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孕症 易修珍云南。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中医称前者为“全不产”“无子”“绝嗣”“无嗣”,后者为“断绪”“断续”。
妇女不孕症不是一个单纯孤立的疾病,而是诸多疾病造成的结果。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涉及多脏腑、经络,表现出寒热虚实、错综复杂的状态,有时还可兼夹他证。因此,我们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灵活辨证辨病,与专病专药相结合,必要时多渠道、内外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病因病机】
1.肾虚
《医学心悟·求嗣》指出,“子嗣者,极寻常事,而不得者,则极其艰难,皆由男女之际,调摄未得其方也……女子以调经为主”。《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人之血海,其名曰冲。在血室之两旁,与血室相通。上隶于胃阳明经,下连于肾少阴经。有任脉以为之担任,督脉为之督摄,代脉为之约束……是以女子不育,多责之冲脉。”如肾气虚则不能温化肾精以生天癸,冲任、胞脉无以温煦;或肾阳不足则化生失期,有碍子宫发育或不能触发氤氲乐育之气;或肾阴(精)虚亏,天癸、冲任、胞脉缺乏精血充盈润养;或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血海,均致不能摄精成孕。这些肾气虚衰,肾阳不足,肾阴虚亏之证,临床可表现为功血、卵巢功能早衰、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免疫性不孕等。
2.肝脾不调
脾失健运,脾阳不振,或肝血不足,肝气不舒,均可影响气血失调,冲任失和而致崩漏、经少、闭经、不孕。
3.痰瘀互结
痰瘀互结可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调,经络不畅,出现月经不调、癥瘕、不孕。
4.六淫邪毒
生活将息失宜,经潮、产后或手术后感染六淫邪毒,胶结于脏腑经络,致瘀血内停,气机升清降浊不顺畅,日久脾胃功能障碍,精微无以化生,聚湿为痰,痰与瘀血互结,壅塞胞宫,不能摄精成孕;且日久耗气伤津,出现月经不调,可终至不孕;或热入血室,出现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盆腔粘连、不孕。
【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1)肾气虚衰
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或停闭,经量或多或少,色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
(2)肾阳不足
证候:婚久不孕,月经迟发,或月经推后,或停闭不行,经色淡黯,性欲淡漠,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或子宫发育不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多,眼眶黯,面部黯斑,或环唇黯;舌质黯淡,苔白,脉沉细尺弱。
(3)肾阴虚亏
证候:婚久不孕,伴见月经提前,经量少或月经停闭,经色较鲜红,或行经时间延长,甚则崩中不止;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眼花心悸,肌肤失润,阴中干涩;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
(4)湿热瘀结
证候:婚久不孕,少腹坠胀疼痛,腰膝酸软,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夹瘀,苔薄黄,脉细弦。
2.治疗经验
(1)补肾调经
《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又曰:“女人以血为主,血王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易老遵循先贤之精辟论述,倡导既要以补肾调经为原则,达到经调、助孕、固胎育儿之目的,更要注意整体及兼证的调理。易老认为中医补肾调经种子方十分丰富,如毓麟珠、养精种玉汤、温肾丸、左归丸(饮)、右归丸(饮)等皆属非常精妙之有效方,并可根据临床自我经验而选方加减。
如易老自拟之平调肝肾方——调经汤:炙黄芪40g,熟地15g,山茱萸10g,当归15g,肉苁蓉15g,淫羊藿15g,丹参15g,知母8g,生三七粉10g,炙甘草8g。
加减:肾阳虚甚者加巴戟天15g,紫石英20g,覆盆子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5g,龟胶15g,锁阳15g,海马6g,肉桂10g,制附子20g,紫河车15g;肾精亏甚者加黄精15g,桑椹子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楮实子15g,鸡血藤膏15g等。
(2)清热祛瘀,散结通络佐以扶正
易老针对少腹血瘀或湿热瘀结引起的痛证、血证、癥瘕患者,尤其是病情缠绵日久或盆腔手术后复发,形成盆腔严重粘连,影响输卵管功能及卵巢排卵,进而影响受孕的患者,主张采用内外合治、多渠道给药的治疗方法。即非经期加以自制的具有清热通络止痛作用的“妇科如意散”外敷少腹,灌肠方保留灌肠,以及静脉滴注参麦、丹参注射液等,通过内外合治以行气活血化瘀、破血消癥、清热除湿、散结通络,从而鼓动气血运行,使肠腑蠕动增强,因势利导,逐邪气排出体外,达到较快减轻患者症状,消除癥瘕包块,促进受孕的目的,比单纯口服中药,取效更速。
临证要根据病之新久、体之强弱、邪之盛衰而用药,做到通中兼补,通而不伤正,补中兼通,补而不滞瘀,达到肾精充盛,胞脉畅通,血海按时满溢,经血畅通而受孕的目的。胞宫胞脉瘀阻不孕,是一个渐进性、漫长的过程,病程缠绵,根深蒂固,反复投医不愈,使正气耗损,故除瘀血阻滞以外,往往还有不同程度脾肾亏虚之象,故多选择在经刚净,胞宫空虚之时,加用益气养血、补肾填精的药物,如自拟补肾益精汤。并针对临床虚实夹杂证或寒热错杂证多见的情况,提倡一定要辨证准确,灵活选方用药,如经验方盆炎通络汤加减。
加减:若口干苦,小便短黄涩痛者去苍术、忍冬藤加龙胆草10g,焦栀子10g,牡丹皮15g以清泻肝经湿热;输卵管阻塞者加地龙10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15g以活血通络;带下量多、脓性者加虎杖15g,薏苡仁15g,败酱草15g以清热解毒除湿。
【病案举例】
例1 杨某,女,28岁。1998年7月2日初诊。
少腹及腰骶疼痛3年,继发不孕2年半。3年前因人流术后盆腔感染,经用大量西药抗炎对症治疗后缓解,此后经常感到少腹坠胀疼痛,带下量多。曾行“骶封”治疗40余次,1个月前子宫碘油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来诊时症见:少腹坠胀疼痛,腰膝酸软,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夹瘀,苔薄黄,脉细弦。妇检: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差,压痛;左附件条索状增粗,右附件片状增厚,均压痛明显。中医诊断:继发不孕。辨证:肝脾失调,湿热瘀结。治则:调肝脾,清热除湿通络。拟方:盆炎通络汤原方去姜黄,加地龙、路路通各10g,1日1剂,连服4剂。并配合“妇科如意散”每次50g,外敷少腹。共治5诊。患者末次月经为8月16日,确诊妊娠后足月顺产一健康男孩。
例2 和某,女,28岁。2000年5月2日初诊。
结婚3年未孕。患者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偏少,经期小腹隐痛,夹小血块,平时大便偏干;舌红夹瘀,苔薄白少津,脉细。曾B超监测卵泡提示:卵泡发育<15mm。妇检:子宫偏小。中医诊断:原发不孕。辨证:肾虚冲任不足夹瘀。治则:补肾益冲任,化瘀通络助孕。拟方:补肾益精汤。当归15g,熟地15g,女贞子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淫羊藿15g,黄芪20g,麦冬15g,郁金15g,丹参15g,甘草10g,1日1剂,连服4剂。患者一周后复诊,诉眠差,大便干,再予前方加小红参15g,玄参10g。服药10剂后患者即确诊为妊娠,后足月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