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
3月18日,从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出来,我们驱车前往20几公里外的晋江五店市,那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免费景区,完好保存着闽南传统红砖古厝街区的风采。
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背靠青梅山,占地126亩。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世孙5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5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酒旗招风,饭菜飘香,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为青阳之别称。五店市传统街区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日趋繁荣,到明清时期已然成为一片繁华的街区,商店鳞次栉比,街道车水马龙,更有美轮美奂的红砖厝民居星罗棋布。
随着晋江城市建设的进行,五店市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2015年5月1日,经过保护性开发的五店市正式对外开放,该街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成为繁华都市中一道罕见的靓丽风景。
街区入口处简单朴素,爬满藤蔓的红砖墙上镶嵌一块条石,上刻“五店市”三字;石碑前一匹石马,两个石槽,俨然还是当年的通衢街口。高楼环伺的绿荫丛中,红砖红瓦的闽南古民居露出一角鲜艳的暖色。
入口处这幢“杨柳新宅”是精致的闽南红砖民居。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而具体到细节,彩拼的墙面,装饰的石板,乍看似点缀的图案,细看却又是象形的文字,大体反应出房屋主人的人文品味和处世风范。
五店市街区依然保留着市井的生活气息,沿街许多传统建筑已经开辟为闽南传统艺术和民俗展馆,如南音会馆、万应茶文化园、特色小吃等,向游客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生活,吸引了不少人群。
大街小巷,栏杆花木,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角都有故事。
朝北大厝是旅菲华侨庄朝北的住宅,建于1935年。为五开间二进硬山顶砖木石建筑,兼用穿斗式与抬梁式构架。朝北大厝是最完美诠释闽南古建筑的燕尾脊、马鞍墙和三川脊的典型古宅。在五店市的众多侨宅中,朝北大厝被誉为“用尽建筑之佳材,极尽雕琢之能事”,而这座精美富丽的大厝却是座木作还没油漆、石埕还没铺好的工程。原来,房屋主人是旅菲富商庄朝北,大厝刚刚落成时恰好遇上日寇入侵,于是主人将木作油漆、前埕铺砌等项目暂停,并且变卖了部分家产,把剩余和筹措的资金捐献给国民政府支持抗战,这一停,直到1945年庄朝北去世,房子再也没有机会开工,“遗憾”地留下了这座“西装配拖鞋”的大厝。可以说,朝北大厝不仅是美轮美奂的建筑精品,也见证着一个家族的辛酸兴衰史,一位旅菲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街区最气派的两幢建筑群是庄蔡两姓的家庙,隔着状元牌坊对称并排分布。庄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九年,经历代重修,为七开间二进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砖石木建筑,三川脊顶,高低错落的屋脊各立燕尾,堆塑卷草,装饰彩瓷剪粘花鸟。堂宇轩朗宏敞,荟萃砖雕、木雕、彩画、髹漆等多种建筑工艺。内外悬挂“状元”、“进士”匾额数十方。有道是:“塘东崎,檗谷大,庄厝祠堂盖南门外。”所谓“庄厝祠堂”即指青阳庄氏家庙,至于“盖南门外”,就是说它在泉南屈指第一。
蔡氏家庙座南朝北,为五开间二进硬山顶砖石木结构建筑,穿斗式与抬梁式构架,三川脊顶装饰剪粘花鸟人物。门墙悉用青、白石料精雕拼装,檐下用多层栱斗烘托,雕饰繁复。天井中间铺有甬道,分左右为日月两井。祠堂正厅高敞,梁架壮硕。石柱多镌楹联,以传统道德训勉后人。祠堂屋顶黄瓦绿筒,色彩鲜艳,脊端燕尾高扬,上头立着形状古怪的鸱吻,形成乌革翬飞的繁华气势。祠堂门路宏阔,并开三个大门,门前安石鼓、石枕,皆雕刻精美。梁枋间木雕花篮、梁裙、雀替,木雕工细,鎏金错彩,十分华丽。
五店市以“乡土、乡音、乡情”、“艺术、艺苑、艺人”、“传统、传承、传播”为主题,打造集传统文化展示、民俗体验、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品尝等为一体的街区博物馆、文化产业聚集带、城市新名片,寺庙与民居毗邻、酒吧与佛塔并列,混搭而不突兀,别样风情,外地人感觉很闽南、年轻人感觉很时尚。
清池、亭台、花木、牌坊……在五店市,古老与现代并存,很传统,很生活,很休闲,很自然。
五店市传统街区一街之隔,马路对面矗立的牌坊内是石鼓庙,规模虽然不大,却金碧辉煌极为精美,是闽南寺庙的典型风格,旁边还有乡贤祠。寺庙独立于街区范围,却与传统街区互相呼应,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