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夏至
2019年6月21日23:54:09夏至节气交变
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光线侧视图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以北京为例,夏至这一天凌晨2:42天就开始蒙蒙亮了,4:45日出;晚上19:46日落,21:49天才完全黑下来。完全的黑夜只持续了5个小时左右,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的时间为15个小时。平时说的夏至日(一般指北半球)实际上是北至点,就是太阳直射点最北的一刹那,是一个时刻,不是一天,但习惯上我们会把自己所在时区包含这一刻的一整天都叫做夏至日。过了这天,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渐变短了。夏至是一年“四时”之一,标志盛夏的来临。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夏至日是中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传统阴阳五行观念认为夏至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导致阳气达到极盛,阴阳失调,需以阴性的物质进行祭祀,以加强阴的力量,改变阳盛阴衰的结构,达到阴阳调和、消灾解难、五谷丰登之目的,所以祭祀活动坚持扶阴抑阳的原则。按照阴阳观念,北方属于阴位,所以帝王率领群臣到城外北郊祭地,又因天圆地方,故北郊的祭坛筑成方形,称为'方丘'、'方泽坛'。祭地供品也多为猪牛羊三牲。祭祀完毕供品埋于地下。现在坐落于北京安定门外的地坛,就是明清皇帝夏至祭祀皇地神的地方。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随着阴气的升起,阳气的逐渐衰退,我们的身体气血也由原来的胸椎第6节灵台阳穴运行至胸椎第5节神道穴。神道。神,天之气也。道,通道也。即督脉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位处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脏相邻,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传体表督脉。神道穴的只要功效是壮阳益气,常用于治疗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等疾病。有上述疾患或症状的人群不妨借助夏至节起时间进行有意识的调理,可事半功倍。在这样一个阴阳转换的季节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护尤为重要。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夏至养生宜多吃“苦”,苦瓜则是夏至最佳食物。祖国医学认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热的作用,因此,夏至前后经常吃些油麦菜、莴笋、芹菜、苦瓜等苦味菜,能起到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例如,可多吃素有“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苦瓜苦中带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隽永。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肝经,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利尿凉血等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作用,适宜夏季烦热、口渴多饮、中暑发热等病患者服食。夏天常食苦瓜汤或苦瓜菜肴,能调和脾胃,清除疲劳,醒脑提神,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夏至出汗较多,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啤酒、绿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还可以用苋菜和葫芦做配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
夏天对人体的消耗也是较大的,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因此称为枯夏。北方有一个风俗,即定期为小孩称体重,看看他的体重是否增加或减少,以观察儿童的生长情况。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冷、暖空气团在此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适,一些蚊虫繁殖速度迅速,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繁殖。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洁净,尽量不吃生冷食物,以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推荐食谱
1.荷叶茯苓粥:
操作:先将荷叶1张(鲜、干均可)煎汤去渣,把茯苓50克同洗净的粳米或小米100克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喜甜者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2.凉拌莴笋:
操作: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利五脏,通经脉。
3.西红柿炒鸡蛋:
操作:热油锅倒入搅好的鸡蛋液,鸡蛋炒至两面金黄色盛出待用;热油锅将切好的蒜末、姜末、西红柿倒入,翻炒均匀倒入炒好的鸡蛋、葱花炒匀,加盐,出锅。
功效:西红柿:健胃、消食积、生津止渴;鸡蛋:润燥、护眼明目、增强免疫力。
4.苦瓜滑蛋:
操作:苦瓜1条中间剖开去籽,切成片用少量盐腌渍几分钟。腌渍后的苦瓜挤去水汁,姜三片切末入苦瓜碗,打入鸡蛋2枚,打散搅匀,下锅炒即可
功效:苦瓜,明目、清热、清暑。鸡蛋,润燥、增强免疫力、护眼明目。生姜,散寒解表、化痰止咳、降逆止呕。三味同用滋阴消暑,清热养胃,既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又可以互相制约副作用。注意:苦瓜熟食性温,生食性寒,脾虚胃寒者不要多吃,也不要生吃,可以与热性食物搭配食用,如与辣椒一起清炒。另外,孕妇慎食。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运动中的防晒要注意戴好遮阳帽,长头发将头发盘起或者扎起来,减少头发的暴晒面积。因为紫外线会破坏头发的蛋白质,令其变得脆弱、暗哑,同时破坏它的内部结构,头发会因此失去水分和弹性,甚至褪色变黄,容易断裂、分叉。建议在每次阳光下运动后,彻底清理头发,并用橄榄油或者山茶油1-2滴滴入水中,将洗完的头发在水盆中浸泡1-2分钟,以养护头发。
