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高三作文题汇编(1)
王玉强整理
1、豫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算盘是我国古老的计算工具,曾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2013年,珠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珠算的计算功能被计算器代替,珠算也逐渐远离小学课堂。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议推动珠算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对此,教育部最近给出答复:“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珠算学习要求,从'看到算盘’'知道算盘’到会简单的珠算口诀,拨珠运算,我们将把这一问题提交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研究。”
对于“珠算要不要进课堂”,班级拟举办一场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拟题示例】
(正方观点)
传承文化遗产,从学校、课堂抓起
珠算进课堂的多重意义
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数学
珠算进课堂,传统文化当传扬
弘扬珠算文化,大有可为
珠算进课堂,是可行之路
(反方观点)
风物长宜放眼量
珠算进课堂,实在没必要
珠算进课堂,切不可贸然
珠算进课堂,是一种增负和加塞
珠算进课堂,不是推广珠心算的良方
珠算淡出生活,历史趋势使然
时代健步如飞,何必蹒跚学步?
假传承之名,行泥古之实
2、百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楚汉争霸时,汉王刘邦一度陷入困境。许多将士趁夜离开,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也选择离开。萧何听闻韩信离去,来不及禀告汉王,便趁着月色去追韩信。刘邦听说心腹萧何也走了,十分生气。不久,萧何返回营帐,来不及解释,就劝说刘邦接受自己追回来的“逃兵”韩信。刘邦准备给韩信一个小职位,萧何又劝:“横扫天下,非韩信不可。欲用韩信,非大将不可。”刘邦准备召唤韩信,封以大将。萧何第三次劝说:“呼上将如小儿,邀人才而礼傲慢。当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刘邦同意,广做宣传。又力排众议,将战阵之事,全权委托给韩信。自此,韩信执掌汉军大权,东征西讨,助刘邦定鼎天下。后人评说:“刘邦九败而得韩信心,一胜而遂天下志。”萧何月下追韩信,三劝汉王立军神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学校准备选取一个历史名人作为学生榜样,要求学生自主推荐。刘邦、萧何和韩信三人是热门人选。你觉得哪一个更称得上学生榜样?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封推荐信。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可从三个方向构思立意。
刘邦:不计前嫌(不计较萧何出走),明轻重(封“逃兵”以大将),勇于纳谏(三听萧何劝)。
萧何:行事果决(月下追韩信),信念坚定(再三劝汉王)、知人善任(慧眼识英雄)。
韩信:知所行止(做好自己的事),自信自尊(有责任担当,勇于挑大梁),能力超群(建功立业,助王定天下)。
就选择人物而论,刘邦、萧何、韩信各有千秋。就实际情况而论,多数人肯定会选刘邦和萧何,因为材料主体是此二人。但若选韩信,以“身负才华,自信自尊”为主题,更能彰显当代广大青年之志气。
总之,无论选取哪个历史人物立论,都要从称得上学生榜样的角度分析推荐的理由。
3、
广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勤”和“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对“勤”“俭”产生新的看法。如某班学生小亮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社会不应再提倡“勤”,而应提倡“智”。他还认为,当今社会物质如此丰富,吃、穿、用再像过去一样节俭,就是吝啬小气的表现了。
针对小亮对“勤”“俭”的认识,班主任准备开展一主题班会,请结合你的思考和认识,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首先肯定“勤”和“俭”是传统美德,然后转到学生小亮对“勤”“俭”的认识上。小亮的认识貌似与时俱进,但存在严重的问题。--是混淆概念,“勤”和“智”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方面,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提倡“勤”与提倡“智”并不矛盾;“俭”和“吝”是不同性质的德性,不能混为一谈。二是过于强调前提条件,以为在“物质丰富和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勤”和“俭”可以淡化。这样的认识导致小亮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因此,发言稿要针对小亮错误认识的症结有所分析和批评,然后表明自己的正确认识。
参考立意:“勤”“俭”美德不可丢;“勤”“智”可并存,“俭”“吝”不同器;新时代同样需要提倡“勤”“俭”;等等。
4、潍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四川某地的李大爷为了看病,和老伴转了好几趟车终于赶到某知名医院,却被告知医院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已取消了现场挂号服务,就医需要“网上预约”。这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易如反掌,对于老年人却是难事,取消现场挂号让.“慢了一拍”的一些老人求医问药很是受阻。
在“快一拍”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有很多事情让“慢了一拍”的群体只能“望网兴叹”
针对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湖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摘编自《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科技日报》2001年2月22日)
材料二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运载专机缓缓穿过水门,这是迎接英烈的崇高礼遇。5位90岁上下的志愿军老战士见证了今天的仪式。“异国他乡七十载,如今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早早等候的市民肃立行注目礼,有人默默拭泪。一位老人手拿照片说:“照片上没有我的父亲,他没看到这张照片就牺牲了。”一位市民深情地说:“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奋发图强!”
自2014年以来,累计已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摘编自《英雄归故里浩气存天地》,《人民日报>》2020年7月28日)
阅读新闻是青年们了解历史、关注社会、扩大胸襟的--种途径。以上两则新闻内涵丰富,请据此写一篇评论文章,向校报“走在大道上”栏目投稿。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6.重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英)《丧钟为谁而鸣》
这首诗歌触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与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材料《丧钟为谁而鸣》用比喻的形式强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即他人的丧钟也是自己的丧钟。材料的现实意义较明显,引导考生关注当下、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地球变暖、环境污染等都是全人类的事情,任何个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
1.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可以幸免。
2.命运与共,生死相依。
3.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4.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5.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
偏题立意:
1.孤岛生活。(只抓住个别字词,立意指向不明)
2.做好自己。(偏离题意)
……
7.广州。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
《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儒学提倡家国同构,即强调家庭和国家在内部构造机理上具有同质性,强调家庭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从天然亲情开始,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 、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家国情怀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
学校计划请你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在2020年 最后一次升旗仪式上发言 ,主题是“读懂家国情怀”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写作指导】这是一则给定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培养考生家国认同感。考生只要能围绕“ 读懂家国情怀“ 行文,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作文由材料、提示语、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部分 主要是对“ 家国情怀”进行介绍。提示语明确了写作文体和中心,考生要紧紧围绕“ 读懂家国情怀”写一篇演讲稿,做到观点鲜明,中心突出。提示语还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情境,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的高三代表在升旗仪式上的发言,写作时要特别注意。考生若注意到2021年是国家“ 十四五”规划的开端之年,则更为不易。演讲稿的基本格式,称呼、问候语、开场白、正文、结束语几项要素要齐全,还要注意演讲稿的语体特点,既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也要饱含热情、富有感染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