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娘

艾立新(右)、覃亚志在一起

作家简介:黎星,本名艾立新,男,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湖北松滋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荆州市作协会员。《山鸣》杂志执行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在那遥远的山寨》、中篇小说《湾湾的洈河弯弯的船》、《门前是非》、《野猪岭》、《天空那片灰色的云》《烟火》等,作品散见国内多种报刊,并数次获得国家级赛事大奖。有诗词、散文、小说作品入选年度选本。

图片来源网络

家    有    老    娘

艾立新

小镇“南街危房改建工程”拆迁阶段已进入了尾声,老街上的拆迁户基本上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就连最难缠的“钉子户”权家兴,也揣着回迁一套125平米的住房和一间临街铺面以及一些涉迁补助款的协议书,搬进了开发商为他家租赁的民房。

  权家兴家的新住所是一栋三间两层的民宅楼房。楼房的主人在深圳跟了孩子们,留在小镇的空屋有人租赁,那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俗话说,树要鸟噪,屋要人嘈,收了房租还有人看守房子,落得个一举两得。况且租赁合同一订就是两年,急于求成的开发商给的租金也不低,房东算是捡了个大便宜。这栋小楼房宽敞明亮,权家兴一家虽有六口之多,却不见显得拥挤,反而觉得比自家那幢老宅屋舒适得多。想到不久的将来就能搬进新建的住宅楼时,权家兴心里暗暗窃喜和得意,幸亏老太婆精灵,人啦!不能太老实,老实人总会吃亏!

  权家兴的老娘却打心里不大乐意,八十三岁了,虽说上上下下只爬一层楼,两腿也都抽筋打颤。人家的楼房再好,还是自家老宅屋才是个心里觉得踏实的窝处。

  老人原本就不同意拆迁的,住了一生的老宅屋拆了对得起祖宗?要拆也得让我归山入土了再拆,免得先人不准我在那边归位!刚开始,镇里主管拆迁的领导亲自上门做工作,好话说了几箩筐,老太婆就是不松口。别以为老人是年岁大了不明事理,其实她心里亮着呢!她在装糊涂。

老宅屋都有了百多年历史,家兴他娘十五岁嫁到老权家时,老宅屋那间临街的绸缎铺生意正火红着。门楣上方那块黑底金字的大招牌好气派——“谦祥益”,够响亮吧?听说现在北京城里还有这个商号的绸缎铺呢!老权家绸缎铺的柜房里,带着瓜皮帽,穿着长布衫的大掌柜就是她公爹,自家的生意亲自打点,带着权家少爷,只雇了两个伙计。店面不大,经营的却是绫罗绸缎、纱绢绉纺样样俱全。虽然解放后绸缎铺没了,可公爹那本生意经却让她记忆犹新。立身无本不稳,聚财无商不富。能做生意的房子就是立身之本,借本通商才是高明的聚财之道。所以,老太婆一直有个夙愿藏在心底,那就是有朝一日权家后人能在南街重新开一家绸缎铺,还是挂那“谦祥益”的老招牌,也要做一块黑底金字的大横牌匾。

遗憾的是,她的几个儿女长成后,没有一个认同权家老爷子的从商理念,也缺乏那种特殊的智商。结果直到现在仍然是当干部的当干部,做工人的做工人,只有权家兴还挂点边边儿——卖水果。水果摊就在大街边角落,没占到个好位置,俩口子一年到头风吹日晒,辛辛苦苦也挣不了多少钱,更别说自己盖楼房,开店铺了。

  改革开放后,小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楼房林立、宽敞华丽的新街让人们几乎彻底地忘记了老街的存在。南街店面因此也都荒废了,再也变不出钱来。有钱人开始拆旧建新居,没钱人只能修修补补凑合着住,日长月久都成了危房。里把路长的老街,新旧建筑参差不齐,财大气粗的花钱圈地围墙;“穷则思变”的占地越界搭棚。没几年功夫,原来整齐的石板街已不复存在了,老街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窄道。

老权家那幢灰不溜秋的老宅屋,比一般的旧屋要高出一截,还有那一顺溜儿的石板驳沿至今还保持着它的完整,这都是过去老街店铺子的特征。不过,权家老店铺的影子早没了,若不是有那石墩立柱、穿梁挂檩的支撑,老宅屋恐怕早就散架了。不是权家兴不想再重建,只怪囊中羞涩,那可不是几个小钱所能复兴的,没钱难倒硬气汉。

  权家兴的哥姐们早就不管老屋的事儿了,退休的享清福,上班的混工资。除了年头时节来看看老娘,给点小钱,吃顿饭就匆匆返回市里去了。从没人注意到老宅屋的破败,更没人提起过修整。权家兴也都四十八岁了,还别说那几个老哥老姐的。老娘常嘀咕,人过四十岁,一天不死娘老子,后人一天不兴旺。娘连累幺儿子了。第一次听了这句话时,权家兴感动得流了泪。听的次数多了,耳朵就像起了茧,没了感觉。大哥还当过局长呢!他咋就兴旺?

