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治验体会
口苦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可以说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伴有口干、口涩、消化不良、肝胆疾病等。口苦的病因很多,肝失疏泄最为常见,多与情志、情绪、情结等方面有关。一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二为情志抑郁,郁怒伤肝;三为情结所致常见多愁善感,悲伤欲哭,胸胁、两乳或少腹部位胀痛不舒等;四为肝气亢逆,或疏泄太过,多为暴怒伤肝,气机紊乱所致;五为肝阳亢盛,日久化火,火迫胆汁妄行上逆于口而苦。
现代医学一般按照慢性胃炎或其他肝胆疾病治疗,效果不显著,而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往往收到良好效果。今举例示
之。
【病案1】:方某某,男,63岁。2018年4月27日 初诊:自述睡眠醒后即感口苦严重,有时口干,口中异味,上一年曾有此现象。胃镜检查:有浅表性胃炎病史,并伴有多发性胃息肉。食欲可,大小便正常,睡眠可,舌暗红苔黄腻,脉弦。
处方:半夏、陈皮、黄连、吴茱萸、 瓦楞子、海螵蛸、公英、枳实、厚朴、柴胡、丹皮、甘草、代赭石、砂仁、木香 3付 冲服。 近日患者来诊他病,自述上次服药后口苦即消除,至今未再复发。
【病案2】:孙某某,女,51岁。2019年3月20日 初诊:口苦2月余,平时口苦口粘,不分时候,口有异味,否认有其他疾病。食欲可,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绝经2年,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方:木香、 砂仁、陈皮、半夏、茯苓、元胡、 川楝子、 白芍、柴胡、黄连、 泽泻、当归、白术、 甘草、 黄芩 5付 水煎服。
4月10日 二诊:服上药后口苦消除,近日又稍有口苦,舌暗苔薄黄,脉弦细。为巩固疗效,上方7付继服。
【按语】:中医认为口苦多是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胆汁上逆而造成,常伴纳呆、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病症。临床中可有热证口苦和寒证口苦之别。前者多口苦口干,或口苦兼有麻辣感觉,或口气臭秽,口干欲饮,舌苔深黄、或老黄、或黄而燥、或黄腻,大便干燥甚至便秘,舌质红或红绛。后者口苦,多夜晚明显,渴不欲饮,或喜热饮,或口咸涩多涎,怕冷,手足不温,食冷则易便溏,舌苔多白滑或白腻,或白腻呈灰黑色,舌质偏淡,或淡白胖嫩,舌边多齿痕。
引起口苦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都是肝胆问题。其他脏腑有问题,也可导致胆汁的排泄异常,一样可以引起口苦。如肝气郁滞,可以影响胆汁疏利,而胆腑郁热,也可以影响肝气疏泄,最终导致肝胆气滞,肝胆湿热而出现口苦。可伴有心烦易怒,头昏晕痛,面红目赤,两胁胀痛,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脾胃与肝胆关系极为密切,脾胃是人体气机枢纽,若饮食积滞、贪凉饮冷或痰湿内停,久而化热、化火,导致胆气上逆出现口苦。可伴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渴、口臭、口苦纳呆,大便不畅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另外,苦为心之味,心为火之苗。心开窍于舌,若心神抑郁,郁而化火,心火上炎,使之口苦。可伴有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或口舌糜烂,便秘溲赤,舌尖红苔黄,脉数。若肾虚真阳上浮,虚阳外越,也可表现为口苦,喉咙、牙齿疼痛,鼻流清涕,夜尿频多,小便清长。肾水亏虚,肝木失养,疏泄失常,胆汁上泛而口苦。常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烦热,盗汗,腰膝酸软,遗精,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
例1以香砂六君子汤合温胆汤、左金丸加减,健脾利湿,和胃降逆;例2以香砂六君子汤合龙胆泻肝汤、金铃子散加减,共凑清肝泻火,健脾和胃之功。由于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故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