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海 | 不忘初心: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不忘初心: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文|王光海
四月的邓州,春暖花开,阳光温柔,天空蔚蓝,花儿芬芳,人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2018年4月24日上午,在中州宴会酒店的“荣华富贵”厅内,邓州市作家协会在这里举办2018年度新会员见面会,来自四面八方的20多位会员带着喜悦心情在这里相聚。这是作协人的盛宴,也是邓州文坛的华彩。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邓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能加入作协组织,是对我这么多年文学创作的一种肯定,也是莫大的鼓励。我深知,进入作协,并不意味着我就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了。作家的桂冠,作协能授予你,但你能不能被读者认可,就得靠自己有质量的作品赢取,没有好的作品,读者是不认可你的。
回顾自己文学探索之路上留下的印记,我常常感叹不已。也许是受小学教室墙上的鲁迅、海明威等文学大师的影响,也许是四年级时的一篇习作《卖烟见闻》被老师当范文在课堂上交流的萌动,抑或是中学时期偶尔偷偷地在报刊杂志上刊发的几篇“豆腐块儿”,一直以来我就有一个“作家梦”。从上中学时对《三国演义》、《边城》、《复活》等文学名著的痴迷捧读,到参加工作后的散文评论的业余写作;从教学生感知名家名篇的精华,到微信公众号上与文友互动点评……我用略显稚嫩的语言记录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在文学的熏陶滋养下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写作。纵然岁月流逝,总是难以忘怀我文学之路上的几位引路人,他们分别是张天敏主席、诗人翟文杰和江燕执行主编。
一天,我的手机上突然有一条信息:“我是张天敏,请加微友!”张天敏主席,我早就拜读了她的小说《女人桥》、《张仲景》等作品,是我一直非常崇敬的大作家,我感到很惊奇。兴奋欣喜之余,又生出一丝自卑:我,一个普普通通的穷教师,有何资格与名家交友,有何本钱与名家交流?我试着加了张主席的微信,张主席夸赞我的《故乡的红薯》写得好,勉励我继续写作,多向名家学习,并把我拉进了“豫西南作家群”里,在这里我认识了李远、东照、鲁钊、高宏民、祖克慰等名家,也读了很多的名篇。学习之余,我又在《今日邓州》上发表了《以文学的名义相聚》、《沈从文的精神故乡》、《有一种爱叫“回家过年”》、《怀旧:我们的难舍情结》等文章,我感谢张主席对我的提携帮助,让我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学了知识长了见识,得到进步和发展。
诗人翟文杰是我们邓州市思源学区的政务主任,他既是一位教学管理人员,又是一位善于驾驭语言文字、满怀激情的诗人。翟主任做事之认真,如同待文字之敬重;待人之宽厚,犹似研诗词之意境。教学之余,我总是向翟主任请教在写作方面的种种困惑,翟主任鼓励我多看有定评的名家名篇,多读一些前卫的哲学著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既接地气,又有一定的思想性,并向我推荐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周同宾的《陶》、张鲜明的《一张用旧的脸》、余光中的《白玉苦瓜》、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等作品,勉励我戒骄戒躁,抑制自己的轻浮与浅薄,宁肯少出作品,出精品也不要粗制滥造。翟主任语重心长的话语,像种子一样种在我的心里。
我最初也不认识江燕执行主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花洲文学》上刊发了很多文质优美的散文、随笔,渐渐地我越来越喜欢《花洲文学》,就试着投了一篇《追寻教师的幸福——聆听申淑敏老师报告会有感》,在2017年8月18日刊发。江燕执行主编夸赞我写得好,并鼓励我继续写,有好稿件了发给她。我受到她的鼓励支持,又得到了她的多次指导帮助,于是便在《花洲文学》上陆陆续续刊发了《因为坚持 所以出彩》、《现代官场现形记》、《蚤满华袍:张爱玲的才情与悲情》等文章。江执行主编为打造《花洲文学》每天总是熬到深夜辛辛苦苦地对稿件进行修改编辑,可以说是我文学路上的引路人,我非常感谢她;同时,《花洲文学》编辑团队的张三杰老师、张静老师、单克磊老师等都对我进行过指导帮助,在此一并感谢。其次我也要感谢《花洲文学》这个公众号平台,她像一滴甘露,我的心灵被她滋润,我的精神因她而饱满;她让我去品读文学的优美,去享受文学的浪漫,去领悟戏剧人生的的奥妙,让我受益匪浅。