眼睛要戴好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防护眼镜,避免暴烈的阳光灼伤眼睛。穿戴有领子的服装,可以在日晒强烈的时候立起来保护颈部不被晒伤。
夏至后的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合理安排午休时间,既可避免炎热之势,又能减缓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是夏至时节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日晒是夏日出门不可避免的事情,出门前做好防晒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最常用的防晒方式就是打伞,或者涂抹防晒霜,涂抹防晒霜有区别对待。因为紫外线会透过玻璃来侵害我们的肌肤,还有室内的灯光以及电脑的辐射,都会伤害到我们的肌肤,使我们的肌肤变黑,所以室内或者阴天同样要涂抹防晒霜。防晒霜首先要区分脸部防晒和身体防晒,因为脸部和身体的肌肤是不一样的。
身体防晒可以使用防晒喷雾,轻轻一喷可以帮助防止肌肤晒黑;也可以使用防晒乳霜,擦在手部、腿部、以及手肘等暴露在外的地方。涂抹防晒霜的最佳时间是外出前的15分钟,使用防晒霜前,我们先要摇一摇防晒乳液或喷雾,用中指和无名指来擦拭,在颧骨由内往外以轻轻画圈圈的方式在脸部推开。颈部要使用乳状的防晒霜,用鱼际肌的部位直接涂抹,涂抹顺序一定要由下往上,这样才不会拉扯到肌肤从而产生皱纹,之后利用我们的双手,指尖交叉我们的颈部进行涂抹。耳朵是暴露在最外面的部分,把防晒霜涂在剪刀手上,再轻轻夹住耳朵上下擦拭即可。
除了从饮食、运动、起居上注意养生保健,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因此,要善于调节,行、坐、卧多安静,排除心中杂念。
在湖边、凉亭、林下、自家凉台的一角······选一清凉爽心之处,坐在夏凉椅中,沏一壶好茶,时而小酌一口清茶,呼吸着清爽气息,看着身边的一草一木,听着风吹树叶摇摆的声音······是夏至节气最美的情志调理方式。
盛夏来临,祛湿、除烦为季节养生之要点。手推推中祛湿常用的3大穴位为:极泉穴、曲池穴、委中穴,每日能适当的点按或拍打此三穴,排除内湿,抵御外湿,都具积极意义。劳宫穴、中冲穴的点按,可清泻心热,镇静安神、健脑益智,对盛夏热扰心神带来的烦躁不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极泉穴: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取穴: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
2.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取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等症。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症有治疗效果。
3.委中穴:又名郄中,是针灸四大要穴之一,又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取穴:腘窝正中。
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4.劳宫穴: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取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
5.中冲穴:手厥阴心包经之井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取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距指甲游离缘约1分许。
主治:具有苏厥开窍,清心泄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昏厥、热病、心烦闷、心痛、中风昏迷、舌强肿痛、中暑、小儿夜啼、咽喉肿痛、头痛如破、身热如火等症。
全家一起行动,手推推做起来,顺利、平安度暑。
附: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传统的计算伏天的方法是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2019三伏初伏、中伏、闰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时间表如下:
2019年初伏时间:2019年7月12日-7月21日
2019年中伏时间:2019年7月22日-7月31日
2019年闰中伏时间:2019年8月1日-8月10日
2019年末伏时间:2019年8月11日-8月20日
数伏养生,重在护阳。在这样特殊的自然变化中,祖国医学养生岂能错过。
天灸,天灸包括三伏天天灸和三九天天灸,但是常见的为三伏天天灸。为三伏天天灸,即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祖国医学的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天灸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间,它是不用火,不用艾,系用几种中草药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而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方法。明代李时珍于公元1518-1593年编《本草纲目》也介绍了天灸疗法可以截疟。
三伏天天灸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部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效果的。天灸一般灸三次,之后可以再进行加强灸,其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闰中伏、末伏。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天天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得益于祖国医学思想
通过饮食 运动 起居 情志四法合用
做一个有爱有方法的人
为提高生命质量而努力
声 明
本文由【百姓良方】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