今年清明时节,退休了的局长大哥权家满从市里回老家给老爹扫墓,破天荒地给了老幺家媳妇五千元钱。老大说,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你们俩口子照顾咱们娘,虽说尽孝是理所应当,但哥还得感谢你们!不过有件事情想给你们打个招呼,就是这南街拆迁的事儿。危房改建是政府关注民生为百姓谋福祉的大好事,大家都应该支持和配合。听说就因咱家没签字其他人都看着呢!多丢人啊!你大哥大小也曾是个领导干部,你们就这样给我脸上抹黑呀?前天,这里刚到任的镇委书记到市里开会专程去看我说了这事,我都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要是市委领导过问,我该咋交待?

  权家兴夫妻俩不敢吭声,倒是老太婆接了话茬。你也别怪他俩口子,是我老婆子的主张。做啥事都要合情理,生财也要讲个良心。咱家偌大一幢老宅屋只给六、七万元钱的补偿,听说还不管安置呢!不安置拆迁户咱们住在哪?危房改建为的又是啥?那些外地来的开发商占地建楼房,转眼就能赚大钱,他们的良心被狗给吃了?不是咱不签字,是没理由去糊里糊涂地签字,他们当老百姓好哄好诈啊?你也别在家里打官腔,你不也退休了吗?还管啥闲事!老太太的一席话将大儿子噎棏心慌。

  老大的独生子在市国土资源局工作,据可靠消息说,他很有可能被提拔重用,组织部门正在考核。小镇拆迁的事情遇到了阻力,镇委书记上门拜访的用意不言而喻。这新上任的镇委书记可是进了市委常委班子的,弄得不好会影响到儿子提拔的事情。老大这次回来的真正目的就是想来解开这个结。原以为是小弟耍刁,哪知道是家中的老太婆在作梗,看来难度还不小。

老大改换了语气,小心翼翼地对娘说,您老说得也在理,不过有些事是大伙儿误传了。政府怎会不管安置呢?危房改建为的就是让大家住得安全,住得安心。至于要求拆迁补偿,那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无可厚非。现在不是还在协商吗?您说得对,做啥事都要合情理,大伙儿的诉求只要是合法合情合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不过咱家可不能当阻力,您老儿子是政府人,吃官饭还得摇官船。虽说我退休了,还有您老的大孙子啊!不瞒您说,你大孙子这次能不能提拔,都还要看您的恩典呢!

  老太太听出了大儿子的弦外之音,涉及到大孙子的官途,不得不权衡利弊关系。老太太说,老大,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娘也不好再多说。你兄弟为人老实巴交,娘不得不帮他俩掌掌舵。你放心,咱老权家没有糊涂人,只要政府安置妥当,补偿合理,咱们不会给你难为。  

  老大没说错,新官上任三把火,镇委书记亲自督办,很快就与拆迁各方达成了协议。虽说还有个别拆迁户不太满意,毕竟开发商做出了极大的让步,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儿?就这样,权家兴一家人率先搬到了安置房。

  新楼房还不见影儿,权家兴对即将得到的门店铺面开始了策划。老太太说开一家绸缎铺,像往年你老爷子那样的格局,做一块“谦祥益”的金字牌匾挂上;孙儿媳妇说,如今谁还买绸缎布做衣裳?镇上的服装超市、时装精品店的时尚货多着呢!还不如开一家童装店,免得自家孩子年年花钱去别处买衣裳,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权家兴决断地说,我想好了,就开水果店。本钱要的不多,进货容易,卖起来也简单。咱们都摆了十几年地摊,也该有个正儿八经的店子了。

  老太太不顺气了,怄得只打嗝,一连好几天都不太消饮食。儿子媳妇以为是老人厌食,也没多在意,挑了些新鲜水果要娘吃。过了几天,老太太的气慢慢消了,也就自己安慰起自己来。都老大把年纪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鬼晓得明年还过不过得去那道坎儿?儿子要折腾就随他去吧!老太太不再唠叨,索性窝在楼上不下来。每天孙儿媳妇要去二医上班,连重孙子也上机关幼儿园去了,权家兴俩口子要去摆地摊,自然没人给老人作伴,老太太只好陪着那台电视机。老眼昏花了看得吃力,老太太就闭着眼睛听,有时听着听着就在沙发里打起了瞌睡。唉,人上了年纪就孤独起来。也怪不得孩子们,而今都得奔生路,不干活儿谁养你?

