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专家永远是稀罕的,而像专家的却很多
从两个维度:是否能够熟练的解决领域内的问题并实现套路化和自动化、能否在领域有所创新,将一个普通人到专家分为5个时期:探索、新手、胜任、高手和专家期。
自我对照一下,您在那个阶段。欢迎分享到留言里面,并说说理由。
之前有一次在线的微信讲座,关于普通人离专家有多远,在千聊上讲的,感兴趣的可以搜索收听!
01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成功男人的标志:
3岁,不尿裤子;
5岁,能自己吃饭;
18岁,能自己开车;
20岁,有性生活;
30岁,有钱;40岁,有钱;50岁,有钱;
60岁,有性生活;
70岁,能自己开车;
80岁,能自己吃饭;
90岁,不尿裤子;
100岁,还没挂在墙上。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
但说明:成功与人生阶段有关,与年龄有关!
02
据说林毅夫在讲座中曾经定义过什么叫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大师:
一般我把经济学家分成三个层次:一个层次叫"经济学教授",一个是"经济学家",一个是"经济学大师"。
一位好的"经济学教授"必须对现有的理论、文献非常的熟悉,能作很好的归纳、总结,并能够很好的讲解。如果对现有的文献不熟悉、理解的不透彻,那就不是好的"经济学教授"。
一位"经济学家"则要求能够根据新的现象提出新的理论,对经济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经济学教授"和"经济学家"的差别就像"画匠"和"画家"的差别一样。"画匠"能够把别人的画重新绘制的非常的好,或者说能够把传统的技巧掌握的非常好。"画家"则要求能够推陈出新,不管是从意境还是构图上面有所创新。"经济学教授"和"经济学家"的差别也是这样的,学习现有的文献、理论只能够成为"经济学教授",要成为"经济学家"必须从研究现象开始,从那些不能被现有的理论解释的现象中提出新的理论来。
和"经济学大师"相比,"经济学家"的贡献是一个个小理论,从每一个小理论来看是内部逻辑自洽,而且理论的推论和所要解释的现象也是一致的,但是每个理论之间经常会打架,无法形成一个"一以贯之"的体系。
"经济学大师"的贡献则是创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里面包容很多新的小理论,这些小理论分开来可以解释这个时代的许多新的现象,合起来则成为一个"一以贯之"内部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只有掌握了导致一个时代变革的最外生变量,并以此作为逻辑出发点,才能构建一个既能解释这个时代的许许多多现象,又是内部自洽的理论体系,而只有具有大的胸襟和眼光,才能够从各个不同的现象中去发现这些现象后面共同的具有决定作用的外生变量。
中国的改革发展出现了很多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这些现象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呼唤大师的时代,我真的希望你们能够抓住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为大家提供的机会,成为领导世界经济学思潮的大师。
总结一下:经济学教授能够理解、讲授已经成熟的理论;经济学家能够解释新现象,但是“碎片化”的解释,而经济学大师则通过理论创新覆盖大部分主要现象,可以开宗立派!
03
那个做出了长征火箭、神舟飞船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他们的科技人才分为5个层级:骨干、专才、将才、帅才和大家等5个层次,并将每个层次进行了界定:
骨干就是专业主管,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专才就是各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主导技术发展;
将才是航天型号研制的总指挥和总设计;
帅才是重大工程的设计师系列总师和领域首席专家,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大家就是杰出科学家,引领航天技术的发展。
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大而化之的说法是:
工程实践、培养骨干;长期积累,培养专才;一专多能,培育将材;艰辛砺炼,造就帅才,重德修身,成就大家。
我国的航天系统的确培养了很多人才,我们从外部理解核心还在于:入口的人员素质不错、项目机会多让人才有更多机会参与、必须完成的任务“逼迫”人才成长、外部知识稀缺倒逼只能依赖于自力更生刺激了创新等,当然传统的培训、交流等技术管理方式方法也功不可没。
这个分层的依据,在开始是技术程度,后面其实是协调控制管理的能力。
04
1980年,Stuart 和Hubert Dreyfus兄弟发表了一份18页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德雷福斯技能获取模型(Dreyfus model of skill acquisition)当时他们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是研究了操作和教育领域的技能工作者,包括飞机驾驶员、棋手、汽车驾驶员、学习一门外语的成年人。后来他们将这个模型也用到很多地方,譬如医院护理员人的能力提升。
在德雷福斯技能获取模型中,他们把能力水平分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专家等5个层次,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而且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是高级新手”!
