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教总部到山海关——《鹿鼎记》之”大明江山“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爆了个冷门,被新闻媒体贬低得一塌糊涂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而选前在各项民调中一直遥遥领先的希拉里则输掉了这场选举。这是一件让人大跌眼镜、出乎意料之外的,因此被称为2016“黑天鹅事件”之一。
三百多年前,中国大地上,也发生了一件在今天某些史学家看来大跌眼镜的“黑天鹅事件”,就是“明清战争”,土地、人口、财力皆占优势的大明,最后竟然被山旮旯里出来的满清给打败了。
于是,很多人把明朝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腐败”二字上。
没错,腐败确实能影响战争结果,但是腐败的,主要是是统治者吧。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崇祯,也是励精图治的呀。
于是,又有人把明朝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崇祯”个人身上,说他有很多人格缺陷,导致了自己丢掉了大明江山。
那历史上蜀国的诸葛亮,不腐败吧?个人也足智多谋吧?为啥最终还是败了呢?“反清复明”,从《鹿鼎记》中清初的天地会,到清末的革命党,孙中山不腐败吧?为何最后还是把民国总统大位拱手让给“卖国贼”袁世凯呢?
成功,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失败,是失败者的墓志铭。黑天鹅,那也是生来就是黑的。
其实,在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战争面前,没有人不想取胜的。能当上最高领导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还有辅臣团队出谋划策,出现腐败也是会竭力去纠正和处理的。
决定胜负的关键,不是腐败,不是领导者个人,而是实力。
那么,“大明”和“满清”之间的实力,相差有多大呢?清灭明,到底是大吞小,还是蛇吞象呢?
抛开软实力不讲(这个公说公有理,无法讨论),咱就说硬实力。硬实力,包括土地,人口,物产。其中而人口和物产,是战争潜力的主要来源,而土地又是人口和物产的承载。
因此,我们重点来探讨明、清双方拥有土地面积的大小。
“满清”,我们已经知道其龙脉在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那“明”,其龙脉又在哪里呢?
明朝的来历,和明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明教,又在黄山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
在黄山歙县的金川乡,有一个旅游景点叫做“搁船尖”,传说这里就是明教总部“光明顶”。
在黄山东约70公里处,浙江西部有一处风景区,叫做“大明山”。传说朱元璋在这里屯田练兵,登台点将。
黄山一带这些关于明教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传承在里面。
“明”字,我们一般认为是这样写的:
但是在《金文编》里,“明”在也有这样写的:
卫星地图上,在搁船尖和大明山的北边,G56杭瑞高速的另一侧,北到安徽宣城宁国市宁墩镇,南到安徽黄山歙县三阳镇,东到安徽宣城宁国市云梯畲族乡,西到安徽宣城绩溪伏岭镇,即绩溪、歙县、宁国三县交界处,其间的地形轮廓,颇像一个“明”字。历史上的明教发源于此,故名。
中国古代国号的命名,一般以开国者的发迹地为名。比如刘邦曾被封为汉王,所以建国号“汉”;李渊曾被封为唐国公,所以建国号“唐”;赵匡胤曾当过宋州节度使,所以建国号“宋”。所以有其国,必有其地。
朱元璋依靠明教发家,并当上了明教最高领袖“明王“,所以建国号为“明”。
明教总部,其实也差不多是明朝疆土东南的边界,再往东南到浙江金华一带,就是和兰、红毛的地盘了。
那么,明朝疆土的北边的边界,在哪里呢?
历史上明朝的命运,和一个关口紧密相连,这个关口,就叫做“山海关”。众所周知,明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明朝也由此而亡。
山海关,被某些历史学家放在了河北省秦皇岛市,理由有二,其一这里背山靠海,其二是这里有传说是明朝人写的“天下第一关”牌匾。
按照这种说法,世界任何一个有山有海的地方,挂上一块匾,都可以叫做“山海关”。
山海关是一个关口,是一个地名,其得名,必然和地形有关。
在卫星地图上,北到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常山乡,南到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管坝乡,东到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复兴乡,西到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西王镇,其间的地形轮廓,颇像“山海”二字,在此设置关口,故名“山海关”。
记性不错的朋友可以发现,大禹时的“终北国”,到了明朝时,已经变成了“山海关”,明朝疆土比大禹时还是扩张了不少的。
但是,如果和满清疆土相比呢?
以双方对峙的山海关为界,“明地“为明朝的战略后防,”满清总部“为清政府的战略后防,从上图可以直观的看出,二者土地面积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如果说满清是200公斤级的拳击手的话,那么明朝,只相当于60公斤级。
因此,清朝灭掉明朝,绝对不是以小胜大的”蛇吞象“,而是以强取弱的"兼并战"。
可能有人会说了:北京还在那里好好的呢,长城还在那里好好的呢,这些可都是明朝的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听下回:谁的北京,谁的长城——《鹿鼎记》之“反清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