  这一天,老太太精神很好,睡了个午觉起来,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镜,就着那口假牙边嗑南瓜籽儿边看电视。数字电视的频道太多了,不知看什么好,老太太就按住遥控按钮,随意切换频道。当她看到“收藏天下”正在播放的古钱币鉴赏节目时,脑际里突然灵光一闪,那些有光头像的有窟窿眼儿的钱币怎么那样眼熟?想着想着,一拍脑门儿,差点乐晕了过去。她倏然想起了四十五年前的一桩往事。

那是一九六六年八月,正是文革时期。小镇也像全国一样卷入了政治运动的漩涡。那年头,“成份”太高了不是件好事,那是枷锁,锁的不仅仅是人,还有人的命运。老权家就因为解放前开过绸缎铺,还在乡下置了一些田产,就被戴了顶“工商业兼地主”的帽子。也因此产生了了永无止境的困扰。

  老太太那年正逢“节疤”年岁——三十六,小限之龄。小儿子权家兴才满三岁,老二老三读小学,老大上初中。原本期盼权家能出个出人头地的读书人,却偏偏碰到了个什么“文革”,全国“停课闹革命”。权家的孩子只能躲在家里,跟着大人们夹着尾巴做人。

天安门城楼的革命火种确实能星火燎原,没几天就把小山镇燎得乌烟瘴气。独一无二的那条老街上,清一色的木板门壁上贴满了杀气腾腾的大字报、红标语。一群群箍着“红卫兵”袖章的娃娃们,到处肆无忌惮地砸门入户,翻箱倒柜,打砸毁物。说是响应林彪副统帅的号召——“破除四旧”,要扫除一切害人虫,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彻底毁灭一切资产阶级的东西。老权家是挂了号的“黑五类”家庭,自然厄运难逃。老爷子和孩子他爹成了“红卫兵”批斗的对象,在老街上“造反派”的游行队伍里从没缺席过,总是挂着黑牌,戴着高筒帽,被架着“土飞机”押解在队伍的最前面。

按说老权家是个老门老户的地主家,咋说也该有些黄白货,或者是其它值钱的物件。可是前来抄家的“红卫兵”只砸碎了一些雕花床柜、坛坛罐罐和一尊财神菩萨塑像,再也没有其它收获。恼怒的“红卫兵”们气得打折了孩子他爹的一条腿,直到十年后离开人世时还是拖着一只跛脚。事后老爷子也很纳闷,记得老夫人在世时曾有个首饰盒,怎么也没了踪影?

  其实,那些东西都被他儿媳妇藏起来了。家兴他娘是个有心计的人,“红卫兵”抄家多大的动静,能不引起她的警觉?老夫人逝世前把首饰盒给了儿媳妇,让她留着。叮嘱说世道不安稳,不能不有个防备,也许哪一天老权家衰了败了还有个积蓄救急。家兴他娘见家里一天天岌岌可危,就用公公房里的那个装有透眼铜钱的大肚老瓷坛,把婆婆给的东西一股脑儿地装了进去,然后悄悄地埋在了自家偏厢房的墙角地下。她不敢声张,怕走漏了风声。家兴他爹断腿后,她更不敢道出实情,因为是她的犹豫导致了丈夫的残疾,她怕受到谴责。于是偏厢房地下的老瓷坛就成了她一个人的秘密。

四十五年过去了,世事变幻无常。阶级斗争的闹剧早已谢幕,再也不必担惊受怕受人歧视了。自从权家老大当了局长,老权家更是扬眉吐气,盛世年间,家兴他娘居然将藏宝之事忘得一干二净。  

  电视机里还在播放寻宝节目,老太太却没心事再看下去。听说这两天那些大铲车正在拆除被征地上的老房子,不知自家那老宅屋拆除没有。想到这,老太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双手只拍沙发扶手……

  

  都说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却偏偏给权家兴碰到了。刚开始听到老娘说起那段离奇往事时,权家兴俩口子还以为老太太在讲古呢!后来见老人激动的神情也不像是在编故事,这才明白财神爷上门了。大肚瓷坛子该装多少金银珠宝?想想都能让人眼冒绿光,心如猫爪挠痒痒。

  权家兴急急忙忙地回到老宅屋处,几台大铲车正在张牙舞爪地拆墙清场。老宅屋已被拆得七零八落,一片废墟。幸好后面那间偏厢房还只是刚揭去屋顶,四面断墙尚存。权家兴给工头塞了一条满天星的“黄鹤楼”香烟,说家里丢失了件重要的东西,很可能被埋在了废墟下,请哥们高抬贵“铲”缓缓,让我们寻找寻找。工头掂掂手中的香烟,一挥手让铲车掉头去拆另一栋拆迁房。

权家兴立刻猫着身子,从耷拉下来的床角檩条下钻进了偏厢房。工地上铲车轰鸣,被拆房坍塌巨响,丝毫没有影响到权家兴。他娘将埋宝的地方详细地告诉了他,就在西南墙角地下。权家兴挖开上面的实土层,小心翼翼地刨着土,娘说过是瓷坛子装的,不能挖碎了丢了那些宝贝疙瘩。刨了二尺多深,露出了一团破絮,权家兴丢开铁镐用手继续刨去浮土。不一会儿,一个被破棉衣包裹着的老瓷坛终于显现出来。破絮已经腐朽,触手即成碎末。权家兴匆忙脱下自己的夹克衫将老瓷坛包裹起来,紧紧地抱在怀里,提着铁镐从废墟间钻了出来。

  家兴,你在干啥?权家兴冷不防打了个惊颤。一抬头,是亲家公褚兆元。亲家公的两眼充血,就像得了红眼病。权家兴拍拍身上的泥土,说,一点家里的东西忘了搬走,这不,都被埋在废墟里啦!

