

    有请天启大帝继续做他的木匠活. 上接前文继续说明清的辽东故事. 前面说到天启六年正月(这会应该是1626年底才对)高第跑了把舞台留给了袁崇焕,但是他也把关外所有能带走的军队都带走了,而山海关总兵杨麒也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的贵人——孙承宗

    有请您镇楼 上接前文,关于袁崇焕现在网上多有胡编乱造的说辞,码字的说明朝皇帝顺便也把他的事情捋捋以正视听. 码字的看<明史>对一个地名颇感奇怪. 就是右屯,正式名称为广宁右屯卫. 明末的史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的故事之前任们(下)

    您来张图就好,继续您的木工活吧. 前文说道袁主事失踪了,他干嘛去了稍微对明亡清兴有点了解的都知道--跑到辽东实地考察去了. 网上那些所谓明粉最爱攻击袁崇焕吹牛,可人家吹牛有吹牛的本钱啊. 辽东那会从山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山头林立闲话东林(下)

    从左至右:爷爷-儿子-孙子 读明朝史料品天下兴衰.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的秋天,短短一月之间明朝一下换了三个皇帝,龙椅之上祖孙三代轮轴转了一圈. 东林党的问题刚好主要也就在这三个皇帝时期,因此码 ...

  • 明亡帝责——孝宗中兴:力不从心

    唉,慈父多败儿啊 孝宗敬皇帝朱祐樘,是码字的很喜欢的一名明朝皇帝,但是既然是明亡帝责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坏话了. 明朝奇葩皇帝不少,但是中兴之主也很多. 明朝实至名归的中兴之主有三位,他们分别是明代宗(在 ...

  •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文治榜样

    文治煌煌的明宪宗 看史料品明朝,码字的又来说明朝皇帝的坏话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差的时代,这是曾经我们所有过的时代. 说完了武功自然要说说文治. 网络上一直有一个论调,明朝的灭亡是因为文 ...

  •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下)

    继续成化的赫赫武功 读明代史料,码字的继续歪歪. 说到成化朝的鼎盛武功,除了复套那另一件自然是让有些人高潮迭起的犁庭扫穴建州了. 很多人在吹嘘大明这件事是如何如何牛,码字的不禁好奇这有啥可吹的呢? 要 ...

  •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上)

    评价两极的成化 码字的继续品明史料,说明朝皇帝们的坏话. 前明后黯的明朝皇帝不少,第一个应该算明宣宗,只是他老人家福薄命短没机会充分表现黯的一面就殡天了. 而明宪宗是明朝两祖之后在位第三长的皇帝,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