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读懂苏轼 爱上草木清欢
《江城子》被称为天下第一悼亡词,是苏轼为纪念原配夫人王弗所写。
宋仁宗时,四川有个青神县,县里有名胜中岩,岩下有一碧水湾,湾边有一座书院,当时书院的先生王方,就是王弗的父亲,而彼时苏轼是王方的学生。
一天,王方出题让学生为碧湾题名,苏轼第一个冲上去提笔写下“唤鱼池”,众人拍案叫绝,这时丫鬟送来王弗的题名,父亲王方打开看时,竟然也是“唤鱼池”。
王方大喜,认为两个人是天作之合,后来将女儿许配给苏轼。
其实,苏轼和王弗早已相恋,平日,王弗最爱一花--飞来凤,时常带着丫鬟去山间采摘,苏轼无意得知以后,便记在心里,每次出门都不忘采回飞来凤送与王弗。
新婚燕尔,苏轼做了一首集句词赞美王弗的美貌: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哨二月初。
婚后两人一人写词达意,一人端茶研墨,王弗聪明乖巧,饱读诗书,她是苏轼的夫人,是他的贤内助,亦是他的红颜知己。
但世事总是难料,深情多不久伴。十一年的恩爱光阴后,1065年王弗病逝,106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病逝,两年间人生的两个至爱离他而去,大概人生低谷不过如此吧。
苏轼把王弗安葬在离父母墓不过八步远的地方,在周边种满了松树。再后来,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为妻,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像她。
又是人生的一个十年,苏轼被贬密州,也是他人生极为暗涩至极的时候,苏轼新上任不久,密州正处天灾人祸不断的局面,当时的苏轼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人在脆弱无助之时,往往就会想起他的挚爱之人。于是也就有了那首扬名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夫妻十一年,纵是胶漆相融,也抵不过命运布下的罗网。夫妻十一年,死别又十年,相思入梦,难抵离殇。如今我两鬓斑白,你却仍然是少年模样,恐怕是四目相对,你也不会再认得出我了吧。当年飞来凤,如今采与谁?月色如霜,松岗无言,你可知,我想你了。
北宋后期,最大的问题是党争。一边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主张变革;一边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主张循旧。
在新旧两股势力之间,苏轼看来,哪一种都是偏激,都要不得。也因如此,新旧两边都看不上他。
1079年,苏轼因文字诽谤军相罪被捕入狱,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也是苏轼一生的重大转折。1080年,李定、何正臣极力造成苏轼的死罪,苏轼当时也觉得自己大概过不了这一劫了,在狱中写下绝命诗《狱中示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当时王安石和苏东坡是立场对立的,但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觐见年轻的皇帝宋神宗时,却替苏轼讲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一句话,他说:你杀了他,就会成为历史上的昏君。
入狱一百多天以后,苏轼被释放,然后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黄州也成为了苏轼人生的另一个分水岭。
在黄州之前,苏轼是苏轼。黄州之后,苏轼是苏东坡。
这个时候的苏轼,历经磨难,擦肩生死,他的词作风格不再和现世的人间对话,而是转换成为和历史的对话。
也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其实每个人都不会知道,人生的后面有什么在等待我们。大概不同的年龄阶段,就会遇到不同的功课与难题。苏轼在解完生命中这个巨大的难题以后,生命中却散发出来了另一个巨大的声音。
所以,有的时候,可能磨难也是一种成就吧。
苏东坡后来了不起的作品《卜算子》、《定风波》、《临江仙》、《寒食帖》、《赤壁赋》、《念奴娇》全部都是在被贬黄州的四年当中所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劫后余生的苏轼,表现出的是一种超常的旷达。布衣芒履,穿梭于阡陌之上;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
谁说的人离尘世无非灰飞烟灭,而分明他确能穿越千年而来,让人觉得有血有肉般生动温暖。
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虽是一如既往的清欢落寞,但也是苏轼璀璨夺目的元丰五年。
这一年的三月七日,苏轼邀请好友去黄州东南三十里外的沙湖看田,走到半路,忽然天降大雨。大家都未带雨具,便一边用手捂着头,一边慌乱的寻找避雨的地方,颇为狼狈。
而苏轼却不以为然,他自悠然雨中,徐徐而行,也就有了这首传承千年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虽仕途风光不再,却不减当年潇洒风情。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大概也是苏轼淡然与豁达的一生最准确的写照吧。
雨也淋了,词也写了,真真的是倜傥潇洒。不料被雨淋了病,病好之后,苏轼又踏遍青山寻古寺,到访清泉寺,遂作《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境的隐意是,每个人都年轻过,别服老,也未老,大家接着舞起来吧。也每每这时,字字细读,苏轼的潇洒、豁达,甚至还有那从未失去的顽劣,就又仿佛踏歌千年,款款而来,与每一个正处尘世孤勇的灵魂紧紧相拥。
苏轼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而它却只是一个手稿,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书法名作,大概也是因为苏轼的生命太精彩吧。
他的这幅作品现被收藏于台北故宫,这也是苏轼在黄州的作品。因为是手稿,不仅有错字,还有涂改,可是为什么是书法名作,大概是因为,他生命的精彩赋予了帖子流传千年而不失温度的能量吧。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却一直下雨一直下雨,所以春天的江水暴涨,好像要流进他在江边的家。空的厨房冷的菜,破的炉灶,潮湿的芦苇,乌鸦衔着坟地里烧剩的纸灰在飞......
寒食帖如寒诗语,句句寒凉,字字辛酸。大概再如何淡然通透之人,在荒凉落魄里也会有郁闷与孤独吧。彼时的苏轼仕途沦落,生活困顿,又因为是政治犯被贬下放,很多朋友都离他而去。
一时的孤苦无奈也是他逃不掉的情绪吧。
林语堂评价苏轼“不可无一,难能有二”。苏轼二十一岁出仕,二十二岁丧母,二十八岁丧妻,二十九岁丧父,四十三岁被捕入狱,四十七岁丧子,五十岁之后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走到生命的尽头。
人生总是磨难多于喜乐。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想,苏轼就是这样的人吧。
每每去读苏轼的作品,总能感觉到来自千年之外的温暖与陪伴,他仿佛会告诉你,即便是他也偶尔和你一样寂寞清冷: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