  啥稀奇宝贝?让我瞧瞧。褚兆元伸出了手。权家兴连忙用手臂护着怀里的东西,毫不客气地说,那不行!这东西稀罕得很,弄坏了你赔不起。

  褚兆元满脸尴尬,心里却恨得咬牙,不就是老地主留下的那点东西吗?呸!老子的女儿是你的儿媳,老家伙都死了还是归我女儿掌管当家。你得个屌!

  权家兴也不再搭理褚兆元,更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抱着坛子急匆匆返回出租屋。一路上,权家兴心里直嘀咕,褚兆元好像知道些什么,怎么他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现场呢?肯定是儿媳妇给娘家通风报信了,真是个养不家的东西!

  刚过去两天,权家掘宝的传言就在小镇上蔓延开来。接着,权家兴的老哥姐们也罕见地聚在一起回来看他们的老娘。都说有好戏可看了,可任街坊四邻猜疑诋毁,权家人就是不露声色,悄然而来,匆匆而去。如此一来,掘宝之事更平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权家兴照样每天出他的水果摊,依然和顾客为几毛钱斤斤计较,哪像个得了金元宝银疙瘩的暴发户?亲家公褚兆元却认为权家兴是在玩忽悠,耍障眼法。财不露白谁不知道?褚兆元想从女儿口中知道更多的情况,女儿说,不关您的事还是少打听的好。呛得褚兆元直翻白眼。妈的!出嫁的女儿他家人,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养。

  其实,女儿不是不想说,是不敢说。老太君在家庭会上发布了“禁言令”,谁透露此事将取缔其藏宝继承权。

  那天,接到老娘亲自打来的电话,权家儿女们在第一时间里赶到小镇老街,聚齐在权家兴的过渡房二楼客厅,都是合家赴会,坐的坐站的站,客厅显得有些拥挤。老太太今天精神特好,一五一十地说了藏宝事情。末了一句话——藏宝怎么分?

  权家兴从卧室抱出一个老瓷坛放在老太太面前的茶几上。这是一个式样古朴的老瓷坛,彩绘土气,色彩暗涩,只有那条笨拙的红尾鲤鱼还有些抢眼,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值钱的东西。权家兴把坛子里的东西一股脑倒在了茶几上,叮当哗啦铺满了一茶几。大伙儿不由地眼前一亮,权家还真的有宝!除了两根小金条,还有一些珠宝首饰,并有许多铜钱和光洋。

  老大从局长位置上退休后对钱币收藏颇感兴趣,对历代钱币略有了解。他的眼光掠过茶几,不用细看就知道这些近百枚铜钱中有唐开元通宝、光绪通宝、宣统通宝、咸丰钱,还有袁大头……其中或许会有绝品。老大有些动心,却不露声色,毕竟是长兄,私念闪过后倒生了些歉疚。

大姐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那年头赶上了“知青上山下乡”的末班车,在农村受不了那般孤独和歧视,嫁给了当地农民的儿子。虽然老娘颇有微辞,好在丈夫在松宜煤矿当矿工,几年后做了家属来到矿区,而且离娘家也就十多里路,倒也不觉得做个家庭妇女有什么不好。如今儿女都在深圳做事,钱没少给,却难得常回家看看。大姐夫也退休了,两老就到深圳带孙子,前不久刚回家就碰上了这件好事。大姐只知道金子值钱,原以为金条一定不小,谁知也就只小手指那么点点。不过,擦拭后的小金条金光灿灿,诱惑力却一点也没减小。娶媳妇时费了好大的力才备齐“三金”彩礼,两根小金条该打多少对金耳环?大姐的眼睛直直地盯着那两条“小黄鱼”。

  二姐却心不在焉,好像对这些财物不感兴趣。也难怪,二姐的小儿子都快三十岁了,好不容易找了个女朋友,结婚的先决条件就是在省城买房。如今房价居高不下,待嫁的姑娘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二姐夫是公务员却不居要职,想腐败都难。听说准媳妇有些躁动不安了,儿子着急,做妈的更急。乍听家有藏宝,喜出望外,只是见了那堆古董后却大失所望。别看二姐是女流,学识和见识都不亚于大哥。过去的山里土财主哪会拥有稀世珍宝?这些物件充其量也就值得个四、五万块钱,更何况还要通过烦琐的变卖过程。全数收于囊中也只是杯水车薪,救不了近火。所以,二姐在老娘讲话时走了神。她在盘算另一件事情。

  老幺权家兴呢?他什么也没想,也没抱有任何奢望。从小他都是听从哥姐们的支使,如今做了爷爷还是如此,谁叫他个性懦弱呢!