当然,我的文学之梦就像一个妩媚的仙女,总是在遥远的近处向你招手,使你欲近不能、欲罢不忍,让你在文学的大海边享受炼狱般的精神煎熬。工作以来,我一直在走一条探索的路,“冷眼观大千世界,热心做老九文章”,说实话,走得并不轻松,常常为自己不能写出称心的文字煞费心机。看别人笔下生花,总是感叹自己才疏学浅。有时还遭受别人的冷嘲热讽。经常有朋友问我写一篇文章挣多少钱,我总是尴尬地笑笑,像衣向东这样还算有名气的作家,出版一部小说都相当艰难,我们这些刚刚起步的不入流的作者,就更难了。偶然发表一篇文章,也只是自娱自乐罢了,怎敢奢望挣钱。
当我在夜晚写作时,有时颈椎疼痛异常,我也打算放弃。迷茫之际,我想到了一位值得敬仰的写作路上的精神跋涉者——作家史铁生。21岁正是一个人梦想开始的年纪,他却因病痛的折磨而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在经历过病痛折磨、母亲离世等打击之后,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在写作的道路上苦苦追寻探索。他曾经说“每个石子,每颗小草,每根篱柱,每片树叶,都会流出琼浆乳汁,只要我有心,有意,有一个吸吮的时间。”史铁生饱受了人世间各种各样的苦难,他在《命若琴弦》中阐释到“人的命运就像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就够了,无所谓目的,目的虽是假设的,但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无所谓你从哪来,到哪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写作就是他的弦,无所谓要弹出多么华丽的乐章,只要拉紧了弹好了就够了。或许,就是这样的人生际遇成就了史铁生的文学之路,并在这条路上由最悲戚的青年成长为一位乐观的作家。
有时我也问自己,当下的文学到底是“热的”还是“冷的”?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去写作?直到我阅读了散文大家林非先生的《散文:我写故我在》一文,终于豁然开朗。“人总是需要宣泄的,尤其是充满了激情的人,受到现代文明熏陶因而强烈地感觉自己富有独立品格的人,就更迫切地想要倾诉自己丰盈和浩瀚的内心世界,叙述自己对于宇宙人生无穷无尽的印象,表达自己源于心灵中的爱或憎、赞美或讥讽、叹息或向往。”林非先生的散文观,解除了我的思想困惑。当一个人麻木困惑的时候,再动人的感情,他也不会动情,再美丽的风景,他也不会陶醉,再动听的音乐,他也不会倾听。所以,想要在写作上有所进步,我们要唤醒自己的眼睛去欣赏鲜艳的颜色,我们要唤醒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心灵去抓住身边的细小的感动。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蒺藜密布却充满生机的文学之路,那么就将在寂寞中不倦地跋涉。文学创作,又有谁是一路平坦,不经历三弯九折的呢?一个作者,只有多积累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也许有一天,也会写一本很棒的作品。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回顾近几年这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似乎令人讥笑,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忘的人生经历!智者孔子曾经慨叹:逝者如川。是的,似水的年华我们终将老去,可是生命之树永远常青。每当深夜,耳边响起张天敏主席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要力求走出个人狭窄的视野范畴,将更多的人文关怀投向重大社会历史的内容方面;要多读文学经典并吸取消化有益的营养;要努力克服娇柔做作的文风,让做文与做人有机统一起来。”于是,我将继续坚定的行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一小步一小步……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王光海,邓州市思源实验学校语文教师,邓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从小喜欢文学,近几年偶有作品发表,收获过小奖。喜欢用文字记录生命轨迹和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所求无它,只为生命中一份固执的深爱。作品结集为《聆听花开的声音》,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