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专题(6)——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词赏析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诗论诗
  

   李煜,南唐后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词时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叶嘉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说,有一句话是她从不愿意跟年轻的学生提起的,那就是《人间词话》中的一句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意思就是说,上天是用各种的痛苦和不幸造就出来一个好的词人。“这词怎么这样的不幸!是天以百凶才成就一词人。”而不巧的是,李煜大概就是这样一位词人。李煜的词,流传至今的很多都是他在国破家亡以后的作品。叶嘉莹说,试想若李后主当初没有国破家亡,他写得出来这“春花秋月何时了”吗?
  

   李煜的《虞美人》一气呵成,词人虽着眼于今昔,但眼光却寄托于未来,他连用了“春花秋月”与“往事”、“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与人面“朱颜”作对比,将眼前实景与想像虚景反复交错,让一组组镜头不停地切换,人们读词时的心情也会随着画面的不断变换而跌宕起伏。词人就在这虚与实、过去与现在的映照、对比中,将自己深重的、难以遏止的愁绪凝成了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多愁”是词人在探询“愁”的数量,但并没有给人以明确的答案,其实他也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人生的悲愁就像那汪洋恣肆、奔流不息的江水,一个陈述词“许多”又怎能形容得了呢?
  

   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后投降的君主虽然不少,可是其中像李煜这样,在亡国之后仍然不改真情,不顾一切地公开表现他对亡国的感慨和悲伤的人,却是绝无仅有。对于李煜这种率直任性的作风,宋太宗赵光义自然很难容忍。
  

   相传,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人们推断写于李煜归顺宋朝的第三年。最初,赵光义让李煜的老部下徐铉去探望被软禁的李煜,然后得知李煜很后悔当年错杀了忠良。赵光义疑心李煜要复辟,于是动了杀心。公元978年的七夕,李煜过生日,找歌舞伎来到自己住所,还唱了自己新填的这首《虞美人》。赵光义听人报上“故国不堪回首”的歌词后,火冒三丈。于是,他把弟弟赵廷美叫了来,命其带一壶酒去祝贺一下。赵廷美是李煜的忠实粉丝,当然高高兴兴地去了。可他不知道,赵光义已在酒里下了毒药。而李煜心思单纯,不疑有他,在赵廷美走后饮了毒酒,又经历了数小时的挣扎,才终于在巨大的痛苦中逝去。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乌夜啼》,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文坛掌故

   

   ■一目双瞳遭猜忌
  作为杰出词人的李煜,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他能够登上权力的顶峰却纯粹是个意外。在古代父死子继的家天下,生于帝王之家便有了继承王位的可能。然而作为皇子的李煜不但无心参与权力的争夺,甚至还有心主动退避。
  

   封建时代,王位的争夺往往是手足相残,血雨腥风。然而南唐太子的确立,却波澜不惊。李煜的大哥李弘冀是长子,又建有战功,的确当仁不让。但这位众望所归的太子却十分猜忌与世无争、一心向往隐士生活的弟弟李煜。这是为什么呢?答案竟然与李煜的相貌有关。
  

   据陆游的《南唐书·后主本纪》及其他一些史书记载,李煜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意思是前额宽阔,脸颊丰满,牙齿重叠,一只眼睛有两个瞳仁。前面天庭饱满、地角方圆之类的富贵相尚不足以让弘冀多心,关键是“一目重瞳子”这个特征可就让弘冀很不放心了。
  

   “一目重瞳子”用现代医学解释,是瞳仁发生粘连畸变,属病态症状,可是古人认为这是帝王之相。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据说有两个赫赫有名的帝王霸主就都有重瞳的相貌特征——三皇五帝中的舜和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古代民间相书上说,面相特征上有相似的人,在性格和命运上也会有某种相似。
  

   少年时期的李煜,在声望、功劳、资历,甚至在兄弟的排行上,都比不上长兄弘冀,实在找不出让他当皇帝的理由来,可弘冀就不得不防备。深究其因,大概是由于这家人一直有迷信的传统。李煜的父亲、南唐中主李璟能继承帝位便与此关系很大。李璟的父亲李昪在挑选继承人时,就曾举棋不定。李璟是嫡长子,可他治国的本领让李昪不放心。一天,李昪在升元殿午睡,梦见一条金龙腾云驾雾从天而降,绕过升元殿前西边的立柱,然后头部“哗”地一下顶破了窗户,就向殿内东张西望。李昪惊醒后马上派侍卫前去查看。侍卫看完以后报告说,大皇子李璟正靠着升元殿前西边的立柱在聚精会神地看雕梁画栋呢。李昪心想,这难道是天意要我传位给他吗?天命不可违。就是这个梦,李璟才成了南唐第二任皇帝。
  