  在座的小辈们都很知趣,这是老辈们的事,插不得嘴。尤其是大嫂、姐夫和孙辈媳妇们,外姓人啊,只能跟着沾光。

老太太见儿女们都不吱声,心里好欣慰。担心的事情并没发生,为了钱财手足相搏的事多着呢!上街老陆家的俩弟兄为了争遗产打得头破血流,让街坊们背后直戳脊梁骨。咱老权家的后人们看重的是亲情,亲情千金难买!八十三岁的老太太并不糊涂,如何分配这些宝贝,她心里早已有谱。儿女们都已经是半百出头的人了,膝下也是儿孙围绕,做好了这件事也算是给他们死去的爹一个最后的交代。

  老大,说说你的意见!老太太点名了。大儿子在老太太心里就是一家之主,虽然他很少过问家里事。能说什么呢?老大知道娘器重他,可娘心里最心疼的还是老幺家兴。自己在职的那些年月里周旋于官场公务,却淡薄了亲情。那时本可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为家兴找个工作却没有办,不是他不愿意而是拍招来非议影响宦途,因此,没少听老娘的埋怨和唠叨。直到退休了,随着原来的同僚和部下有意无意的疏远,这才有了世态炎凉的感悟。有了乡情亲情的回归。说实在话,除了那些古钱币,其它都看不上。什么珠宝首饰?都是些劣珠银饰。至于那两根金条,他知道娘不会给他,扶弱不扶强,做娘的都是这样。况且,他也不缺钱。老大清清嗓子说,这两根金条就让二妹拿去银行兑现后和大妹、家兴分了。首饰也值不了几个钱,谁要就给谁吧!

  那你呢?老太太的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老娘精明,早已洞察秋毫,老大赶忙咳嗽了两声连说我什么都不要。老太太一摆手说,你的环境比弟妹们都好,娘知道你不会和他们争。就将这些“铜角子”和“明眼钱”带回去给你孙子玩吧,说完又向老大笑了笑。

那些小辈们见过稀奇物早已散去,这哪能与他(她)们手中的iPhone媲美?客厅里只留下神情凝重的大人们继续密谈。老太太以为事情已到此为止,谁知二女儿此时节外生枝,一下子让老太太陷入了为难之中。

  二女儿沉默了很久,本不想惹娘生气,也不想和家兴翻脸,但想到小儿子的婚事,不得不硬着头皮说出自己的诉求。娘,我们都是您所亲生,虽说手指长短不一,却是十指连心,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些宝贝我都不要,我想要钱给儿子买房。家里拆迁补偿不是有二十多万元么?家兴得了住房和店铺,我就要这笔钱。本来笑颜可掬的老太太听她一说,脸色骤然阴沉下来。老三啊,谁告诉你有那么多的补偿款?就那六千块钱还是包括搬迁费、原装修补偿和因拆迁耽误了的误工费呢!不是你哥回来发号施令你看我答不答应搬迁。这下好了,你们倒打起了拆迁款的主意。

  大女儿一旁听了也觉得妹妹说的好像有些道理,儿女都有老屋的继承权,老幺一人独占也太过了些吧?大哥么,他不缺钱!把补偿款给二妹,金条就给我吧。老太太气得倒噎气,用手指着大女儿直哆嗦。

权家兴见老娘老姐都不高兴了,心里着急却说不出话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家兴的老婆早已满肚子怨气,见两个姑姐说出这样的话来,气就不打一处出。怎么啦?老幺哪点对不起你们?这几十年你们为权家做了些什么?老宅子破烂了你们出钱维修过吗?老娘病了你们求医熬药服侍过吗?家兴下岗后和我整年蹲屋檐、窜街巷,被城管追得满街跑,不就是为了卖点水果养家糊口,赡养老娘,你们谁关心过他?你们一年回来一两次象蜻蜓点水——只是表表情,反倒让我们象服侍稀老子,桌儿上桌儿下生怕得罪了哥姐。现在亏你们连这样的话都说得出口。想要钱要房要店铺你们尽管拿去,没有这些权家老幺照样能活下去。说完一甩手气冲冲地离开了客厅。

  几个做大的被弟媳一番话说得面面相觑,哑口无言。回头看老娘,忽然觉得她一下子又衰老了许多,老太太萎缩在沙发上,潮湿的两眼变得空洞无神。老大知道事情闹大了,赶忙制止了两个老妹,自作主张将茶几上的那些物件分给了两个老妹,并给老娘赔了许多不是。弟媳罢厨不见了身影,晚餐没了着落,虽然权家兴一再挽留,哥姐们还是各自带着家人怏怏地走了。

儿女们不欢而散,老太太很沮丧很难过。权家兴一旁劝慰老娘,娘啊,二姐有难处我也该帮她,要不咱把店铺当期货给卖了,先让她给孩子买房?不行!老太太也很倔强。那是你两口子下半辈子的衣食出处,也是咱老权家根基老屋换来的。你二姐也太不明事了,不是怕她恼真想骂她一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还想和娘家争祖业,真是个不清白(不明理)的东西!

