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干粽叶

干粽叶

海岸线向东推移,沿途形成了陆地,依旧留有水乡的特点。这里的住户或家前或屋后都有口池塘,塘边长着柳树、桑树,充满着生气。没有人家住的地方也有池塘,一汪清水寂寞地立着。有水就有鱼,常见的大鱼有青鲲、鲢鱼,黑鱼;不大不小的是鲫鱼,小鱼种类太多了:昂刺、肉虎、白条……。偶尔还会碰到锅巴鱼,类似金鱼活泼多动,身体却是黑灰色,装入玻璃瓶中,好多天都不会死,锅巴鱼不主张食用。

和鱼相依相存的植被,最普遍的是菖蒲和芦苇。 芦苇是当地老百姓的宝。除了用来烧火做饭,再就是破成苇眉子,做篮子,编席子,打折子,制畚箕等等。芦杆编成箔子,盖房子、晒被子。春天的新芦叶采下来,可以包粽子。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人文习俗的融合,粽子不仅仅是应节之物,在端午这天食用,它已经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孩子开学、考学,包粽子,取“粽”和“中”谐音,有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之美好愿望;家里添丁,宝宝满月,宝宝一百天,孩子整岁生日,这些特别日子,外婆包粽子取“粽”和“种”同音,有开枝散叶之意,而新嫁娘回门也包粽子的,又赋予另一番意义。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普通房子,老人说这是洪武赶散的姊妹墩子,人们就有了探究的心理。也是一口方塘,只是院落很大,诉说着它曾经的过去。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赶到这里落户,姐弟二人,男没有娶,女没有嫁,相依为命到终老。这是有悖伦理的相伴,有外地人来这里,总要当地人指认一通,然后回家再津津乐道一番,满足了猎奇的心里。

人有生老,就有病死。每个村都有一两处规划地,人到了另一个世界,就埋葬在里边。

这里墓地有个衣冠冢,和昭君出塞的衣冠冢不一样,它只是一个小坟包 ,前面立一只碑,上面只有生的年月,没有卒于何年何月。有细致人看见端倪,就问知情人这碑为什么没有死亡日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人敢乱说话,只是棱两词地说这人在外逃兵荒,也许死了。其实人们心知肚明,这个人随老蒋撤退到台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时父母还健在,记挂着他,就将他衣服埋了,立个碑,也好给后人过时过节有个地,为他烧点纸钱。

八九年,海峡两岸开通,许多海外人士,拄着文明棍,戴着礼帽回到了家乡。被立了衣冠冢的人也回家了,只是样子很落魄,礼帽旧且皱巴巴的,衣服虽然不脏,却是破破烂烂,如同法国文豪莫泊桑笔下的于勒叔叔的家人的心里一样,他的亲人心灵倍受打击,许多人对他嗤之以鼻,唯恐避之不及。

同情弱者也是这里人的特点。 他们更多的人轮流招待他,接济他了一些钱,将他送出村外,让他好重新回到台湾。

这人在外转 了一圈,又回到村子,这次回家他来了旧貌换新颜,脸上架起了金边眼镜,穿着礼服,足蹬黑亮亮的皮鞋,派头十足。人们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他如人们期望的一样,荣归故里的,他发了财,带回了上百只金戒指,许多金项链。人们传说台湾金价便宜得令人咋舌,因为当年老蒋去台湾,从大陆带走了很多金银财宝。所以金价就比大陆贱很多。

衣冠冢的人将金项链、金 戒指以亲疏远近,一家家的送了出去,临走前,他要带些粽叶回台湾。

时值深秋,照理没有粽叶可带,我以上说了粽子已溶入人民 乡俗民风里,自然总在确定的日子里备上一些粽叶。储备粽叶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将新鲜的粽叶采摘下来,一把把双关头扎起来,晒干,挂在屋梁上或者墙巴上,需要多少,放进锅里煮一煮,绵软了的粽叶就可包粽子了。

人们受了衣冠冢的人大礼,自然有求必,取了家里的干粽叶,足足几十把,给他带上。他说回去后,也如分戒指和项链 ,一家家的分了,我至今不知道衣冠冢人的名和姓,但我记得他临行前涕泗横流的样子。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周桂稳,70后,盐城人,自由职业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