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差距在胜任后拉开,一定要避开的胜任陷阱
文 / 贾智文 本文作者为互联网公司程序员,也是【二班】同学
这是他阅读《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的读后感(第一部分)
你是一个音乐爱好者,选择了某一项乐器后不断学习,刚开始进步会很大,但是当你达到好听水准之后,你进步越来越慢,甚至到达某个水平之后,你停滞不前,如果一段时间不练习,水平也开始下降。
你毕业后到一家公司,一开始只能从事边角的工作,后来随着对工作的熟悉,你可以负责越来越复杂的任务,新来的同事遇到问题,很多情况下你也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
然而工作了四五年,你发现你和工作三年时候没有太大的区别,你还是仅仅可以熟练的把工作做完,你能清晰的感到你在行业内或者在公司之中离真正的大牛还是有很远的距离。
按照《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的观点,从新手到专家分5个阶段:探索期、新手期、胜任期、高手期和专家期,而很多人终其一生只能到达胜任的状态。
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自己本身懈怠了,长年累月的坚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你胜任工作之后,不再会收到来自生活和领导的压力。在你爱好的事物熟练之后,你的兴趣可能也会减弱。
迈向高手期的过程中,你需要学的东西会更难,需要进行更复杂的思考,甚至还需要遍历你的领域来发现自己知识体系里薄弱的。
在这多方艰难险阻面前,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停滞在了胜任期。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人,依然在坚持学习,却为什么也只能在胜任期艰难的缓慢成长。
上高中做物理题的时候,有三种思路,第一种是去想我上次碰到这个题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第二种是这道题用到了那些定理,每个定理适用场景是怎么样的,我该如何去使用。第三种是这道题涉及到了那些概念,然后从上至下体系化的思考。
再举一个我工作中的例子,周围大部分的同事都是工作三四年的,遇到问题或者进行业务开发大家都能够较为熟练的完成任务,但是有些人在完成工作之余,还能了解整个业务流程的完整流转,了解用到的技术的底层实现,还会在工作之余去分析如何改进和有哪些好的点以后可以沿用。
曾经看一位技术大牛讲过,他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仅详细了解自己负责的业务,还去尽可能多的了解其它模块的业务,与此同时不断地去学习公用框架的运行机制,而这些正是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都是熟练干活,但是要看到熟练背后的不同。有些人可能不仅仅是熟练,他们还会在干活之外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考虑,从what,how,when,why为四个角度考虑。
有些人的熟练可能是经验的积累,而有些人不仅仅只能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遇到过的问题 ,将个人的经验进行理论化,形成未来可复用的模式、模型、结构、框架等,并可以指导他人的实践,他们会不断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相关领域的认识会更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
这两种人通向高手的路自然也截然不同。
两种情况下的胜任其实表面上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背后的不同,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从新手出发其实会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上面说到的五个阶段,过了胜任后仍然追求上进;
第二条路是从新手出发,走到胜任终止。
处在这条路的人会误以为自己和另一条路的人一样,而采取相同的学习方式,这就是胜任骗局。
按照《如何成为专家》的理论,认为新人应该从基础开始学习体系化的内容,不断实践,等你基础足够扎实之后可以开始听课,看一些碎片化的文章去发现新知或者自己知识体系中不足的东西。
如果你没有体系化的学习,仅仅因为反复工作变得熟练达到了胜任期,然后开始碎片花的学习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基础不扎实理解慢,没有知识体系记不住知识,不具备能力去连接不同知识模块。
那么如何打破这个骗局呢?
第一,即使你熟练了处在了胜任期,把自己当成新手一样,从基础开始学习,看严肃地内容,甚至是去捡回相关专业的大学教材,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二,不断反思,对于任务和项目,要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去思考任务和项目的战略性价值,总结出更好的方法和思路,发现自己知识面的不足。这两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帮你更好的反思,总结出更优质的内容,后者帮你填充和完善你的知识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