  人是走了,可茶几上的东西一件也没留下,权家兴自然也没收获。老太太看了看那个空空的瓷坛子,神色暗淡地说,他们分了也好,只要你守得住店铺就有好日子过,你爹那时不也说过“无商不富”吗?娘年纪大了,也不知明年那道坎儿还能不能迈过。唉,娘若走了,你就用这个瓷坛子装我的骨灰吧!好歹是老辈人留下的一个念想,娘见了你爹也有个证物啊!

五  

  老太太的话居然灵验了。就在第二年入冬时,老太太真的走了。

  藏宝带来了亲情的分裂,几个赌气的儿女再也没回家。老太太一直都很抑郁、感伤,这一年里,话也少了,人也蔫了。就在入冬的那一天,血压飙升,猝然逝世。

  兄妹再聚安葬老太太,遵其遗言火化后用老瓷坛安放骨灰,葬于月峰山。兄弟姐妹再无往来。权家兴的亲家公褚兆元逢人就说,还是当过干部的人呢,鹜野不孝,薄情寡义。 

  “南街危房改建工程”竣工,开发商的承诺得到兑现。权家兴回迁新屋后,店铺没用来开水果店,也没按照老太太的遗愿子承父业重开绸缎铺,而是听了儿媳妇的安排装修了门店卖童装。儿媳妇也从二医院辞职回来,做了令昔日的小姐妹们羡慕的个私老板。家兴的老婆大他一岁,今年也拿到了养老金。孩子们不想要爸妈再劳累,狗伢子开车跑长途,家里也要人料理。于是,权家兴夫妻俩也就回家当起了后勤人员。每天接送孙子,洗衣做饭,打扫清洁。闲暇时看看电视,偶尔到店子里溜达溜达,看看有没有帮得上忙的地方。夫妻俩倒也过得轻松自在。

  随着年关接近,家兴的老婆发现丈夫有些心绪不宁,做事也有些丢三落四的。问了好几次,都支支吾吾的。年底的事情多了,家兴的老婆也就没再在意。

  又到春节了,大年三十,权家没了往年的热闹。老太太不在了,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吃得有些冷冷清清。从不喝酒的权家兴一言不发,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闷酒,泛红的眼睛里泪光闪闪。乖巧的儿媳妇拉了拉婆婆的衣角,偷偷用手指向公爹。家兴的老婆心疼地看着丈夫,同床共枕几十年何尝不知道丈夫的心事?她边往家兴的碗里夹菜,边劝慰丈夫说,狗儿他爹,你别将心事闷在心里。不就是和哥姐那点事么?明天咱们一家到新江口给大哥二姐他们拜年去。他们不会记恨我们的,常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谁叫我们是做小的呢!小孙子也在一旁欢蹦乱跳地叫着,要去看大爷爷咯!

七 

  都市里的除夕之夜,格外灯火辉煌。权家满像平常一样出来绕着小区绿化带溜达,时而停步看那些小顽童们燃放烟花。权家满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香烟。家里不能抽烟,一家人对他的这点嗜好都很排斥。原来在职的时候,好烟好酒促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到老了,“三高”附体,为了自己的健康也得戒烟戒酒。本来他都有半年多没吸烟了,今天,他总感到心里闷得慌,也不知为什么突然会感到一种从所未有过的孤独和失落。一种强烈的吸烟的欲望,让他的烟瘾发挥到了极致。

  或许,真的是人到晚年对亲情的依恋就会格外地强烈,那颗曾经被世事尘裹的心就会变得柔软。自从娘逝世后,权家满就好像一夜间失去了靠山。这是一座人伦的靠山,因有这座山,他才感觉到心里的踏实和自信。亲情的靠山是要有人接力筑成的,娘是亲情的中枢和纽带,娘走了,亲情的纽带真的就从此断裂?他感到了肩头的沉重。他还是去年娘病逝时回去过一次,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与弟弟家兴疏远,难道就为了那些遗产?是那房子还是那些至今不知道数目的补偿款?当了大半辈子的干部,不敢说一生清廉,却也不至于缺房缺车缺钱。难道是一种潜意识在作祟,还真有那么一点点贪恋的欲望?