德雷佛斯模型主要研究对象是技能型人才,他的分级依据主要是2个:指令和规则、模式与直觉,依赖人们对指令和规则的依赖程度去划分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等,依据模式和直觉的程度去划分精通者和专家。
这个模型有其可以借鉴的部分,也有其局限性。譬如他的研究对象更多是技能人才而非更复杂的知识工作,前面的文章中咱们也提到最新的研究也发现,专家也不是仅仅依靠直觉工作,他们也需要严格的推理与分析等。
还有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关于专家在知识创新上的说法,专家不仅仅要干那些已经有明确路径和步骤的工作,更要干那些新的没有明确方法的工作。
05
现在许多单位内部都进行竞聘,曾经有一个工作6年的硕士将他的竞聘演讲稿发给我提意见,但看完他的资料后我的感觉是:他挺适合现在的岗位,但看不出他适合他竞聘的岗位,因为他罗列了许多在这个岗位上自己干的活、解决的问题,但适合下一级岗位的特点在哪里呢?没有。
如何让别人认可你的价值?
当然你需要干活,但不能仅仅干活,你还需要超越目前干的活,否则就成了一个“傻干活”的,这个岗位离不开你,那你就做一辈子吧。
这个模型是这样子的:
这个主要从是否能从工作中抽象出规则、方法,是否能够预见和判断未来的角度去分层级。
06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人,离一个领域的专家有多远?
要经过那些个步骤才能真正的达到专家的水平和能力,我们认为简单划分包括:
探索期: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
新手期:目标基本确定,但在这个领域新开张,基本上处于白纸的状态。也许学历很高,但没有干过多少项目和完成过多少任务。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
胜任期:无论效率高低,但能够完成比较常规的任务。对于困难的活动,经过学习和请教,也能够去搞定。
高手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对于熟悉的工作能够得心应手完成,积累了许多模式和套路。
专家期:日常工作大部分可以归于模式和套路,并能够创新出系统化的方法论,解决新的问题。
上面是一个大致的分层级,每个层级里面都有自己的问题和能力要求。在《如何成为专家》书中,我会详细展开论述。
07
要想成为任何领域的真正专家,都不易:需要通过解决复杂困难问题积累实践经验、需数年到数十年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才能将该领域融汇贯通,需要勤学深思苦心孤诣锻炼思维才能真正做到“一览众山小”。
这对大部分人而言,都太麻烦、太费劲、太不经济了,我们需要快速成为专家。1晚上做不到3天行不行?这样的人大部分最后都成了“砖家”
真正的专家不可能速成,但有许多伪专家却是这样来的:他们比真正的专家还像专家,以下说说这些伪专家的特征,你可以用来鉴别!
1
机构加持
伪专家一定要有知名机构来加持。这些机构一定要大家耳熟能详并且听起来高大上:要么是知名大学,要么是政府机构,要么是港澳台国外的名头:市面上用的最多的是北大清华,他们的各种客座教授满地都是;政府机构里,发改委最受欢迎,商务部也不敢落后,不信可以用发改委特聘专家、商务部某某秘书长搜索一下!当然国外的的也成,但现在人们鉴别能力日益提高,克莱登大学某研究所很容易露馅!至于是不是真的,天知道。
2
NB公司的经历
伪专家一定要在最NB的公司里工作过。早些年最火的是外企,最起码也要可口可乐、IBM、宝洁、西门子、辉瑞之列,现在外企不火了,还可以民营的万科、万达、苏宁、海尔或者国企的中国银行、中粮之类的干活。
现在最火的则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当然你的职位不能低,最好你负责的事情还要获得过各种什么奖,这样你跟人介绍的时候就是“原XX公司CXO,带领团队获得XX奖”。
3
什么火研究什么
