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文娟: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胡阳新推荐

发《基础教育参考》20年3月刊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胡阳新推荐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  蒲文娟   邮编:445000

摘要:问题意识是现代教育对数学教学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现代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够的得到真正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而初中数学教学需要积极的相应这一号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多要求学生提问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只有提出问题,我们才能够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意识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关注的热点。中国教育中教师都是数学教学课堂的焦点,甚至对于数学题海战术和高度强化训练,也是由教师一题一题地讲下去,这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了死套公式的学习方法,而缺乏提出问题的意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初中生若是有了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就会主动提出问题,有强烈的动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对初中生数学教学的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的策略。

一、 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给学生营造思考问题的空间

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为了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应该通过主动提问或者让学生踊跃发言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进度,有的学生可能有问题,但是不敢发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且对提问的学生进行夸奖,使整个数学课堂的气氛和谐融洽。在这种氛围下,教师的主动交流才能够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理解,才能为学生的创新和逻辑运用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二,在和谐温暖的班集体中,学生能够增加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点之后,尊重和理解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同小组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教学生,互相交流、互相理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学生之间一起学习,这种和谐明主的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热情,更加能够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并且不断进步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及时发问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问题思维品质

1.认真听课与及时发问的习惯。课堂上应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注意听讲的重要性,只有在认真听课中才能发现问题,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一是课堂中及时反思提问。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时刻在发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注意力持久集中。二是讲解知识点、例题等环节时注重回顾小结。让学生听后复述,出问题意见评论。这样听答结合的训练,既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给了学生质疑提问的机会。三是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养成看图、找关键字、发现问题去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去读题解释题意,而要让学生去自主阅读理解,教师启发学生从图形、关键字词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并提出解决题目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听课投入学习。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每出示一道应用题,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其找题目中列方程的关键条件,学生基本会找出两个相等关系,就会对哪个条件列方程的问题产生疑问,学生尝试去设未知数,结果就发现一个相等关系用来设未知数了,那就是剩下的一个关系式列方程。这种形式,让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还在学习中形成了自我设问,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独立思考与质疑知识的习惯。新课改后,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形式,但在数学学习中过多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对学习知识浅尝辄止,不能深入理解,依赖心理严重。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记忆最深、理解最透的知识。因此,在课堂中恰当地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养学生必要的独立思考质疑知识的习惯非常重要。首先,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培养学生有理有据,严谨治学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根据、有条理、有序进行思考提问的习惯;再次,要给足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合理组织学生,采取设问、纠错、竞赛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质疑、探索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引进开放性问题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一题多解”是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沟通不同知识间的联系,开拓思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益的。一个习题讲解之后,培养学生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方式想想,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答。恰当而又适量地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思路分析,探讨解题规律和对习题多角度“追踪”能“以少胜多”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中,通过比较、分辨不同解法的优劣,总结解题规律,选择最佳解题方法,有利于思维方法的“迁移”,使知识交融,方法贯通,丰富了解题经验。

解决开放性问题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数学的开放性解题教学,基于书本习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认识的结果而着眼于认识主体的活动过程,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触动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猜想、发现,这是一个建构活动。要求学生动态地分析可能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还需要发散思维,进行问题建构或引申,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四、引导学生全面反思,提升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学习贵在总结反思,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串”来引领整个课堂,将知识点以考点的知识串联出来,使学生能够顺着问题串来对知识的形成进行反思,积极主动地搭建自身的知识网络,从而找到数学内部存在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串来让学生辨析:是否可以利用两对长度相同的小木条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否可以利用两对长度不等的小木条组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辨析,让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平行四边形具有的特征。在学生的积极动手中,学生又一次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了认知和判断,从而顺利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了这样的铺垫,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绘制图形的过程中,深层次地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了整理和反思,积极主动地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树,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使得自己的运用更为灵活、更为融会贯通。

总之,教育者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思维特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通过优化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主动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回答,并且对提问的学生进行夸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提出不同坡度的数学问题或者设置不同的数学错题,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课堂的主角。对同一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提出相关的其它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步庆.初中生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2):58.
      [2]徐亚楠.探究型数学教学问题意识之源浅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2):41.
      [3]王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33):63-6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