烟头烧着了手指头,权家满将烟头扔在脚下踩熄,在小区凉亭里的条椅上坐了下来。天有些酷冷,他将头往羽绒服里缩了缩,吸了一下鼻子。记得那年,春节前几天,老娘让家兴来接他一家子回去过年。也是这样寒冷的夜晚,弟兄俩坐在这张条椅上促膝交谈,说的最多的就是老娘。权家满心里清楚,弟弟夫妻俩下岗失业,自谋活路,奉养老娘,养家糊口,老家诸事都是弟弟担着。正如娘在世时说过的那样,他一个做哥哥的何曾管过?拉着弟弟那双因冻疮贴满胶布的手,权家满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弟弟给他带来了熏好的羊胯子和香肠,回去时带走了一大包哥哥家里的旧衣服。想到这些,权家满的心好像被针戳了一下,亏心啊!

  一家人都围在宽敞的客厅里,边吃点心边看央视春节晚会。满屋笑声盈耳。权家满从小区溜达回来,躲进卧室里独自打开电视,调到自己每晚必看的“鉴宝”节目看起来。主持人正在卖弄着自己“贩”来的鉴宝知识,时不时秀出一件唬弄观众的“宝贝”让人猜不透真假,最后请专家揭秘。总是那么一套环节,没一点创新。权家满心不在焉,心绪还纠结在刚才的动情中。

  突然,一个似曾见过的藏品出现在荧屏上。那是一个体型笨拙的老瓷坛。专家正在点评综述,这件名为“五彩鱼藻纹大坛”的藏宝,估价200万人民币。鉴宝现场一片哗然。

  权家满瞪大双眼,一脸惊愕。那不就是老家装过藏宝的老坛子吗?那条尾巴翘翘的红鲤鱼让他记忆犹新。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倒藏宝的过程中将坛口磕缺了一块。权家满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世上哪有如此巧合的事情?或许就是相像而已。藏宝是件很严谨的事,鉴宝更需如此。他发现这个瓷坛子上面鲤鱼的朝向不对,而且上面的花纹也有些不同。既然有差别就应该不是该宝物了。

  这时,卧室里的电话响起,接过一听是二妹的声音。哥,你在看电视吗?鉴宝节目,那个价值200万元的老坛子!二妹也在玩收藏,她本来就在市博物馆工作。看到了!权家满说,别胡思乱想!没那好事儿!何况那条鲤鱼的朝向不对。咱家先人没这能耐收藏如此宝物。就是真的你又能如何?老娘睡在里面了,你能把它挖出来?醒醒吧!二妹,亲情比什么都珍贵。要不是你那次要老屋拆迁补偿款,咱们会和家兴弄得六亲不认?说不定娘还能多活几年呢!电话那头没了声音,权家满知道二妹并没放下电话,他静静地等待着。好久,好久,那头传来二妹的抽泣声,哥,我想娘了!

 

九 

  小镇有个古老的风俗——正月初一不得早起,要“挖觉”。辛苦了一年的当家人理应好好睡个懒觉。家里的子女也不准早出,先人们立下的规矩——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当然不是白拜,有压岁钱拿。父母都不在世了的,做小的也要在初一去给长兄拜年,长兄如父嫂如母嘛!往年这一天,老权家可是四代同堂,亲情融融。老爷子不在了,老太太不掌财权,掏腰包给“压岁钱”的当然是老大权家满了。所以,家兴的小孙子最喜欢“大爷爷”。一大早就在暖和的花被褥里闹腾,叫着要去给大爷爷拜年得“压岁钱”呢!

  权家兴没“挖觉”,睡不着。昨天吃“年饭”时老婆的那番话让他彻夜难眠。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如今形同陌路,他好懊悔。哥姐们没错啊,老宅是祖业,子孙都有份儿。自己就该坚持将门店卖了分钱给哥姐,没门店不是照样能卖水果么?老婆说得对,今天就带着孩子们去给大哥拜年道歉,只要哥姐能原谅,怎么做怎么好。权家兴招呼孩子们快些收拾,好早点打车去市里。

  老婆拿出一套崭新的咖啡色福字大花吉庆缎面唐装,硬要他穿上。那是儿媳妇自作主张给买的,说是老爸的淳朴气质适合穿这种典型的民族服装。权家兴穿上后总觉得有些别扭,这与路边卖水果的反差太大了。粗糙的双手不敢挨着衣裳,慎拍一不小心将缎面刮出丝来。一脸窘相让孩子们偷着乐。老婆说,去给大哥拜年不能给他丢人,市机关大院的住宅小区里都是些有权有钱的人。家兴一听也是,便穿上了这身行头。家兴准备去开门。正月初一开门是有讲究的,他让儿子拿来炮竹缠挂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准备在门前燃放鸣响,这叫“开门大吉”、“喜迎财神”。

大门一打开,儿子便出去点鞭炮,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只见门外一顺溜儿地站着一群不速之客,儿子惊喜地高喊着,爸,大爹二姑他们都回来啦!权家兴闻声冲了出来,一把抱住大哥泪流满面。家兴的老婆也跟出来拉着姑姐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在一旁看热闹的亲家公褚兆元高声叫道,狗伢子,大喜事啊,快点鞭炮!