   李璟同样迷信,这个迷信恰恰反应在太子弘冀身上。陆游《南唐书》里说,当时有一首民谣说:有一真人在冀川,开口持弓向左边。李璟希望“真人”能够在自己大儿子身上应验,所以就给儿子取名为“弘冀”,冀就是冀川,弘字正好是左边一个弓字,右边是一个没有封闭的口字。

   

   ■阴差阳错登帝位
  当时的李从嘉,也就是后来的李煜,面对哥哥的猜忌,表示惹不起躲得起。他把自己融入到了艺术和自然之中,而他也确实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这种隐士般的浪漫生活却因为一桩残酷的宫廷命案而划上句号——一心一意想要登上皇帝宝座的弘冀死了。
  

   说起来弘冀的死跟他对皇帝宝座的过分热衷、权力欲太强是有关的。弘冀敢作敢为、心狠手辣,曾因杀俘虏惹得李璟很不高兴。他当太子后,依然是这种强硬作风,喜欢自做主张,于是和心软、手软、耳根软的父亲李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有一次李璟气得用打球的杆子把他一顿暴打,然后扬言说,你休想登上这个皇位,我要把你的叔叔景遂叫回来,让他即位。这下弘冀慌神了,因为李璟即位时,就在他父亲李昪的灵前发过誓,要把皇位传给兄弟,而不是自己儿子。只是因为景遂坚决不同意,而那时弘冀刚好立了个大败吴越军的战功,所以才当上太子。
  

   李璟旧事重提,弘冀马上派人收买景遂的亲信,把这个可能会威胁他皇位的亲叔叔给毒死了。在弘冀不择手段地杀死了亲叔叔后,他就连续梦见叔叔变成各种各样的厉鬼,来找他索命。他吓得卧床不起,一个月之后一命呜呼了。
  

   从此,李煜变成了李璟最大的儿子了,成了皇位的当然继承人了,不久,李璟就把他立为了太子。

   

   ■仓皇间归为臣虏
  北宋开宝八年,也就是公元975年农历十一月,宋军统帅曹彬向李煜发出最后通牒:本月二十七日,宋军一定会攻破南唐都城金陵。烽火危城中坐以待毙的李煜还在犹豫着要不要抵抗,他想拖一天算一天。他的两大军师陈乔和张洎也一再给他鼓励,但李煜心里明白国家已是穷途末路。于是他托人给曹彬带去口信,说会叫自己的儿子仲寓到赵匡胤那里投降。曹彬等了几天不见动静,又派人来催。李煜说只是行装还没准备好,要到二十七号才能出来。这回曹彬火了,命宋军和吴越军合力攻围,金陵城里的情况是越来越糟。十一月二十七日早上,就在金陵即将全线崩溃的最后时刻,李煜决定投降。
  

   他亲自写好降书,交给陈乔,让陈乔和自己的儿子仲寓去打开城门放宋军进来。不料,这陈乔回家就把降书扔到水沟里了,然后对李煜说:陛下,对不起,我一直劝你不要投降,结果弄到今天这个地步,您还是把我杀了吧,如果赵匡胤要追究你不肯投降的决定,你就全推在我身上好了。可是李煜并不答应。据《南唐书》的记载,陈乔最终上吊殉国。
  

   李煜率领他的亲属官员一共40多人,肉袒到城外投降。“肉袒”就是脱去上衣,露出肢体,这是古时候在祭祀和谢罪时表示恭敬和惶恐的一种做法。李煜用这种方式向赵匡胤表示彻底的认输,同时也宣告他帝王生活的彻底结束和囚徒生活的开始。经过长时间地艰苦挣扎之后,他终究还是没能逃脱赵匡胤的手掌心。     (本文部分素材参考《唐诗鉴赏辞典》、《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叶嘉莹《迷人的诗谜李商隐诗》、李国文《说唐》等,中国电视报记者李冰)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白话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