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谷:武夷山访茶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文/水木谷 

去年初冬,我到武夷山访朱子故里,寻道教南宗五祖旧迹。武夷山下,清风徐来,空气中散发着一股股茶香,从山脚下起,一圈圈茶园绕山而上,满山遍野郁郁青青,方圆60公里,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从唐代开始栽制茶叶,至宋代武夷山茶走到了巅峰,成为贡茶,绵延至今,武夷山出产的茗茶仍然在茶界纵横江湖。放眼看去,沿街店铺茶牌林立,家家卖茶,户户茶香。武夷山不愧为称雄中华的茶乡,卖茶的茶铺一家比一家别具一格,对茶的包装更是心窍百出,一家比一家讲究,真是一片茶叶发达了一方水土。
受当地人之邀,我们到一家茶铺品茶,主人一遍遍地泡茶,先是肉桂岩茶,而后黄玫瑰、金峻眉、正山小种、老枞水仙……主人纵横捭阖,然后给出茶价,有几百元至几千元一斤的,也有标高到几万元、十几万元一斤者。后者令人咋舌!林语堂把喝茶、吸烟和饮酒,视为对人的享受最有贡献的三件事,这是世俗的茶、百姓的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这万元至十几万元一斤的茶,我疑为炒作!斯为茶,还是现代人的炫富?与我要寻找的茶相去已远。
我出生的地方地势低落,往北二十里是海南尖峰岭遗脉,大山绵恒至此已呈颓势和败落之像,往南也有二十里外才见大海,既不能依山,也难傍海,无风水可见,抚古追今,感慨老祖宗荒无择路,在此草草落户,地无灵,人无杰,山川草木难受日月氤氲,唯破枝败木居多。一村千百户人家,都是村野贫民,哪有识茶、喝茶的习惯。我出生在这样的地方,茶对于我而言自然是一件十份奢侈的事。十岁那年,感冒发烧,母亲从屋后一株半人高的植物上摘下一把叶子泡了热水让我喝,三日过后,竟好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株植物名日本茶,村落人家房前屋后都有,还极粗生,随便折一枝,在地上插下都能成活,而这茶出自何处,却无从考证,为什么叫日本茶也无人知晓,它的功能近乎中草药,这就是我对茶最初的认识。
多年来,我一直记得茶的味道还是中草药的味道。而后,我读《红楼梦》,对《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这一章非常着迷,妙玉在栊翠庵中请一干人饮茶,除了茶,所用茶具的珍美,用水的讲究,把中国茶的美妙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妙玉把旧年蠲起的雨水泡老君眉献给贾母,茶杯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这已经非常难得。紧接着,妙玉又请宝钗、黛玉到一边品茶,给宝钗的茶杯上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给黛玉、宝玉喝茶的茶杯也是举世珍品,而泡茶用的水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埋在地下,才头一遭拿出来泡茶。可惜宝玉竟喝了一大海,被妙玉讥笑为“驴饮”,就连黛玉这样的世外仙姝也品不出是什么水泡的茶。几片叶子乾坤很大,那不是喝茶,是精神,是文化,也是布道。喝母亲给我治病的日本茶,而后研读《红楼梦》,自此,饮茶不辍。但可惜,囊中羞涩,好茶常常喝不起,只以此为乐,淡饭后粗茶,粗茶后读书、打盹,相妻教子,云起云落,花开花舞。这一遭到武夷山,始知市井之茶也有富贵贫贱。
入晚,我们来到武夷山下的一家民宿,这一处安祥宁静,习习微风和清新的空气涤荡了心中的烟火之气。这时,把盏品茗刚好,清寂的山中,心中平静得只剩下幽幽的茶香。我终于领略到了白玉蟾在武夷山下得山水灵异,受茶水滋养的道家境界:“月移花影来窗外,风引松声到枕边。长剑舞余烹茗试,新诗吟罢抱琴眠。”窗外的月色花影,枕边的风唳松鸣,这才使喝茶有了境界,有了分别。道家在茶中寻到了逍遥自在的幸福,让人的心灵自由翱翔。难怪白玉蟾“香茗对君情自永,乾坤从古一氤氲”。
然而在喧嚣市井,在名疆利绳的蜗牛角里,还有茶香吗?武夷山下次日,有人对我品茗,谈经论道,竟能品出茶的出处,连茶边混杂着生长的植物的味道也能品出来,指为何物何物,这是茶人,可与人斗茶比茶。而贾平凹先生把和尚爱茶视为戒色的方便之门,在他看来,佛家“从来佳茗非佳人”。茶人炫酷,平凹先生卖萌,皆有市井茶香。
从武夷山归来,再读《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又得新知,茶之美不在茶内,而在茶外!那成窑五彩小盖钟因为刘姥姥用来喝过茶被妙玉嫌弃,而贾宝玉却袖在手中,求妙玉送给刘姥姥:“依我说,不如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这就是贾宝玉的茶道,他一方面疼惜这个杯子,一方面又疼惜刘姥姥的贫穷。在这个贵公子心目中,他觉得他拥有的一切,别人也应该拥有,当他发现他有的东西,别人没有时,就十分疼心。宝玉喝茶被讥为蠢物,殊不知在他心目中刘姥姥喝茶与妙玉、宝钗、黛玉品茶并无分别。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唯一没有分别心的人。茶而果能扶贫济困,茶而果能世法平等,则好茶粗茶,好杯劣杯,在山在水,哪有分别?
揖别武夷山后,知茶非茶,是为记。

作者简介

水木谷,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散文集《少了一棵树》、人物传记《海南华侨与东南亚》。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0)

相关推荐