  一时鞭炮鸣响,彩光四射。欢笑声、道喜声此起彼伏……新街、老街都充满了祥和喜气。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散文】沈雁萍《看病记》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沈雁萍 [作者简介]沈雁萍,网名落英缤纷,甘肃武威民勤一中语文教师,业余喜欢阅读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 今天是第二天上 ...

  • 尽孝(小小说)文/刘凤云

    村里吴大娘病重了,八十岁的老太太躺在炕上,像一盏快要熬干了的枯灯. 嫁在本村的闺女,看着老娘渐渐塌下去的身子骨,带着哭腔给在城里的三个哥哥打电话:娘怕不行了,和老人家再见上一面吧. 吴大娘的三个儿子, ...

  • 清尘玄子 | 罪案小小说系列:绑匪

    罪案小小说系列 绑匪 忠曾是家乡镇企业的老总,后来,由于经营不善企业倒闭,刚结婚没多久的漂亮老婆竟然也跟着大款跑路了,家里只剩下他和一个年近八十的老娘守着一幢豪华别墅. 在乡邻的眼中,总感觉瘦死的骆驼 ...

  • 【西散原创】赵笋作品 | 娘如古书始读懂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我在城里工作,母亲在乡下老宅过活,已二 ...

  • 【非故事】清明时节

    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三芜市市府机关干部不休息,都都被加派到市区周边公墓陵园现场办公,落实文明祭拜的工作.郑向上的办公点是蓝山公墓. 干部们兵分两路,一路配合公安交警大队做好沿途交通引导和疏通工作,一路配 ...

  • 民间故事:老宅不干净,众子女为财齐聚老宅,稚童一泡尿揪出黑手

    明朝永乐年间,燕京城西,一座略显偏僻的小镇之中,有着一位财主,此人今年六十有余,往常还身强体壮,不知为何,最近身体却是每况愈下. 财主也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是从四十来岁,搬到这里的,至于此人究竟是 ...

  • 父母安好,余生才安定

    高考在即. 高二的时候,老师像闹钟一般,天天三五次的在家长群里提醒:高二定生死!!!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可是,一到了高三,老师又开始说:现在开始,提分100不是梦! 要是提个100分,那不是清华 ...

  • 【我们陪老娘找舅家 】/冯晖

    我们陪老娘找舅家 冯晖 老娘今年九十高龄了,她有个心愿:"在她暮年,想去她小时候生活过的舅家乾县马莲镇后胡家村,去看看舅爷家后辈的人,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 母亲四岁时,外婆常年有 ...

  • 伟强:家有耄耋老娘——之行

    ertert 家有耄耋老娘--之行 文/伟强 岁月悠悠蓦然回首,碎落一地无不芳华:时光潺潺,豁然醒悟,辛酸一路全是担当. 家有耄耋老娘,身体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脑萎缩一年重于一年.刚陪老娘过完八十六 ...

  • 绩溪渍菜腌好了,老娘老爸叫你去家吃.......

    绩溪渍菜 绩溪渍菜腌好了 老娘老爸叫你去家吃 对于绩溪人来说,看到渍菜和香菜,就会不由自主想到渍菜挞粿,渍菜暖锅,香菜烧野味等等美食,这是冬天里温暖的一刻. "茶铁"+" ...

  • ​“家故事”征文|老娘

    文乡枞阳"好老师"征文评选结果揭晓啦! 老 娘 作者:周江林 吃过午饭,我准备回合肥了. 母亲坐在桌边,一直看着我吃,时不时地往我碗里夹一块鱼或肉,全然不顾我已"三高&q ...

  • 96岁老娘有6个孩子,住二儿子家不想走,看二儿媳让婆婆吃的啥

    96岁老娘有6个孩子,住二儿子家不想走,看二儿媳让婆婆吃的啥

  •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七大区别

    闲云谷 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不忍移爱进瓦罐,卷书抱坛迁谷中. 9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的文化 儒家倡导知识的获取和品德的培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 道 ...

  • 人民日报: 一个人没有出息的9大根源, 条条扎心, 希望您家孩子没有

    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趁早趁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足够重视并及时引导--网友人民日报曾发过一个微博,提到了一个人没有出息的9大根源,里面提到的习惯征兆,都是从小就养成的. 点击加载图片 这些恶习会 ...

  • 从3%到36%需要一个月,那么从36%到100%、再到邻国家需要多久呢?

        印度,新德里,这个将近2000万人口的首都大城市,正在面临着惨绝人寰的灾难,到处都是浓烟滚滚,好像刚刚发生过战争一样!     新德里检测呈阳性率达到了惊人的36%,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 ...

  • 偶家仙奇遇记之红陶罐

    红陶罐 责编黄元大仙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音频录制 贰飞文传(微信公众号:贰飞说说说) 故事发生在两年前,那年我初中毕业,当时我妈正陪我在学校里参加初中毕业典礼,她接了一个电话之后脸色一下就不对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