作为专家,传统文化的易经八卦你得了解吧,Alphago的原理你得清楚吧,VR是什么意思你得明白吧。
你一定要什么时髦就去“研究”什么,先看这个领域的词汇表,再看朋友圈,有空多加相关的微信群,先潜水不说话努力学习。然后一朝出关任何领域讲起来都头头是道,不要怕这些领域跨度大,君不见很多三年前研究云计算的专家现在早去搞人工智能了。张口就是各种+,闭口就是孵化器,紧跟政府的倡导和技术的进展。
4
人靠衣裳马靠鞍
外形一定要精致。男的头发要纹丝不乱皮鞋锃亮,衬衣每天不同西服要分出各种场合,当然最好是定制的袖口有你自己的名字缩写。女的是否漂亮无关紧要,但无论何时出门都要妆容整洁,明眸皓齿,眼神迷人。无论男女都有很多个版本的艺术照,要出门见人的时候即便不内裤外穿,也要披个风衣才够拉风,带个妖娆的围巾更显妩媚。
专家的内在很难积累,但外在多花点钱就能搞定,这是最高效率的投资。现在去韩国整容价格也降了很多。
5
著作等身
一定要出版很多本书录许多视频,著作等身这样的词就是描述他们的。书的封面要用自己的艺术照并摆出指点江山的姿势,书出来就要是畅销书,甚至让一般的用户根本买不着,自己全买了让他们想看也找不着。如果在网上书店卖,别忘了找自己的大批粉丝去点赞,注意马屁拍的不要太露骨。
书的内容则是最简单的,互联网都这么发达了让助理四处“嫁接”一下,再加点你的个人感悟同时来几碗心灵鸡汤即可,只要听起来很有道理就成,有没有用关你卵事。
6
不要好好说话
伪专家不能像老百姓一样说话,说话要有高度和概况性。一定要用最时髦、最抽象的名词术语,还适当的夹杂着能更好表达你光辉思想的英文。让普通人根本跟不上你说话的节奏,他们说的任何事情你都要用最简单的几个词给打发掉,譬如他叨逼叨逼半天你只说一句“这不就是降维攻击吗”,他就哑口无言了。
伪专家一般人不跟他们深入交流,一个秘诀是:他跟你说产品你跟他说市场,他说市场你说服务,他说服务你已经说到情怀了。说话一定要绝对没有丝毫不确定性,显得权威。如果他们要想了解详细的,可以回以“这个不能细说”
7
做最NB的事
“给长城贴瓷砖,给地球镶金边”,伪专家都是想着家国天下的大事,都是做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在这些大事和项目中,他们起码要是发起者和负责人最差也得是骨干,如果不是起码要有几次是他们扭转乾坤令项目起死回生的,将这些整理成故事,告诉公告给自己的粉丝们。
至于没做成的事情,就别提了,如果实在要提就归为不可抗力,譬如如果世贸大厦不被拉登恐袭,你那个在世贸广场跳中国广场舞的合同早签下来了!
8
认识很多牛B的人
伪专家认识许多专家,当然也要认识很多牛人、高手、名人。可以这样不经意的让别人知道,来这个饭局之前你是刚刚跟pony、元庆和xxx院士开完会,或者昨天晚上11点多robin给你打电话谈O2O的合作。不要怕露馅,他们大部分人也没跟他们一起吃饭或者听他的电话。
最不济你也要知道你们这个领域最牛的那些人的名字,没事多说说跟他们的紧密关系和他们向你求教的故事,至于对方认不认识你,谁知道啊。
9
四处忽悠多露脸
张小龙可以说一般的会议活动效率很低,价值不大。但伪专家么仍然需要经常参加各种聚会、论坛、高峰会,如果可能就胸前带个小红花上台做重要分享,讲的是啥其实没什么人关注,因为大部分都不是来正经听的。
观点内核基本上多年不变没关系,反过来倒过去就是那些内容也没关系,有没有创见可行性也没关系,只要你的PPT做的好看,能与社会最流行的风潮很搭而且讲的十分幽默,大家哈哈一乐后你就可以去参加下一个活动了。
10
即便不忙也要显得很忙
伪专家们都得忙,即便正在床上抠脚,当接到别人电话的时候也要装出正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并准备发言的感觉:我正在开会,稍后让我的助理联络你。我的日程安排,估计这个猴年时间很难安排出来,咱们可以约稍微远点的下一个猴年马月。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
该文内容是《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估计要2017年上半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