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武艺超群号称无敌,却被俘身亡,死后被编成故事千古流传

《杨家将》中的杨令公杨业史上真有其人,他原名为杨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后来迁居太原,杨业幼年洒脱不羁,好行侠义,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二十岁左右追随北汉刘崇,以勇猛而闻名,人称“杨无敌”,屡立战功,历任保卫指挥使,建雄军节度使,被刘崇赐姓名为刘继业。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灭北汉一战,宋太宗亲征攻北汉,围太原城,刘继业守卫太原城东南面,“杀伤宋师无算”。北汉帝刘继元降后,杨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素知其威名,让刘继元派人去招降,杨业方才归降,宋太宗让他恢复了原名。

杨业归宋以后,宋太宗因他长期戍边,洞晓敌情,让他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成为三交都部署潘美的部属。杨业上任以来,深知代州的重要性在于雁门关,因而他加紧修筑了雁门、大石等十余座关寨,大大加强了防御力量。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辽国西京节度使萧多啰与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率军十万侵犯雁门关,杨业率数百精骑,由小径绕至雁门北口,与潘美的大部队合击,大败辽军,杀死萧多啰,俘虏了李重海。太平兴国七年,杨业与潘美再次在雁门关击破来犯的辽军,斩首三千,追击入辽境,破垒三十六,俘获老幼万人、牛马五万。

雁门之捷以后,辽军一见杨业的旗帜,就胆战心惊,率兵退去,杨业的威名远播辽朝,但也因此遭人嫉恨,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上皆不问,封其书付(杨)业。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雍熙北伐时,潘杨分任西路军的正副统帅,攻克了寰、朔、应、云四州。七月,当东路军溃败、中路军撤退以后,西路军担负起掩护四州居民迁入内陆的重任,形势对宋军相当不利,辽将耶律斜轸率领十余万大军正在寻机聚歼宋军主力。

杨业认为,辽军势盛,不可正面接战,可以出大石路(今山西应县西南),事先派人密告云、朔守将配合,将民众迁徙到石碣谷,再派强弩手千人扼守谷口,用骑兵在中路声援,就能完成预定的任务。

但监军王侁却指斥杨业怯懦,要他出雁门关正面迎敌。杨业告诉他这是必败之势,王侁却讥刺他说:“君侯素号无敌,如今领精兵数万,却逗挠不前,是不是别有企图!”这时,主帅潘美在一旁却不置可否,对王侁的主张表示默许。

杨业只得出战,悲愤的说:“此去必定不利。我杨业原是太原降将,理应当死,天子不杀而授以兵权。我这不是纵敌不击,而是希望立尺寸之功,报效国恩。现在诸位责怪我杨业避敌,我就应先战死在敌阵之前!”但他还打算败中求胜,临行请求潘美在陈家谷口两侧埋伏强弩步兵接应,以夹击敌军。

杨业出战以后,王侁派人登高瞭望,不见辽国军队,误认为敌人败走,欲争战功,便领兵离开谷口,沿马邑川行进二十里,后来听说杨业战败,直接引兵撤退了。而主帅潘美完全知道撤离防地的严重后果,却听之任之,不加阻拦。

杨业引兵南出朔州三十里,耶律斜轸见杨业前来,佯败退兵至狼牙村,辽将萧挞凛率伏兵从四处杀来,宋军大败。这时杨业麾下还有百余人,他对他们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儿,与我一起死不值得,可以突围回报天子。”众人感动得流泪,却无一人离去。

杨业且战且退,从日中战至日暮,转战到陈家谷口,见空无一人,抚胸大哭。他身上已受创数十处,但仍率帐下勇士力战,手刃敌兵数百人,转入深林,被射中坐骑,坠马被俘。

辽将耶律斜轸责问道:“你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有何面目相见!”杨业叹息说:“主上期望我抗敌守边,不料反为奸臣所迫,致使王师败绩,我有何面目求活!”于是绝食三天而死,其首级被送往辽国,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死于陈家谷之战中,手下将士更是无一生还。

杨业实际是因主帅潘美、监军王侁、刘文裕等妒忌,被置之必败之地,潘美等又违约不援所害。宋太宗深为痛惜,但主帅潘美因是其亲信,只受到象征性的惩罚,外戚刘文裕被除名,配隶登州(今山东蓬莱),但不久即招还,只有王侁被除名,配隶金州(今陕西安康),后死于召还途中。

杨业被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其六子被朝廷录用,杨延朗(延昭)自供奉官升崇仪副使,杨延浦、杨延训由殿直升供奉官,杨延瓌、杨延贵、杨延彬录用为殿直,杨延昭及子杨文广后来都成为抗辽名将,后世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

而杨业与辽国“角胜三十余年”,因其武艺出众,忠烈不屈,也深受辽国人们敬畏,他们在杨业死的地方建庙祭祀。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杨业死去已近一百年了,苏辙出使辽国,经过杨业庙时,曾作《过杨无敌庙》诗曰:“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