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服EDS存储助力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闪耀汉江!
坐落于汉江之滨的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年门诊量16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0万余人次,有着汉江流域“医学明珠”的美誉。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浪潮下,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列,牵手深信服部署企业级分布式存储EDS,夯实数据存储根基,在容量更充盈,响应更敏捷的存储环境下,让医疗数据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医疗行业为什么愈发关注存储问题?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走进各大医院,同时衍生了海量的医疗数据,如何对这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妥善保存以及如何高效使用正是当下以及未来长时间伴随各大医院的命题。
1.数据激增驱动底层存储扩容升级
医院各环节所产生的数据中,PACS影像是数据量最庞大的一部分,主要以图片和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为主。以三甲医院为例,每张CT图像大小约500K,每张DR、胸片大小约12M,据统计,一家三甲医院每年新增的影像数据量可达几十TB,目前,大部分医院是以传统磁盘阵列存储为主的,扩容只能增加硬盘框,既存在容量上限也影响性能。所以单就数据增量而言就已经对大部分医院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
2.存储性能成为高效办公的 “短板”
庞大的数据量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存储容量的问题,当数据量达到上亿规模的时候,系统的性能问题便会显露。对于PACS系统而言,上亿级别的文件量是极为常见的,以单个500KB的影像大小来计算,50TB便已经超过了一个亿的文件量。性能抖动造成的读写时延将直接影响医生的阅片效率,而在业务高峰期,数百位门诊、临床医生同时阅片时就会耗费更长的等待时间。
3.数据长期安全存储挑战繁多
根据国家电子病历保存相关规定,各医疗机构影像数据需要妥善保存15-30年。而目前各大医院主要采用的传统磁盘阵列存储硬件寿命超过5年便不适合继续扩容,期间还会面临硬件更替、数据迁移以及不可预知的硬盘故障。此外PACS系统同样面临着安全威胁,比如携带病毒的U盘等外部存储设备接入造成的PACS系统感染,所以当下数据的长期存储要同时面对内部的可靠性和外部的安全威胁。
作为一所大型综合型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面临的数据挑战则更为繁多,就在疫情期间,医院每天新增大量病情数据,PACS系统的数据容量与性能同时告急。特别是3月中旬PACS服务器已遭受内部病毒入侵,如果不及时查杀,医疗数据随时可能被加密,如果贸然查杀,传统的查杀方式存在数据丢失风险,可谓“进退两难”。此次合作中深信服提供了7台EDS,存储裸容量最多可达700TB,实现了对医院PACS系统的承载,并内置病毒防御及查杀机制,实现对PACS系统的安全防护。
对于医疗数据问题,两个关键存储要素便是“空间”与“性能”,存储要做到:无论数据量如何增长,容量都要随时充盈;无论访问压力多大,性能都要时刻在线。
面对襄阳第一人民医院愈发庞大的数据量,相比于传统磁盘阵列存储,EDS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其扩容不再受限制,只需要添加硬盘或者在集群中加入新的存储服务器节点即可实现扩容,随需“弹性”扩容的方式也避免了存储资源提前投入造成浪费。而在性能方面,对于CT瞬间产生的几百张KB小文件,EDS自带的PhxCache智能缓存可大幅提升出片速度;PhxKV数据库能够对亿级别的医疗文件做到快速调阅,最快速度可达到微秒级且性能抖动不超过5%,让医生的日常阅片不再受存储性能的困扰。
除了足够的扩容空间和过硬的性能,EDS还提供整套智能化、自动化的存储健康和故障管理系统,从PACS服务器到CPU、硬盘、网卡等一系列硬件状态可视化,实时掌握各硬件的健康程度。此外,深信服将20年的安全能力积累赋能存储平台,SAVE引擎+小红伞引擎双引擎病毒查杀,使用AI算法引擎保证病毒库离线时对新病毒特征高效识别等一整套病毒防御和处置方案,实现对襄阳第一人民医院数据存储端的安全加固。
近期,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凭借分布式存储平台建设项目入选“iTech2020”年度数字化转型案例榜单,此榜单是由《中国信息化》杂志社联合华信研究院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共同推出的,每年评选出我国ICT领域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政府、企业、人物、技术、产品、方案和实践等,梳理总结和经验共享的同时,致敬那些对社会进步、行业发展、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此次入选的意义不仅是对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深信服合作成果的认可,更为医疗行业提供了医疗信息化建设数据存储方面的优质范本。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如今的深信服EDS已经广泛应用至医疗领域 ,无论是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还是县乡村医共体,都有EDS存储的身影,为医疗系统打造高性能、安全可靠、智能化的数据平台,未来深信服EDS将继续基于技术优势助力医疗行业更全面地发挥数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