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便是过来人

释怀便是过来人

王兆贵

在《欢乐颂》的小区里,我们认识了樊胜美,在《都挺好》的时光里,我们认识了苏明玉;在《安家》的日子里,我们又认识了房似锦。这些职场励志电视剧您不一定都看过,但剧中人的原型,可能就生活在您的朋友圈中。

这三个女子,都极具个性,内心尽管不乏柔韧,但表面上多半是以要强示人。关于她们个性的形成,许多影评都会联系现实社会,拿原生家庭说事。所谓的原生家庭,大约是相对于再生家庭而言;所谓的再生家庭,则是因为婚姻变故后重组的家庭。

从常态上说,谁没有原生家庭的经历呢?原生家庭既有亲情温馨的过往,也有心灵破碎的曾经。苏明玉和房似锦,都曾遭受过一段不堪回首的亲情伤害。因此,在她们的内心底处,就会萌发出叛逆甚至报复心理:这个世界既然曾经不看好我,为什么还让我看好这个世界?

原则问题上当然不能让步,但在家庭中,又有多少是天大的事呢?除去个别伤天害理的冲突,多数是口角之争、面子之争、情分之争,说到底不过是利益之争。但是,只要主动和解,互相谅解,就没有不可化解的矛盾,不可修复的裂痕。退一步海阔天空,哪有放不下的过节呢?

人世间没有百依百顺的贤惠,期望对方百依百顺的人,说起来是苛刻,其实是自私。不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换位思考。上了点年纪的人,在微信群里都认同不和子女住一起。反过来看,子女们也不一定愿意与父母住一起。他们成家立业后,做父母的有事过问是亲情与责任,但不能数落不停,好心的唠叨惹人烦。

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谁之过?包括亲情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僵化,责任不可能是单方面的,被冷落的一方,也要从自身找找原因。只要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内心的纠结也许就释然了,僵局也就打开了。换位思考这一方式,不仅能够改变你对他人以及外界的成见,说不定还会颠覆你原有的认知和偏见,开阔你的心态,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全新境界。

老话说,天不渡人人自渡。放不下旧账的人,其实是在折磨自己。心绷得太紧的人,往往容易生闷气,甚至迁怒他人。只有让自己的内心松弛下来,才能释怀。自我救赎,尤须从放过自己开始。那些所谓的“过来人”,都是先放过自己而后放下旧账的。一个连自己父母、兄妹、子女都心存芥蒂、不肯原谅的人,怎么可能放过自己,与这个世界讲和呢?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中国人五千年吃饱了就想一件事,就是琢磨怎么和不同利益诉求的人和谐相处,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怎样达到人的内心和谐。要达到这三种情形的和谐,当然也要靠争取,但也离不开妥协。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妥协就没有和谐。冤冤相报,则永无宁日。

附注:本文发表在《齐鲁晚报》2021年3月21日情感周刊,编辑徐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