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文/小宋老师
01.
想象一下,如果你早晨上班的时候,在公司走廊看到了你的上司。你满脸笑容,挥了挥手,向他打了一个招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方却没有理睬你。
这个时候,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以及有何种情绪反应?
带着这个问题,我曾经在课堂上问过不少的学生,得到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我将学生的答案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悲观派,一类是乐观派。
悲观派的回答包括:糟糕,可能是我最近有什么事情把上司给得罪了;完蛋了,我在公司没有前途了;我总是一个不招人喜欢的人等等。
跟随悲观派想法的情绪反应就是有些许忧伤、一上午都感觉心情沉重,或者是持续的郁郁寡欢。
乐观派的回答包括:可能是上司正在考虑问题所以没看到我、上司的视力不好所以没看到我、我长得太帅了容易和别人产生距离感(超自恋的答案,哈哈)等等。
因此,乐观派并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情绪反应,很快就会把这件小事给淡忘,然后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当中。
02.
也许有人会说,万一上司就是想通过不理睬你,来表达对你的不满呢?没错,的确也有这种可能。
然而,真正的乐观派,绝对不是“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对所有的危险信号故意视而不见。他们能够基于现实而随时调整自己对一件事情的认知,努力地和自己的消极思维进行辩论,从而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
一个真正的乐观派会也许会这样想:“如果上司真的是因为对我有成见而不愿理睬我,也并不能说明我一无是处,至少我曾在某些方面取得过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或者是,“没有人会一直被鲜花所包围,每个人在工作中都难免会碰到问题,只要我更加努力地去工作,一定可以重新赢得上司的青睐和好评。”
总之,无论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乐观派总能努力地去调整自己的认知来掌控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悲观派则很容易被负面想法和消极情绪所吞没,表现得畏手畏脚、忧虑重重。
时间久了,乐观派就会越活越成功,悲观派则会越活越失意。
03.
上面这些内容,其实也反应了心理学当中“情绪ABC理论”所涉及到的主要观点。
“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所创建,他认为导致我们情绪后果(Consequence)的往往不是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Belief)。
换句话说,对于同样一件事情,由于我们会采取不同的认知方式,因此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正如同样是看到半杯水,有的人会说“太好了,还剩下半杯水!”有的人则会说“太惨了,还剩半杯水了!”
也就是说,我们所感知到的这个世界到底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往往不在于这个世界本身是什么样子的,而取决于我们采用什么样的眼光(认知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地掌控情绪,就要积极地改变我们的认知,将偏悲观的认知方式调整为更为乐观的认知方式。
所谓乐观的认知方式,在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的眼中,应当是这样一种认知方式:
将失败或挫折看作是暂时的、特定的、由外在的原因所造成的。即,“我最终可以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努力,来改变不太令人满意的现实。”
想想看,为什么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当中能够申请1097项专利呢?这实际上和他乐观的认知风格很大的关系。
面对困难和挫折,他总是能够掌控住自己的情绪。当他实验了1000种耐热材料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灯丝的时候,记者问他:“您失败了1000次,为什么还不放弃呢?”爱迪生给出的答案是:
“我没有失败1000次,我是成功了1000次。我成功地证明了哪些方法是行不通的。”
啥也别说了,干了这碗鸡汤吧。
04.
当然,要想更好地掌控情绪,仅仅靠一两次的认知升级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采取持续不断的行动,来强化和巩固新的情绪反应模式。
在社会心理学著作《影响力》当中,罗伯特·西奥迪尼曾经指出:
人有很多固定的行为模式属于那种“一按键就播放”的行为模式,机械而规律,很难改变。
例如,有些人过于敏感,自尊心特别强,很容易一句话就被激惹到,然后大发雷霆。这种暴脾气好像一辈子都很难改掉。
在之前的家庭生活当中,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很容易因为一句话就被惹怒,然后朝家人大发雷霆。每次发完脾气之后,又感觉对家人伤害太大,懊悔不已。但是下一次,我又很容易被同样的话语所激惹,再次发脾气。
后来我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下定决心想要改掉自己的坏脾气。每次忍不住发怒的时候,我会强迫自己去采取一些更加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行动,而不是马上发脾气。
比方说,努力克制自己的冲动、重新对愤怒的想法进行评估、思考并选择更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
开始的时候,忍住不去发脾气很难受,我觉得自己很压抑。
但是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坚持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去处理愤怒情绪之后,我的压抑感开始逐渐消失,同时家人也给了我很多积极的反馈,最终我竟然就慢慢变成了一个脾气温顺的小绵羊。
05.
我想说的是,我们其实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来改变我们原有的那些不好的情绪反应方式,然后替换成更加积极的情绪反应方式。
哈佛医学院神经研究学者阿尔瓦罗.帕斯库尔.勒奥纳认为:“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中,可塑性是贯穿一生、时刻进行的正常状态。”
我们的每一次认知改变和行为方式,实际上都是在重新塑造我们的大脑神经回路。
如果我们下定决心要掌控自己的情绪,那么开始的时候会很艰难,因为原有的神经回路也许会很强大,很难马上改变。
但是,只要坚持采用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那么新的神经回路就会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我们掌控情绪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悍。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上面这些内容,那就是:要想要真正地掌控自己的情绪,那么就要不断地去升级自己的认知方式、坚持不懈地去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掌控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